一种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673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氢能装备关键材料部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计,板材的化学成分为,Ni:29.50~31.50,Cr:14.00~16.00,Mo:0.90~1.50,V:0.10~0.40,Ti:1.80~2.40,Al:0.60~0.80,B:0.001~0.0030,Fe: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纳米尺寸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氢能装备关键材料部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90MPa氢气隔膜压缩机(以下称氢压机)是70MPa加氢站建设所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其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效率对整个加氢站至关重要。膜片是氢压机中的关键部件,不但起到隔离润滑油和压缩氢气的作用,而且在液压油传递的压力作用下做往复运动,从而达到增压的目的。应予指出的是,服役过程中,膜片面临高压、氢气,以及交变载荷和温度循环的复杂苛刻工况条件,易于产生氢致开裂,导致膜片失效破坏,是妨碍高压氢压机研发和工程应用的瓶颈问题。目前国内运行的30MPa示范加氢站中使用的氢压机设计压力为35MPa,其临氢气侧膜片材料较多使用316L不锈钢。工程实践发现,随着服役氢压升高至52MPa,临氢气侧316L膜片的服役寿命显著降低(寿命甚至不足35MPa加氢机的1/5~1/10);当服役氢压进一步升高至90MPa(70MPa加氢站用氢压机设计压力为90MPa)后,316L膜片的服役寿命甚至会降至不足35MPa加氢机寿命的1/10~1/20,究其原因在于膜片所用316L板材综合性能的不足(较低的高温强度和耐疲劳性能)。应看到的是,我国未来建设的加氢站正在向着70MPa压力级的方向发展,这对加氢站关键装备和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言而喻,开发具有更为优异综合性能的耐氢脆奥氏体合金板材,满足90MPa及更高压力级别氢压机的设计和使用要求,需求十分迫切。r/>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氢能装备关键材料部件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以满足90MPa氢压机对高性能临氢膜片设计和使用的迫切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板材宽度不小于800mm、厚度在0.4~0.6mm、长度不小于1000mm,板材表面粗糙度Ra≤0.8μm、不平度不大于10mm/m,厚度精度
±
0.05mm;按重量百分比计,板材的主要成分范围如下:
[0006]Ni:29.50~31.50,Cr:14.00~16.00,Mo:0.90~1.50,V:0.10~0.40,Ti:1.80~2.40,Al:0.60~0.80,B:0.001~0.0030,Fe及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余量;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包括:碳、硫、磷,碳含量控制在≤0.020,硫含量控制在≤0.005,磷含量控制在≤0.007;
[0007]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该板材的制备具体过程如下:
[0008](1)以磷含量低于0.007wt.%优质工业纯铁、电解镍、金属铬、金属钼及其它中间合金:硅铁、硼铁、钛铁和铝铁为原料,采用热稳定性高的坩埚进行真空感应熔炼,在1530~
1570℃精炼处理10~15分钟,随后依次加入硅铁、钛铁、铝铁、硼铁和脱硫剂,再进行5~15分钟精炼脱硫,在1480~1520℃浇铸铸锭;
[0009](2)真空自耗冶炼;
[0010](3)合金锻造;开坯锻造温度1050~1150℃,终锻温度880~1000℃,获得锻坯;在锻至最终规格前允许回炉再加热,在1050~1150℃下保温1~4h;
[0011](4)合金热轧制;锻坯在1050~1150℃保温2~4h后进行热轧制,开坯轧制温度1050~1150℃,终轧温度850~950℃,获得4~6mm厚的热轧板材;在轧至最终规格前允许回炉再加热,在1050~1150℃下保温0.5~3h;
[0012](5)合金冷轧制或精轧制;室温冷轧制每次退火间变形量30~70%、中间采用1020~1060℃保温15~60min去应力退火,获得0.4~0.6mm厚的冷轧板材,其晶粒度不低于6级;
[0013](6)板材固溶处理;板材固溶处理温度控制在970~990℃、保温时间20~60min,空冷;
[0014](7)板材小变形冷轧制;板材冷轧制变形量为10~15%;
[0015](8)板材退火处理;板材退火处理制度为:980~1000℃保温0.5~1h;
[0016](9)板材时效处理;板材时效处理制度为:730~750℃保温7~9h,炉冷。
[0017]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板材中∑3
n
晶界比例不低于60%,n=1、2或3,∑≤29晶界比例不低于65%。
[0018]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板材的室温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Rp0.2)不低于600MPa,抗拉强度(Rm)不低于950MPa,延伸率(A)不低于25%。
[0019]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板材的250℃高温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Rp0.2)不低于600MPa,抗拉强度(Rm)不低于950MPa,延伸率(A)不低于23%。
[0020]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300℃、10MPa、高纯氢(体积纯度≥99.999%)、72h的充氢处理后,板材的室温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Rp0.2)不低于600MPa,抗拉强度(Rm)不低于950MPa以上,延伸率(A)不低于20%。
[0021]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板材在50%置信度下的疲劳极限不低于270MPa。
[0022]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时效处理后板材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满足如下要求:细系(m),A≤0.5级,B≤0.5级,D≤1.5级,三类之和≤2.5级;粗系(m),A≤0.5级,B≤0.5级,D≤1.0级,三类之和≤1.5级;其中,A为硫化物类、B为氧化铝类、D为球状氧化物类,三类之和为A+B+D。
[0023]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板材固溶处理在真空或气体保护气淬热处理炉中进行,气淬介质为氩气;板材的退火处理在气体保护热处理炉中进行,保护气氛为氩气。
[0024]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板材时效处理采用真空或还原性气体保护热处理炉。
[0025]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想为:
[0026]首先,在铁铬镍奥氏体合金的基础上,通过Ti、Al合金化在单相奥氏体合金中引入
纳米尺寸的γ
′‑
Ni3(Al,Ti)强化相,获得高的室温和250℃高温强度,其室温和250℃屈服强度(Rp0.2)都可达600MPa以上,同时兼有良好的塑性(室温延伸率高于25%,250℃延伸率高于23%)。其次,一方面通过采用真空感应加真空自耗冶炼制备,控制碳、硫和磷杂质元素含量和非金属夹杂物水平,降低板材合金中的强氢陷阱数量和尺寸,降低氢致裂纹萌生几率;另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板材宽度不小于800mm、厚度在0.4~0.6mm、长度不小于1000mm,板材表面粗糙度Ra≤0.8μm、不平度不大于10mm/m,厚度精度
±
0.05mm;按重量百分比计,板材的主要成分范围如下:Ni:29.50~31.50,Cr:14.00~16.00,Mo:0.90~1.50,V:0.10~0.40,Ti:1.80~2.40,Al:0.60~0.80,B:0.001~0.0030,Fe及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余量;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包括:碳、硫、磷,碳含量控制在≤0.020,硫含量控制在≤0.005,磷含量控制在≤0.007;所述的90MPa氢压机膜片用高强度耐氢脆板材的制备方法,该板材的制备具体过程如下:(1)以磷含量低于0.007wt.%优质工业纯铁、电解镍、金属铬、金属钼及其它中间合金:硅铁、硼铁、钛铁和铝铁为原料,采用热稳定性高的坩埚进行真空感应熔炼,在1530~1570℃精炼处理10~15分钟,随后依次加入硅铁、钛铁、铝铁、硼铁和脱硫剂,再进行5~15分钟精炼脱硫,在1480~1520℃浇铸铸锭;(2)真空自耗冶炼;(3)合金锻造;开坯锻造温度1050~1150℃,终锻温度880~1000℃,获得锻坯;在锻至最终规格前允许回炉再加热,在1050~1150℃下保温1~4h;(4)合金热轧制;锻坯在1050~1150℃保温2~4h后进行热轧制,开坯轧制温度1050~1150℃,终轧温度850~950℃,获得4~6mm厚的热轧板材;在轧至最终规格前允许回炉再加热,在1050~1150℃下保温0.5~3h;(5)合金冷轧制或精轧制;室温冷轧制每次退火间变形量30~70%、中间采用1020~1060℃保温15~60min去应力退火,获得0.4~0.6mm厚的冷轧板材,其晶粒度不低于6级;(6)板材固溶处理;板材固溶处理温度控制在970~990℃、保温时间20~60min,空冷;(7)板材小变形冷轧制;板材冷轧制变形量为10~15%;(8)板材退火处理;板材退火处理制度为:980~1000℃保温0.5~1h;(9)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久刘家兴姜海昌戎利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