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726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包括外壳,外壳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表面的第一防撞部、与设置于第一防撞部表面的第二防撞部,当外界物体撞击接触外壳时,外壳上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均用于缓冲外界物体对外壳产生的冲击力,第一防撞部由内到外包括有第一防撞层、空腔、第一填充层、弹性橡胶柱、第二防撞层、缓冲层,第一防撞层包覆于外壳的表面,空腔形成于第一防撞层与第二防撞层之间,弹性橡胶柱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弹性橡胶柱均纵向置于空腔内,第一填充层填充于空腔与弹性橡胶柱的间隙处;缓冲层包覆于第二防撞层的表面;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实现了增强了外壳的防撞能力。能力。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互感器
,尤其涉及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场上,使用在漏电断路器上的互感器针对平衡大电流冲击时产生的剩余电流会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屏蔽,来解决大电流产生的磁场造成互感器产生的误差。
[0003]但是由于互感器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同时外壳的防护性能欠佳,使得在受到外部因素撞击时容易发生磨损,同时也会对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互感器也受到相因的损坏,致使降低了互感器的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6]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表面的第一防撞部、与设置于第一防撞部表面的第二防撞部,当外界物体撞击接触外壳时,外壳上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均用于缓冲外界物体对外壳产生的冲击力。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撞部由内到外包括有第一防撞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2),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设置于外壳(1)表面的第一防撞部(21)、与设置于第一防撞部(21)表面的第二防撞部(22),当外界物体撞击接触外壳(1)时,外壳(1)上的第一防撞部(21)与第二防撞部(22)均用于缓冲外界物体对外壳产生的冲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部(21)由内到外包括有第一防撞层(211)、空腔、第一填充层(212)、弹性橡胶柱(213)、第二防撞层(214)、缓冲层(215),所述第一防撞层(211)包覆于外壳(1)的表面,所述空腔形成于第一防撞层(211)与第二防撞层(214)之间,所述弹性橡胶柱(21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性橡胶柱(213)均纵向置于空腔内,所述第一填充层(212)填充于空腔与弹性橡胶柱(213)的间隙处;所述缓冲层(215)包覆于第二防撞层(214)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层(211)与第二防撞层(214)均为ACF人工软骨泡沫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防撞层(211)与缓冲层(215)的厚度均在0.002~0.01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15)为聚氨酯材料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桢飞黄浩迪岳名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存余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