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72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包括外壳,外壳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表面的第一防撞部、与设置于第一防撞部表面的第二防撞部,当外界物体撞击接触外壳时,外壳上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均用于缓冲外界物体对外壳产生的冲击力,第一防撞部由内到外包括有第一防撞层、空腔、第一填充层、弹性橡胶柱、第二防撞层、缓冲层,第一防撞层包覆于外壳的表面,空腔形成于第一防撞层与第二防撞层之间,弹性橡胶柱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弹性橡胶柱均纵向置于空腔内,第一填充层填充于空腔与弹性橡胶柱的间隙处;缓冲层包覆于第二防撞层的表面;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实现了增强了外壳的防撞能力。能力。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互感器
,尤其涉及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场上,使用在漏电断路器上的互感器针对平衡大电流冲击时产生的剩余电流会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屏蔽,来解决大电流产生的磁场造成互感器产生的误差。
[0003]但是由于互感器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同时外壳的防护性能欠佳,使得在受到外部因素撞击时容易发生磨损,同时也会对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互感器也受到相因的损坏,致使降低了互感器的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6]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表面的第一防撞部、与设置于第一防撞部表面的第二防撞部,当外界物体撞击接触外壳时,外壳上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均用于缓冲外界物体对外壳产生的冲击力。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撞部由内到外包括有第一防撞层、空腔、第一填充层、弹性橡胶柱、第二防撞层、缓冲层,所述第一防撞层包覆于外壳的表面,所述空腔形成于第一防撞层与第二防撞层之间,所述弹性橡胶柱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性橡胶柱均纵向置于空腔内,所述第一填充层填充于空腔与弹性橡胶柱的间隙处;所述缓冲层包覆于第二防撞层的表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撞层与第二防撞层均为ACF人工软骨泡沫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防撞层与缓冲层的厚度均在0.002~0.01毫米。
[000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在 0.001~0.01毫米。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充层为酚醛泡沫塑料。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撞部由外到内包括有第四防撞层、缓冲组件、空腔、第三防撞层,所述第三防撞层包覆于缓冲层的表面,所述空腔形成于第四防撞层与第三防撞层之间,所述缓冲组件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缓冲组件阵列置于空腔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于空腔一侧内壁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末端固定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一侧表面与空腔的一侧内壁固定,所述缓冲弹簧的内部穿设有伸缩杆,所述橡胶块远离空腔的一侧表面与所述伸缩杆的末端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防撞层与第四防撞层均为氯化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第三防撞层与第四防撞层的厚度均在0.0015~0.025毫米。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继而实现了增强
了外壳的防撞能力,对安装在其内部互感器起到了保护作用,提高了互感器的安全性,也延长了互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外壳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0018]图中:1、外壳;2、防护机构;21、第一防撞部;211、第一防撞层; 212、第一填充层;213、弹性橡胶柱;214、第二防撞层;215、缓冲层; 22、第二防撞部;221、第三防撞层;222、空腔;223、缓冲组件;2231、橡胶块;2232、伸缩杆;2233、缓冲弹簧;224、第四防撞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2,防护机构2包括设置于外壳1表面的第一防撞部21、与设置于第一防撞部21表面的第二防撞部22,当外界物体撞击接触外壳1时,外壳1上的第一防撞部21与第二防撞部22均用于缓冲外界物体对外壳产生的冲击力。
[0023]在使用时,通过在外壳1的表面设置防护机构2,能够增强外壳1的防撞能力,使得能够对安装在其内部互感器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了互感器的安全性,也延长了互感器的使用寿命
[002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第一防撞部21由内到外包括有第一防撞层211、空腔、第一填充层212、弹性橡胶柱213、第二防撞层214、缓冲层215,第一防撞层211包覆于外壳1的表面,空腔形成于第一防撞层211与第二防撞层214之间,弹性橡胶柱21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弹性橡胶柱213均纵向置于空腔内,第一填充层212填充于空腔与弹性橡胶柱213的间隙处;缓冲层215包覆于第二防撞层214的表面。
[0025]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撞层211、第二防撞层214、缓冲层215,能够提高外壳1在受到外部撞击时防撞缓冲的性能,然后再通过在空腔内安装弹性树脂材质的弹性橡胶柱213,当外物在对外壳1发生撞击时,弹性橡胶柱213会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力进行缓冲,使得外壳1能够快速地恢复初始状态,继而提高了外壳1在受到外物撞击时的缓冲防护性能。
[002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第一防撞层211 与第二防撞层
214均为ACF人工软骨泡沫材料制成,第一防撞层211与缓冲层215的厚度均在0.002~0.01毫米。
[0027]在使用时,将第一防撞层211与第二防撞层214均用ACF软骨仿生材料制成,由于该材料的主要特性是能够吸收90%以上的冲击力,使得外壳 1具有防撞特性.
[002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缓冲层215为聚氨酯材料制成,缓冲层215的厚度在0.001~0.01毫米。
[0029]在使用时,将缓冲层215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由于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与隔热性,使得外壳1具有相应的缓冲特性。
[003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第一填充层212 为酚醛泡沫塑料。
[0031]在使用时,由于酚醛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冲击、振动能量的吸收性,使得能够大大降低外物对外壳1撞击时产生的破损,致使进一步提高了外壳1的防撞防护性能。
[003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第二防撞部22由外到内包括有第四防撞层224、缓冲组件223、空腔222、第三防撞层221,第三防撞层221包覆于缓冲层215的表面,空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2),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设置于外壳(1)表面的第一防撞部(21)、与设置于第一防撞部(21)表面的第二防撞部(22),当外界物体撞击接触外壳(1)时,外壳(1)上的第一防撞部(21)与第二防撞部(22)均用于缓冲外界物体对外壳产生的冲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部(21)由内到外包括有第一防撞层(211)、空腔、第一填充层(212)、弹性橡胶柱(213)、第二防撞层(214)、缓冲层(215),所述第一防撞层(211)包覆于外壳(1)的表面,所述空腔形成于第一防撞层(211)与第二防撞层(214)之间,所述弹性橡胶柱(21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性橡胶柱(213)均纵向置于空腔内,所述第一填充层(212)填充于空腔与弹性橡胶柱(213)的间隙处;所述缓冲层(215)包覆于第二防撞层(214)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层(211)与第二防撞层(214)均为ACF人工软骨泡沫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防撞层(211)与缓冲层(215)的厚度均在0.002~0.01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15)为聚氨酯材料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桢飞黄浩迪岳名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存余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