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尾椎融合模型专用微型钉板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6477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鼠尾椎融合模型专用微型钉板内固定装置,安装在实验用大鼠尾椎的两个相邻椎体之间,它包括一块可沿大鼠尾椎纵向布置的微型条状钢板,所述微型条状钢板与大鼠尾椎相接触的下表面呈弧面形,所述下表面可与大鼠尾椎的类圆柱形生理解剖结构紧密贴合;所述微型条状钢板上沿纵向分布有数个微型安装通孔,所述微型安装通孔中一一对应设置有与其规格配套的微型白攻螺钉,所述微型白攻螺钉可挤压植入大鼠尾椎的椎体骨质中,从而使微型条状钢板牢固锁定大鼠尾椎的两个相邻椎体。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牢靠,能够顺利完成大鼠尾椎椎间融合模型的构建,为在大鼠体内开展椎间融合及成骨效应相关领域的实验研究提供支持。究提供支持。究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鼠尾椎融合模型专用微型钉板内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实验中用于大鼠尾椎融合模型构建的辅助医疗器具,具体地指一种大鼠尾椎融合模型专用微型钉板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脊柱融合手术已成为治疗脊柱创伤、滑脱、退行性病变和其他脊柱不稳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后脊柱相邻椎体之间能否形成骨性融合也一直是脊柱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脊柱融合的基础实验中,SD大鼠是经常使用的实验动物,医学科研人员通过对SD大鼠进行体内实验,构建大鼠尾椎融合模型来研究椎间融合情况和成骨效应,其结果对临床融合手术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0003]然而,SD大鼠的生理解剖结构较为特殊,一只3月龄的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仅为300~350g,用于大鼠尾椎椎体的内固定装置体积极其微小,最大尺寸不足15mm,现有的实验器械中尚无专门为SD大鼠椎间融合模型提供内固定作用的装置,实验者只能采用临时手工制作的微小固定片来建模,但是其不容易操作定位,且固定效果也不稳定,从而会导致建模失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学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可为SD大鼠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鼠尾椎融合模型专用微型钉板内固定装置,安装在实验用大鼠尾椎的两个相邻椎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块可沿大鼠尾椎纵向布置的微型条状钢板(1),所述微型条状钢板(1)与大鼠尾椎相接触的下表面(11)呈弧面形,所述下表面(11)可与大鼠尾椎的类圆柱形生理解剖结构紧密贴合;所述微型条状钢板(1)上沿纵向分布有数个微型安装通孔(12),所述微型安装通孔(12)中一一对应设置有与其规格配套的微型自攻螺钉(2),所述微型自攻螺钉(2)可挤压植入大鼠尾椎的椎体骨质中,从而使微型条状钢板(1)牢固锁定大鼠尾椎的两个相邻椎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尾椎融合模型专用微型钉板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条状钢板(1)的两侧边中央对称设置有便于夹持工具操作的微型凹痕(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鼠尾椎融合模型专用微型钉板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安装通孔(12)设置有四个,四个微型安装通孔(12)按照二个一组分成两组,对称布置在微型条状钢板(1)的两端,且两组微型安装通孔(12)分别与大鼠尾椎的两个相邻椎体位置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鼠尾椎融合模型专用微型钉板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条状钢板(1)的长度为13.8mm、宽度为2mm、厚度为0.5mm;所述微型条状钢板(1)上各个微型安装通孔(12)的内径为1.2mm,每组中两个微型安装通孔(12)的轴心间距为1.5mm;两组微型安装通孔(12)中,位于内侧的两个微型安装通孔(12)之间的轴心间距为4.0mm;所述微型自攻螺钉(2)的外径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朝旭丁庆黄纯炜汤翔宇吴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