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35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其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分组布置有若干增效管,相邻所述增效管间隔设置;所述塔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用于支撑所述增效管的支撑座,所述增效管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每组所述增效管分别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塔体内部设置若干可转动的增效管,大大增加了烟气与脱硫剂的接触混和机会,增加了脱硫剂在塔内的停留时间,显著提高了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降低了脱硫剂消耗量。降低了脱硫剂消耗量。降低了脱硫剂消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技术是目前工业尾气脱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大湿法)外,应用最广的脱硫技术,与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相比,它的优点为:(1)节水,系统耗水量仅为湿法的1/5;(2)节能,耗电量仅为湿法的1/10;(3)无需脱白,净烟气为不饱和气体,没有视觉污染。它的缺点为:(1)脱硫效率较低,只适用于中低硫含量烟气;(2)钙硫比高,耗消石灰量大;(3)产物为亚硫酸盐,稳定性差;(4)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流化床空塔气速低,流化床稳定性差,运行容易塌床,引起锅炉熄火事故。
[0003]目前对脱硫效率较低的问题,主要方法为增加循环灰的倍率,增加消石灰的投放量。这些技术可以解决脱硫效率较低的问题,其缺点是:增大循环灰的倍率会增大除尘器入口烟气中粉尘浓度,增大布袋除尘器运行负荷,影响布袋除尘器运行寿命。增加消石灰(脱硫剂)的投放量,增加了消石灰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增效管来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降低脱硫剂消耗量的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分组布置有若干增效管,相邻所述增效管间隔设置;所述塔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用于支撑所述增效管的支撑座,所述增效管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每组所述增效管分别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驱动机构。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效管呈上下分层设置,且上层增效管与相邻的下层增效管错开布置。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效管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0008]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每根所述增效管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传动链轮,同组内的各增效管通过传动链条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变频电机。
[001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至少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塔体内部设置若干可转动的增效管,大大增加了烟气与脱硫剂的接触混和机会,增加了脱硫剂在塔内的停留时间,显著提高了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降低了脱硫剂消耗量。
附图说明
[0011]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增效管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增效管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增效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内分组布置有若干增效管2,相邻所述增效管2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以三组增效管为例进行示意,当然,也可以设置为2组、4组或更多组;所述塔体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用于支撑所述增效管2的支撑座3,支撑座3可以采用接管结构;所述增效管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3上;每组所述增效管2分别通过传动机构5连接有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优选采用变频电机,以便调整增效管2的转速。
[0019]参考图1,所述增效管2呈上下分层设置,且上层增效管2与相邻的下层增效管2错开布置,利于烟气与脱硫剂的碰撞混合;参考图4,所述增效管2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21,这样,部分烟气可以穿过增效管壁上的透气孔21,进入增效管2内部。
[0020]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采用链轮链条传动机构,即每根所述增效管2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传动链轮51,同组内的各增效管2通过传动链条5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链轮链条传动稳定性好。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常用传动结构实现其传动功能,如传动带轮和传动带等,其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参考图5,增效原理如下:带有脱硫剂的烟气在塔体1内由下向上流动,经过增效管2时烟气流向有3种情况:有部分烟气碰撞到转动的增效管2,有部分有烟气穿过增效管2壁上的透气孔,进入增效管内部,有部分烟气穿过相邻增效管2之间的间隙,进入下一级增效管层。碰撞后的烟气中脱硫剂向下运动,下落一定高度后又被烟气带上去,增加了与烟气混和接触时间。穿过增效管壁上透气孔的烟气,因增效管转动与烟气脱硫剂进一步混和,穿过增效管之间间隙的烟气向上运动时与正对的下一级增效管碰撞。如此反复,烟气经多层增效管与脱硫剂充分接触,实现了脱硫效率提高。
[0022]应用例1:
[0023]某热电厂锅炉烟气量为150000Nm3/h,140℃,原烟气SO2浓度为1500mg/h(6%基准O2),超低排放浓度要求30mg/Nm3(6%基准O2),选用本装置的设计参数如下:
[0024]序号项目单位100%BMCR1烟气量Nm3/h1500002塔径m3.83增效管尺寸mm镂空管Φ219x4200,3层30根4塔有效流通截面M211.3
5空塔气速%5.5
[0025]应用例2:
[0026]某燃煤电厂锅炉烟气量为4500000Nm3/h,140℃,原烟气SO2浓度为2000mg/h(6%基准O2),超低排放浓度要求35mg/Nm3(6%基准O2),选用本装置的设计参数如下:
[0027]序号项目单位100%BMCR1烟气量Nm3/h4500002塔径m6.73增效管尺寸mm镂空管Φ325x7000,3层55根4塔有效流通截面M233.45空塔气速%5.6
[0028]本技术通过在塔体1内部设置若干可转动的增效管2,大大增加了烟气与脱硫剂的接触混和机会,增加了脱硫剂在塔内的停留时间,显著提高了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降低了脱硫剂消耗量。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包括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分组布置有若干增效管,相邻所述增效管间隔设置;所述塔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用于支撑所述增效管的支撑座,所述增效管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每组所述增效管分别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驱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管呈上下分层设置,且上层增效管与相邻的下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瑞华赵金姜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