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长余辉纳米探针组合在检测细菌生物被膜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831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余辉纳米探针组合在检测细菌生物被膜中的应用,属于分析检测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长余辉纳米探针组合包含至少三种在不同发光颜色的稀土元素掺杂的硫氧化镧长余辉纳米材料上修饰不同电荷和亲疏水性的有机配体构成的探针,其中稀土元素掺杂的硫氧化镧长余辉纳米材料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探针组合可制备成检测试剂盒,并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用于细菌生物被膜的鉴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实现不同种类细菌生物被膜的准确鉴定和不同亚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准确鉴定,还能实现对生物医学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上的细菌生物被膜的检测。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探针组合检测细菌生物被膜,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有望用于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临床诊断。菌生物被膜感染的临床诊断。菌生物被膜感染的临床诊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余辉纳米探针组合在检测细菌生物被膜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余辉纳米探针组合在检测细菌生物被膜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0002]生物医学植入物如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能够恢复人体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已经彻底革新了现代医学。然而,医学植入物的使用也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事实上,植入物感染是使用生物材料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感染经常导致假体失效,需要进行植入物替换,并且经常导致慢性疾病或复发疾病,给病人增加了经济和身体的负担。目前有60%的植入物感染都是由细菌生物被膜引起的,细菌生物被膜的细胞外基质使得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药性、耐受性,这也使得植入物的感染变得难以治疗。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建立在对已知引发感染的细菌种类的了解基础上才能开展,因此及时、可靠的鉴定附着在植入物上的细菌生物被膜对于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0003]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采用金标培养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检测周期长,不适用于检测无法培养的细菌,易出现假阳性现象等。在基于分子的诊断方法中,PCR和荧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余辉纳米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三种在不同发光颜色的稀土元素掺杂的硫氧化镧长余辉纳米材料上修饰不同电荷和亲疏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配体构成的探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余辉纳米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土元素掺杂的硫氧化镧长余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醋酸镧、醋酸钠、稀土元素醋酸盐和硫粉为前驱体,以油酸、油胺和十八烯为溶剂,在无水无氧气、温度为300~320℃条件下合成稀土元素掺杂的硫氧化镧长余辉纳米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余辉纳米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配体包括聚醚酰亚胺、聚乙二醇、葡聚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余辉纳米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当高分子聚合物配体为聚醚酰亚胺时,对应的长余辉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长余辉纳米材料与聚醚酰亚胺在溶剂为DMSO、温度为80~100℃条件下反应3~5h,得到聚醚酰亚胺修饰的长余辉纳米探针;当高分子聚合物配体为聚乙二醇时,对应的长余辉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长余辉纳米材料和聚乙二醇溶解在丙酮中,在搅拌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吐温

80,混合液反应12~24h,得到聚乙二醇修饰的长余辉纳米探针;当高分子聚合物配体为葡聚糖时,对应的长余辉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长余辉纳米材料和葡聚糖在水中混合,混合液反应12~24h,得到葡聚糖修饰的长余辉纳米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荃王杰隗予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