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火盖和具有该中心火盖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74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心火盖和具有该中心火盖的燃烧器。中心火盖包括下盖体和上盖体,下盖体具有第一内腔,上盖体具有第二内腔和底壁,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共同形成混气腔,上盖体包括有多个燃烧部,多个燃烧部沿底壁的周向设置,且多个燃烧部与底壁相围合形成有中部腔,每个燃烧部上设有多个出口朝内的内火孔,中部腔通过内火孔与混气腔连通,每两个燃烧部之间具有连通外部与中部腔的边界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心火盖,内火孔连通中部腔与混气腔且出口朝内,使得燃烧的火焰能够朝内聚拢,热量集中在中部腔内,有效阻止了热量外溢,且通过边界通道的设置,空气也能够有效补给到中部腔,提高了中心火盖的聚能效果,从而能够很好地提升热能效。好地提升热能效。好地提升热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心火盖和具有该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燃气灶具
,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心火盖和具有该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逃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
[0003]而燃烧器通常包括大火盖和中心火盖,中心火盖位于燃烧器的中心位置(也叫小火盖),且安装在燃烧器座上、与燃烧器座紧密配合。
[0004]为了提升燃烧效率,现有技术中有使用能聚能的中心火盖,如公告号为CN202020301261的中国技术专利,通过在火盖中心平台的周向设置聚能部,形成以中间平面为中心,四周被聚能部包围的立体空间,以达到提升燃烧热利用率的效果,但由于出火部设置在聚能部的背侧,还有相当一部分热能从出火部向外逃逸到周围环境中。还有如公告号为CN202020975093.0的中国技术专利,通过在中心火盖上设有与外界空气连通的中心通孔,使得二次空气能够有效补给到中心火盖中,并可随边界通道流动至其他燃烧部件中,以满足燃烧器的二次空气需求,但由于内火孔均竖直向上设置,燃烧的火焰并不能够朝内聚拢,燃烧效率提升效果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中心火盖,中心火盖包括下盖体和上盖体,所述下盖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上盖体具有第二内腔和底壁,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共同形成混气腔,所述上盖体包括有多个燃烧部,多个所述燃烧部沿所述底壁的周向设置,且多个所述燃烧部与所述底壁相围合形成有中部腔,每个所述燃烧部上设有多个出口朝内的内火孔,所述中部腔通过所述内火孔与所述混气腔连通,每两个所述燃烧部之间具有连通外部与所述中部腔的边界通道。
[0006]上述的中心火盖,由于上盖体上形成有中部腔,且内火孔连通中部腔与混气腔且出口朝内,使得燃烧的火焰能够朝内聚拢,热量集中在中部腔内,有效阻止了热量外溢,且通过边界通道的设置,空气也能够有效补给到中部腔,提高了中心火盖的聚能效果,从而能够很好地提升热能效。
[0007]示例性地,所述燃烧部包括燃烧侧壁和燃烧顶壁,所述燃烧侧壁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所述内火孔设置在所述燃烧侧壁上,且所述燃烧侧壁具有远离所述底壁的远离端,所述燃烧顶壁从所述远离端往外且向下倾斜延伸与所燃烧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内腔。如此,能形成第二内腔且保证内火孔出口朝内,以便燃烧的火焰能够朝内聚拢。
[0008]示例性地,所述燃烧顶壁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
°
~40
°
。例如为10
°
,20
°
,30
°
,40
°
等等,如此,通过燃烧侧壁和燃烧顶壁的围合即能形成第二内腔,且也能方便内火
孔的加工,避免加工内火孔时打穿燃烧顶壁。
[0009]示例性地,所述下盖体具有下盖侧壁,所述下盖侧壁具有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燃烧部的正下方位置上的点火区域,所述点火区域上设置有多个联通外部与所述混气腔的点火孔。如此,点火孔出的火焰为外焰,由于外焰燃烧二次空气充足,能有效的燃烧,火焰稳定,从而能有效的实现点火功能。
[0010]示例性地,所述上盖体在所述点火孔正上方位置设置有点火保护部,定义位于点火孔正上方位置的燃烧部为第一燃烧部,所述第一燃烧部具有远离所述中部腔的第一外端,所述点火保护部从所述第一外端往外且向上倾斜延伸。如此,能有效地保护点火孔,防止汤汁使其堵住。
[0011]示例性地,所述点火保护部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
°
~40
°
。例如为10
°
,20
°
,30
°
,40
°
等等,如此倾斜角度既能保护点火孔,又能使点火孔不受限于点火保护部而能够正常燃烧。
[0012]示例性地,所述点火保护部的长度为5mm~10mm。例如为5mm,7.5mm,10mm等等,如此,既能保护点火孔,又能避免长度过长而占用过多的中心火盖外部的空间。
[0013]示例性地,所述点火孔包括上层点火孔和下层点火孔,所述上层点火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下层点火孔的孔径,且所述上层点火孔的个数n1与所述下层点火孔的个数n2之间的关系为:n2=2n1+1。如此,上层点火孔主燃烧,下层点火孔起加热上层点火孔火焰根部的作用,避免了离焰,使得燃烧火焰稳定。
[0014]示例性地,所述下盖侧壁还具有保火区域,所述保火区域位于除所述第一燃烧部外的其中一个所述燃烧部的正下方,所述保火区域上设置有多个联通外部与所述混气腔的保火孔。如此,保火孔出的火焰为外焰,由于外焰燃烧二次空气充足,能有效的燃烧,火焰稳定,从而能有效的实现保火功能。再有,结合内火孔和点火孔的设置,点火燃烧时,点火火焰传递到内火孔燃烧,再传递到保火孔,整个过程瞬时完成,且点火孔与保火孔出的火焰皆为外焰,能有效的实现点火和保火功能,其余火力集中到内火孔,内火孔出的火焰为内焰,能有效的阻止热量外溢,提高热效率。
[0015]示例性地,所述上盖体在所述保火孔正上方位置设置有保火保护部,定义位于保火孔正上方位置的燃烧部为第二燃烧部,所述第二燃烧部具有远离所述中部腔的第二外端,所述保火保护部从所述第二外端往外且向上倾斜延伸。如此,能有效地保护保火孔,防止汤汁使其堵住。
[0016]示例性地,所述保火保护部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
°
~40
°
。例如为10
°
,20
°
,30
°
,40
°
等等,如此倾斜角度既能保护保火孔,又能使保火孔不受限于保火保护部而能够正常燃烧。
[0017]示例性地,所述保火保护部的长度为5mm~10mm。例如为5mm,7.5mm,10mm等等,如此,既能保护保火孔,又能避免长度过长而占用过多的中心火盖外部的空间。
[0018]示例性地,所述保火孔包括上层保火孔和下层保火孔,所述上层保火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下层保火孔的孔径,且所述上层保火孔的个数n3与所述下层保火孔的个数n4之间的关系为:n4=2n3+1。如此,上层保火孔主燃烧,下层保火孔起加热上层保火孔火焰根部的作用,避免了离焰,使得燃烧火焰稳定。
[0019]示例性地,所述下盖体具有远离所述底壁的底端,所述底端上具有朝远离所述底
壁方向延伸的定位柱。如此,在将中心火盖安装至燃烧器座上时,可定位,使点火针与点火孔对齐,保火孔与热电偶对齐,从而确保点火与保火有效成功。
[00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有如上所述的任一种中心火盖。由于上述的中心火盖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包括有上述中心火盖的燃烧器也必然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0021]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火盖,包括下盖体和上盖体,所述下盖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上盖体具有第二内腔和底壁,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共同形成混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包括有多个燃烧部,多个所述燃烧部沿所述底壁的周向设置,且多个所述燃烧部与所述底壁相围合形成有中部腔,每个所述燃烧部上设有多个出口朝内的内火孔,所述中部腔通过所述内火孔与所述混气腔连通,每两个所述燃烧部之间具有连通外部与所述中部腔的边界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包括燃烧侧壁和燃烧顶壁,所述燃烧侧壁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所述内火孔设置在所述燃烧侧壁上,且所述燃烧侧壁具有远离所述底壁的远离端,所述燃烧顶壁从所述远离端往外且向下倾斜延伸与所述燃烧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顶壁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
°
~4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具有下盖侧壁,所述下盖侧壁具有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燃烧部的正下方位置上的点火区域,所述点火区域上设置有多个联通外部与所述混气腔的点火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在所述点火孔正上方位置设置有点火保护部,定义位于点火孔正上方位置的燃烧部为第一燃烧部,所述第一燃烧部具有远离所述中部腔的第一外端,所述点火保护部从所述第一外端往外且向上倾斜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保护部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
°
~40
°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孟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