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569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该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具备轴向相互平行地对置的一对压力辊,在带状集电箔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带状电极从一对压力辊之间通过时,电极复合材料层在厚度方向上受到一对压力辊的挤压而被压缩,在一对压力辊的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模具,该模具被设置为,从一对压力辊中的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向另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突出,当带状电极从一对压力辊之间通过时,模具与带状集电箔上的未形成电极复合材料层的集电箔露出部相抵接、并将其推向所述另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基于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电极复合材料层与集电箔露出部之间的分界部分产生褶皱、并能提高电极密度。并能提高电极密度。并能提高电极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等中使用的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例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中使用的带状电极是通过在带状集电箔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正面和反面沿着长度方向涂敷电极而构成的。该带状电极包括形成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电极复合材料层、和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露出集电箔的部分(集电箔露出部)。而且,为了提高带状电极的电极密度,常常用一对压力辊对形成在带状电极上的电极复合材料层施加压力,使其在厚度方向上压缩。
[0003]然而,采用这种施压方法的情况下,被施压的部位(电极复合材料层)与未被施压的部位(集电箔露出部)在长度方向上会产生延展差,从而导致在电极复合材料层与集电箔露出部之间的分界部分产生褶皱。该褶皱在带状电极的捆束工序中有时会成为导致接合不良或集电箔破裂的原因。因此,需要防止在电极复合材料层与集电箔露出部之间的分界部分产生褶皱。
[0004]对此,可以考虑采用增加上述一对压力辊在轴向上的长度、以使包括电极复合材料层和集电箔露出部的整个带状电极与压力辊接触的方法;或采用在一对压力辊的轴向的两侧另外设置延伸辊、通过抵接延伸辊而使集电箔露出部延展的方法等。
[0005]但是,采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如果在集电箔上产生了电极涂敷斑(不匀),则不能维持压力辊或延伸辊与集电箔露出部相接触的状态,从而难以防止在电极复合材料层与集电箔露出部之间的分界部分产生褶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在电极复合材料层与集电箔露出部之间的分界部分产生褶皱、并能提高电极密度的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
[0007]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具备轴向相互平行地对置的一对压力辊,在带状集电箔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带状电极从所述一对压力辊之间通过时,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在厚度方向上受到所述一对压力辊的挤压而被压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压力辊的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模具,该模具被设置为,从所述一对压力辊中的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向另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突出,当所述带状电极从所述一对压力辊之间通过时,所述模具与所述带状集电箔上的未形成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的集电箔露出部相抵接、并将其推向所述另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
[0008]基于本技术的上述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通过用一对压力辊对形成在带状电极上的电极复合材料层施压而将其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能够提高带状电极的电极密度。并且,当带状电极从一对压力辊之间通过时,模具与带状集电箔上的未形成电极复合材料层
的集电箔露出部相抵接、并将其推向另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这样,集电箔露出部与模具之间会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防止集电箔露出部上产生褶皱。进一步,当集电箔露出部受到模具推压后,该集电箔露出部会形成阻碍褶皱产生的凸凹形状,因而,与平坦的集电箔露出部相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褶皱产生。因此,通过在一对压力辊的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模具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防止在电极复合材料层与集电箔露出部之间的分界部分产生褶皱,并能提高电极密度。
[0009]另外,本技术的上述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中,较佳为,所述模具被构成为,能够从所述一对压力辊中的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向另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移动。
[0010]基于该结构,无需调整模具的位置,仅通过使设置在一对压力辊的轴向的两侧的模具从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向另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移动,便能容易地使模具与集电箔露出部相抵接。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对集电箔露出部施加摩擦力、并使集电箔露出部形成凸凹形状。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带状电极的示意图。
[0012]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0013]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4是图3中的IV-IV线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0015]图5是表示现有技术例一的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6是用于说明褶皱产生原因的示意图。
[0017]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例二的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0018]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例三的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技术不局限于下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另外,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等)不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各图中的点划线表示各辊的旋转轴。
[0020]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带状电极1的示意图。在此,带状电极1例如是安装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等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电极。如图1所示,带状电极1是通过在带状(长条形)的集电箔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正面和反面沿长度方向涂敷电极(电极材料)5而构成的。该带状电极1包括形成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电极复合材料层1a、和在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电极复合材料层1a的两侧)露出集电箔3的部分(集电箔露出部1b)。
[002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10的动作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的IV-IV线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在图2中省略了张力辊12、15以及模具20的图示,在图3中省略了安装轴11和卷取轴16的图示。
[0022]如图2所示,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10具备轴向相互平行地上下对置的一对压力辊13、14;及分别设置在该一对压力辊13、14的左侧和右侧的安装轴11和卷取轴16。安装轴11是用于安装卷绕有原带状电极1

的原电极线圈7的轴。卷取轴16是用于卷取来自原电极线
圈7并从一对压力辊13、14之间通过后的带状电极1的轴。
[0023]即,如图2中的白色空心箭头所示,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10通过一边施加张力,一边用一对压力辊13、14对在集电箔3的正面和反面涂敷了电极5的原带状电极1

施加压力而将其在厚度方向上压缩,来制造在厚度方向上电极复合材料层1a被压缩的带状电极1。以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0024]安装轴11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使原带状电极1

朝着一对压力辊13、14移动。一对压力辊13、14(以下也称为第1压力辊13、第2压力辊14)被构成为,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下,第1压力辊13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压力辊14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原带状电极1

被卷入到第1压力辊13与第2压力辊14之间并受到挤压。由此,原带状电极1

从一对压力辊13、14之间通过之后,如图4所示那样,集电箔3及涂敷在集电箔3的正面和反面的电极5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而成为带状电极1。
[0025]卷取轴16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卷取从一对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状电极的制造装置,具备轴向相互平行地对置的一对压力辊,在带状集电箔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带状电极从所述一对压力辊之间通过时,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在厚度方向上受到所述一对压力辊的挤压而被压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压力辊的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被设置为,从所述一对压力辊中的一个压力辊所在的一侧向另一个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榎本吉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