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长署专利>正文

白光LED之改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522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白光LED之改良构造,其基础构造部分包括电极基架、LED发光晶粒、荧光粉层、光折射层及封装树脂等;而其中该荧光粉层系涂布于光折射层内面且与LED发光晶粒间形成不接触的一预定距离,此预定距离空间可为中空或填充以透光性佳之隔热材质,藉该预定距离及光折射层的角度条件,达到至少可提升LED发光之聚光效能以及降低荧光粉层直接接触高温造成的衰竭速度之双重改良目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组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白光LED改良构造。
技术介绍
现阶段产业中广泛被运用之发光二极管(LED)构造,其基础构造型态概包括了电极支架(10)、LED发光晶粒(11)、萤光粉层(12)、扩散层及封装树脂(13)等,如附图1所示;而众所周知的,该等习知的发光二极管(LED)大部份的研发方向则只锁定在如何获得预定的发光颜色?以及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两大主轴上,而发光二极管(LED)的透光颜色主要是由LED发光晶粒(11)的发光原色与萤光粉层(12)的滤光效果而取得;唯,发光二极管(LED)的透光颜色于本案中并非创作的重心,不作深入讨论;事实上,在发光二极管(LED)近年来的使用领域明显的已扩及照明设备,而非如过去仅供做亮光指示之狭隘用途上,因此对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效率、使用的功率范围以及使用的寿命等多重考量也应有更严谨的要求,甚至为因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对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的品质及条件要求也应渐渐的专属化以及规格化;故有鉴于现阶段的发光二极管(LED)其发光效率及光之呈现品质良莠不齐,特别是当使用需求对其发光之光束质感、聚光效能有所要求时,相关产业目前并无针对性之因应,亦即现阶段之发光二极管(LED)充其量是尚未被专业化的亮光灯罢了,对于为因应不同的条件需求时,使用者是无从选择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提升发光二极管(LED)至可控制专业规格化层极,以及有效延长发光二极管(LED)之使用寿命及长时间使用之发光品质稳定性,即,本技术之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白光LED之改良构造,其中该萤光粉层系涂布于光折射层内面且与LED发光晶粒间形成不接触的一预定距离,此预定距离空间可为中空或填充以透光性佳之隔热材质,藉该预定距离及光折射层的角度条件设计,俾达成至少可提升并控制LED发光之聚光效能以及降低萤光粉层直接接触高温造成的衰竭速度,延长使用寿命维持长时间使用发光品质之目的。本技术之优点是,藉上述本创作白光LED之改良构造设计,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题下,明显的至少可达成两个创新物品功效第一,由于LED灯构造中的重要元素萤光粉层被有效的与LED发光晶粒高温作隔离,因此该萤光粉层的品质状态较易维持,长时间使用下,该萤光粉层的效能得以保持在最佳状态,相对的LED灯的滤光品质较能维持使用需求的严谨条件,而且使用寿命亦得以延长。第二,由于该萤光粉层(22)是涂布于光折射层(23)内面且与LED发光晶粒(21)间拉出一预定距离(24),该距离(24)于制造中是可规格化的,因此利用距离(24)的不同与控制,可获得不同的焦距效能,亦即LED灯的投射光束其聚光效能将被有效的专业化与规格化,故因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时,使用者可以有选择适当规格的机会,以符合不同时机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附图1是习用之构造平面剖视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之构造平面剖视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之构造平面剖视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之光域控制状态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习用之图号说明(10)电极支架 (11)发光晶粒(12)萤光粉层 (13)扩散层及封装树脂,本技术之图号说明(20)电极支架 (21)发光晶粒(22)萤光粉层 (23)光折射层(24)距离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2、3及附图4所示,本技术之白光LED之改良构造,其基础构造条件包括电极基架(20)、LED发光晶粒(21)、萤光粉层(22)、光折射层(23)及封装树脂等,这个构造基础相同的存在于现阶段的大部份LED灯构造中;而本创作则特别是将其中的萤光粉层(22)涂布于光折射层(23)内面,而非萤光粉层(22)直接包附于LED发光晶粒(21)上,如此可达成两个重要目的;其一,使该萤光粉层(22)与LED发光晶粒(21)间形成不接触的一预定距离(24),如此可避免该萤光粉层(22)接触LED发光晶粒(21)高温而加快衰竭速度;其二,令该萤光粉层(22)及光折射层(23)与LED发光晶粒间(21)拉出一预定距离(24),此一距离(24)将于结构型态中起一焦距效能,径而达成光束投射聚集的可控制性;当然该预定距离空间可为中空亦可填充以透光性佳之隔热材质者。上述构造揭露所附图式,其中附图3为双LED发光晶粒(21)之应用型态,此实施例有关本技术之构造技术思想部份则完全与单LED发光晶粒(21)者相同。综上所述,本技术之白光LED之改良构造,其可有效提升LED灯层级,具备专业规格化、投射光域可控制、光束品质较稳定以及使用寿命较长之实用性功,可增进产业之利用价值,实为一难得而优异之创作,已符合新型专利之申请要件,谨请钧局详予公平合理之审查,并早日赐准专利为祷。有效的提升了LED灯的物品层级,成功而有效的克服前揭习用LED灯由于构造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存在之诸多缺失,达成本说明书之创作预期目的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光LED之改良构造,包括电极基架、LED发光晶粒、萤光粉层、光折射层及封装树脂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萤光粉层系涂布于光折射层内面且与LED发光晶粒间形成不接触的一预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光LED之改良构造,包括电极基架、LED发光晶粒、萤光粉层、光折射层及封装树脂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萤光粉层系涂布于光折射层内面且与LED发光晶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署
申请(专利权)人:李长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