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46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属于混凝土砌块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砌块以及设于砌块两相邻侧边上的凸块,所述砌块另外两侧边上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底部沿砌块侧边延伸方向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容纳槽与相邻砌块的第一通孔内设有用于定位两相邻砌块的定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凸块与第一容纳槽的设置,能使砌块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通过定位组件与细钢筋的设置,不仅使砌块之间连接更加稳固,还增强了砌块自身的强度。还增强了砌块自身的强度。还增强了砌块自身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砌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能源匮乏的国家,多年来,我们一直大量使用并引以为豪的“秦砖汉瓦”已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粘土砖的生产会大量破坏土地,污染环境,混凝土砌块代替粘土砖已成定局。
[0003]目前,现有的混凝土砌块是由水泥、碎石、沙、外加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型,沙、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的混凝土砌块在砌墙时,相邻的混凝土砌块之间需要涂抹水泥来粘接,由于混凝土砌块与水泥的粘合度较差,时间久了水泥容易出现脱落,混凝土砌块本身的强度也不够,搬运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断裂,对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混凝土砌块强度低、连接不牢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凸块与第一容纳槽的设置,能使砌块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通过定位组件与第二钢筋的设置,不仅使砌块之间连接更加稳固,还增强了砌块自身的强度。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包括:砌块以及设于砌块两相邻侧边上的凸块,所述砌块另外两侧边上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底部沿砌块侧边延伸方向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容纳槽与相邻砌块的第一通孔内设有用于定位两相邻砌块的定位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砌块时,首先将定位组件放入第二容纳槽与相邻砌块的第一通孔内,然后将凸块放入相邻砌块的第一容纳槽内,通过凸块与第一容纳槽的设置,能使砌块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通过定位组件的设置,不仅使砌块之间连接更加稳固,还增强了砌块自身的强度。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钢筋以及设于第一钢筋一端的定位底座,所述定位底座与第二容纳槽相适配,所述第一钢筋位于相邻砌块的第一通孔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砌块时,首先将定位底座放入第二容纳槽内,然后将第一钢筋插入相邻砌块的第一通孔内,两砌块被稳固定位。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底座为中空结构。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减轻了定位底座的重量,使用更加便捷。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凸块内沿砌块侧边延伸方向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两侧边上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内设有用于固定两相邻砌块的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钢筋的直径,所述第一钢筋上设有供第二钢筋穿过的通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相邻砌块被定位组件定位后,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会处于相对齐的状态,将第二钢筋插入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内,此时,第二钢筋将穿过第一钢筋上的通孔,进一步提高了两相邻砌块连接的稳定性。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通孔一端设有沉头槽,所述第二钢筋一端设有与沉头槽相适配的沉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钢筋从砌块的一端插入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后,第二钢筋一端的沉头落入砌块顶端的沉头槽中,可以增大沉头与沉头槽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个砌块的稳定性更强。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砌块内设有钢网层,所述钢网层的一侧贴设有防潮层,所述钢网层的另一侧贴设有减震层。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网层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砌块自身的强度,防潮层的设置,避免砌块在恶劣环境中受潮而出现强度降低的情况,减震层的设置,能使砌块承受住低强度的震动,稳定性更好。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钢网层内设有玻璃棉。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棉的设置进一步提高砌块自身强度。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容纳槽边缘设有圆弧倒角。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倒角的设置,一方面,凸块更容易放入第一容纳槽,另一方面,避免划伤工作人员。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通过凸块与第一容纳槽的设置,凸块与第一容纳槽相互配合,能使砌块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0025]通过第二容纳槽与定位组件的设置,不仅将两相邻砌块稳固定位,还增强了砌块自身的强度。
[0026]通过第二钢筋的设置,第二钢筋连接两相邻砌块的同时还与第一钢筋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砌块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图;
[00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砌块;2、凸块;3、第一容纳槽;4、第二容纳槽;5、第一通孔;61、第一钢筋;62、定位底座;7、第二通孔;8、第三通孔;9、第二钢筋;10、通孔;11、沉头槽;12、沉头;131、钢网层;132、防潮层;133、减震层;134、玻璃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实施例: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参照图1和图2包括:砌块1,砌块1两相邻侧边上设有凸块2,砌块1另外两侧边上设有第一容纳槽3,需要说明的是,当砌块1水平放置时,两凸块2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其中,第一容纳槽3边缘设有圆弧倒角,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凸块2更容易放入第一容纳槽3,另一方面,避免划伤工作人员。
[0034]另外,第一容纳槽3内还设有第二容纳槽4,第二容纳槽4底部沿砌块1侧边延伸方向设有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远离第二容纳槽4的一端从凸块2贯穿,在第二容纳槽4与相邻砌块1的第一通孔5内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能定位两相邻砌块1。
[0035]其中,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钢筋61,第一钢筋61的一端安装有定位底座62,第一钢筋61与定位底座62一体成型,在连接两相邻砌块1时,首先将定位底座62放于第二容纳槽4内,然后将第一钢筋61插于相邻砌块1的第一通孔5内,定位组件不仅将两相邻砌块1稳固定位,还增强了砌块1自身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底座62为中空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有效减轻了定位底座62的重量,使用更加便捷。
[0036]在使用砌块1时,首先将定位底座62放入第二容纳槽4内,然后将第一钢筋61插入相邻砌块1的第一通孔5内,然后将砌块1顺着第一钢筋61滑动直至凸块2滑入相邻砌块1的第一容纳槽3内。
[0037]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砌块1自身的强度以及相邻两砌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砌块(1)以及设于砌块(1)两相邻侧边上的凸块(2),所述砌块(1)另外两侧边上设有第一容纳槽(3),所述第一容纳槽(3)内设有第二容纳槽(4),所述第二容纳槽(4)底部沿砌块(1)侧边延伸方向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二容纳槽(4)与相邻砌块(1)的第一通孔(5)内设有用于定位两相邻砌块(1)的定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钢筋(61)以及设于第一钢筋(61)一端的定位底座(62),所述定位底座(62)与第二容纳槽(4)相适配,所述第一钢筋(61)位于相邻砌块(1)的第一通孔(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底座(62)为中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内沿砌块(1)侧边延伸方向设有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容纳槽(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谯骞杨小鹏包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铭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