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浮游藻类的水体综合毒性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33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体综合毒性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浮游藻类的水体综合毒性检测设备,利用精密顺序注射手段避免了系统交叉污染,同时提高了测量精度,降低了设备试剂损耗,减少设备后期维护频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毒性空白水样对比的基础上,增加待测水样前测量对比组,避免由于待测水样自身所含的浮游藻类的干扰因素,改善依靠浮游藻类测量毒性含量的固有缺陷,实现水体综合毒性的精准检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浮游藻类的水体综合毒性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综合毒性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浮游藻类的水体综合毒性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水环境污染情况愈发复杂,重金属、有机毒物引起的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国内外对水质生态环境安全性的高度重视。有毒污染物判定及浓度分析等理化分析手段已经不能解决水质安全性评价的问题。由于水体中含有的污染物质千差万别,单一理化指标仅反映其中很少一部分物质的含量,无法对所有物质污染状况做出综合评价。
[0003]传统的水质指标如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所表征的只是水体中某一种或某一类物质的含量水平,缺少反映水体毒性的综合指标。即使排放污水理化指标达标,依旧有可能对水生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甚至可能对受纳水体的水生态系统带来潜在风险。水生生物毒性监测技术是目前最能满足各种污染物对水环境综合影响的评价手段。
[0004]目前水体的毒性预警市场常见的是发光菌毒性分析法和藻类毒性分析法,但是目前应用的发光菌主要有明亮发光杆菌、费氏弧菌、青海弧菌。其中明亮发光杆菌、费氏弧菌为海洋发光菌,青海弧菌为淡水发光菌。但实际应用在地表水在线自动监测的发光菌综合毒性分析基本采用海洋发光菌费氏弧菌。不同菌种的测量体系(包括盐度、缓冲体系、反应时间)存在差异,对不同毒性化合物的毒性灵敏度及测试原理也有一定差异,各有优劣,目前对不同菌种发光性能测试缺少比对研究。
[0005]另外,针对发光菌的不稳定性以及藻类评价水体综合质量的本身优势,基于藻类毒性监测产品的后期发展更加的广阔,对后期评价水体的综合生态环境更具备说服力和真实性。相比于传统的活体生物受体,发光菌的确是不错的监测媒介。但细菌是易受影响体质,水体的微弱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其活性,因此现场应用时经常出现误报假消息状况,严重影响其预警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浮游藻类的水体综合毒性检测设备。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浮游藻类的水体综合毒性检测设备,包括系统毒性检测模块和系统流路模块;
[0009]所述系统流路模块包括:
[0010]光学检测暗室,用于盛放空白水样、待测水样或者加入藻试剂的待测水样;
[0011]流路管道;
[0012]动力泵,设置在流路管道上,用于向光学检测暗室内输送待测水样或者将光学检测暗室内的待测水样排空,
[0013]试剂组件,内部存储有藻试剂;
[0014]清洗组件,内部存储有空白水样;
[0015]多通道切换阀,其输入端分别与试剂组件、清洗组件、流路管道连通,其输出端与光学检测暗室连通;用于控制试剂组件、清洗组件、流路管道,与光学检测暗室之间的连通关系;
[0016]所述系统毒性检测模块包括:
[0017]系统光源,用于发光,并通过光学传导介质将光入射至光学检测暗室内形成入射光;
[0018]光电探测组件,包括用于对光学检测暗室内的待测水样进行检测的探测面,所述探测面与入射光所在平面正交设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光源所发出的光由矩阵式多波长单色光组成;所述矩阵式多波长单色光的波长能够对藻类进行荧光激发。
[0020]进一步地,所述矩阵式多波长单色光的波长范围为300nm~900nm。
[0021]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光源具有能够发出矩阵式激发光的矩阵式激发模式以及能够发出单点式激发光的单点式激发模式;所述矩阵式激发光用于检测待测水样自身所含的藻群落浓度分布,避免待测水样自身藻活性对毒性检测的干扰;所述单点式激发光能够采用快相激发方式和驰豫激发方式对加入藻试剂的待测水样进行激发,获得加入藻试剂待测水样的藻活性参数。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23](1)本技术中的检测设备,通过多通道切换阀连通流路管道、试剂组件、清洗组件,利用精密顺序注射手段避免了系统交叉污染,提高了测量精度,降低了设备试剂损耗,减少设备后期维护频率。
[0024](2)弥补了现有发光菌水环境检测的不足,改善了依靠浮游藻类分析水体综合毒性的原有缺陷,从根本上消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因素,提高产品的精准度。
[0025](3)流路管道两端分别与待测水样、多通道切换阀连通,通过动力泵能够实现待测水样进入光学检测暗室以及待测水样排出光学检测暗室;通过多通道切换阀控制藻试剂或者空白水样进入光学检测暗室,另外清洗组件中的空白水样还可作为清洗水对光学检测暗室进行清洗;本技术具备自动进样、自动清洗、自动排废功能,可满足实时在线水环境监测的应用需求;本技术能够在传统毒性空白样对比的基础上,对待测水样自身的藻群落浓度分布进行检测,避免了待测水样自身所含的浮游藻类的干扰,实现水体综合毒性的精准检测。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检测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28]检测设备包括系统毒性检测模块1和系统流路模块2;所述系统毒性检测模块1包括上位机11、控制采集中心12、驱动电路13、系统光源14、光电探测组件16、信号处理器15;
所述系统流路模块2包括:动力泵21、流路管道22、试剂组件23、清洗组件24、光学检测暗室25和多通道切换阀26。
[0029]基于上位机11设置,通过控制采集中心12控制系统流路模块2各组成部件进行动作,利用动力泵21结合流路管道22,实现待测水样的抽取和排空,再依靠多通道切换阀26切换空白水样、藻试剂、待测水样通道;所述多通道切换阀26流路出口与光学检测暗室25连接,可实现空白水样、待测水样、藻试剂进入光学检测暗室;其中空白水样可以作为清洗水。
[0030]所述系统毒性检测模块1具备对水体中浮游藻类生理状态检测的功能,上位机11通过协议与控制采集中心12连接并可对其参数写入;所述控制采集中心12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13的输入端连接;驱动电路13的输出端与系统光源14的输入端连接,能够点亮系统光源。所述系统光源14通过光学传导介质17与光电探测组件16结合。所述光电探测组件16的探测面与系统光源的入射面呈立体垂直分布;所述光电探测组件16的输出端,经过信号处理器15输出端与控制采集中心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位机11的读取端与控制采集中心12的传输端互联,用于展示模型,输出测量结果。
[0031]所述系统光源14发出的光是由矩阵式多波长单色光组成的,波长范围从300nm到900nm,能够满足常见藻群落荧光激发需求;系统光源具备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矩阵式激发模式和单点式激发模式。矩阵式激发光用于检测待测水样本身所含的藻群落浓度分布,避免待测水样自身藻活性对毒性测量的干扰。单点式激发光通过快相和驰豫两种激发方式激发加入藻试剂的待测水样,获得待测水样的藻活性参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浮游藻类的水体综合毒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毒性检测模块和系统流路模块;所述系统流路模块包括:光学检测暗室,用于盛放空白水样、待测水样或者加入藻试剂的待测水样;流路管道;动力泵,设置在流路管道上,用于向光学检测暗室内输送待测水样或者将光学检测暗室内的待测水样排空,试剂组件,内部存储有藻试剂;清洗组件,内部存储有空白水样;多通道切换阀,其输入端分别与试剂组件、清洗组件、流路管道连通,其输出端与光学检测暗室连通;用于控制试剂组件、清洗组件、流路管道,与光学检测暗室之间的连通关系;所述系统毒性检测模块包括:系统光源,用于发光,并通过光学传导介质将光入射至光学检测暗室内形成入射光;光电探测组件,包括用于对光学检测暗室内的待测水样进行检测的探测面,所述探测面与入射光所在平面正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飞虎刘洋殷高方汤咏姚康连锋王磊盛训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