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525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的下部位置设置有气体通道腔,气体通道腔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两侧壁上的侧壁通孔相连通,两个侧壁通孔分别安装有用于连接仪器端的第一鲁尔接头和用于连接气管导管的第二鲁尔接头;气体通道腔的上端腔壁上开设有通气口;气体通道腔内在第一鲁尔接头端设置有导流板;壳体内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开设有安装孔位,安装孔位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感应面与通气口相对应;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连接线,壳体内的上部开设有过线孔,连接线从过线孔延伸至壳体外部。伸至壳体外部。伸至壳体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进行气管插管手术时,需要对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目前常用操作通过手持打气气囊或注射器时少量多次注入气体。但这种充入气体的方式不够精确,气体过少则气管插管无法在患者咽喉处阻定位,而气体过多会对患者咽喉造成压迫。传统的操作为通过机械测压表的定时检测以监控气囊压力,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实时监控,还是无法规避随时可能出现的气囊压力过大或过小的风险。市场上也有气囊压力监控仪可以实时的监控气囊压力,由于检测的传感器设置在气囊压力监控仪中,但是气囊压力本身气量很小,经过管路到达气囊压力和在设备仪器端读取的压力偏差会很大,因此单独使用这种气囊压力监控仪或多或少会出现过充现象,增加气囊对人气管的压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
[0004]为实现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的下部位置设置有气体通道腔,气体通道腔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两侧壁上的侧壁通孔相连通,两个侧壁通孔分别安装有用于连接仪器端的第一鲁尔接头和用于连接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口的第二鲁尔接头;气体通道腔的上端腔壁上开设有通气口;气体通道腔内在第一鲁尔接头端设置有导流板;壳体内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开设有安装孔位,安装孔位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感应面与通气口相对应;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连接线,壳体内的上部开设有过线孔,连接线从过线孔延伸至壳体外部。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连接在气体通道腔的上端腔壁且与上端腔壁形成倾斜角;第二导流板连接在气体通道腔的下端腔壁且与下端腔壁形成倾斜角;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使得气体通道腔在第一鲁尔接头端形成S型气流通道。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壳体内的上部还设置有线缆卡扣,线缆卡扣贯穿固定在线缆卡扣内。
[0008]本技术的作用和效果:
[0009]1)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是一次性的耗材,其体积小,成本低。
[0010]2)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含有导流板,整流气体,起到缓冲作用,使得气流到达气囊时,不会对患者有冲击,提高患者在插管时的舒适感。
[0011]3)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不需要额外的缓冲装置,使用方
便,一端接入气囊压力监控仪,一端连接患者的气管插管即可,医护人员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连接线1;线缆卡扣2;传感器3;通气口4;第一鲁尔接头5;第二鲁尔接头6;第一导流板71;第二导流板72;气体通道腔8;壳体9;固定支架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作具体阐述。
[0015]<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9、第一鲁尔接头5、第二鲁尔接头6、固定支架10、压力传感器3、连接线1以及线缆卡扣2。
[0017]壳体9为长方壳体,其长度尺寸(图1所示的水平横向尺寸)设置为40mm

60mm,高度尺寸(图1所示的竖向尺寸)设置为30mm

50mm,宽度尺寸设置为30mm

50mm。壳体9为塑料壳体,壳体内的下部位置设置有气体通道腔8,气体通道腔8与壳体9为一体结构。气体通道腔8的两端分别与壳体9的两侧壁上的侧壁通孔相连通,两个侧壁通孔分别插接安装有第一鲁尔接头5、第二鲁尔接头6。第一鲁尔接头5用于通过管道连接供气装置。第二鲁尔接头6连接用于连接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口,气管插管插入在患者气管。
[0018]气体通道腔8的上端腔壁上开设有通气口4,通气口4的截面积为50mm2‑
80mm2。气体通道腔8内在第一鲁尔接头端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71和第二导流板72。第一导流板71连接在气体通道腔8的上端腔壁且与上端腔壁形成倾斜角。第二导流板72连接在气体通道腔8的下端腔壁且与下端腔壁形成倾斜角。第一导流板71和第二导流板72可以是采用胶粘连接或与气体通道腔为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第一导流板71和第二导流板72使得气体通道腔8在第一鲁尔接头端形成S型气流通道,气体流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
[0019]壳体9内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支架10,固定支架10通过胶粘方式或嵌入卡合的方式固定在壳体内。固定支架开设有安装孔位,安装孔位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3的感应面与通气口4相对应。压力传感器3采用NPC

100压力传感器芯片或NPC

120压力传感器芯片。压力传感器3电连接有连接线1,壳体9的上部开设有过线孔,连接线从过线孔延伸至壳体外部。连接线1的末端连接有电信号接头,电信号接头外接压力显示装置。壳体9内的上部还安装有线缆卡扣2,连接线1贯穿卡合固定在线缆卡扣2内。线缆卡扣2优选采用如图1所示的倒刺型线缆卡扣。
[0020]本实施例的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0021]现有的气囊压力监控仪具有充气泵可以实现供气,也具有压力显示器可以显示压力,因此优选采用气囊压力监控仪作为压力显示装置和供气装置。将第一鲁尔接头5通过管道连接气囊压力监控仪,将连接线1电连接气囊压力监控仪,气管插管插入患者咽喉,第二鲁尔接头6连接气管插管的气囊供气口。气流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从第一鲁尔接头5进入,经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形成的S型气流通道起到缓冲作用,气流通过第二鲁尔接头6进入气囊,气流到达气囊时,不会对患者有冲击。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管道内压力情况实时
调整供气。
[0022]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气囊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的下部位置设置有气体通道腔,所述气体通道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的侧壁通孔相连通,两个所述侧壁通孔分别安装有用于连接仪器的第一鲁尔接头和用于连接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口的第二鲁尔接头;所述气体通道腔的上端腔壁上开设有通气口;所述气体通道腔内在第一鲁尔接头端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壳体内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开设有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感应面与所述通气口相对应;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连接线,所述壳体的上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萍赵成成刘磊关雅斐刘成斌苏小飞单文轩张源王玉洁常婷婷杨池钟张爱辉俞奕茹蔡文琴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瑞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