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24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具有壳体、杆状部及雾化组件;所述壳体内部为安装腔室,壳体上设置喷雾口;中空的杆状部安装在壳体下侧,所述杆状部上设置豁口;所述雾化组件具有吸水棉棒及雾化片,所述吸水棉棒布置在杆状部内,且吸水棉棒上端延伸至壳体内,所述吸水棉棒顶部设置雾化片,所述雾化片和布置在壳体内的控制板连接,控制开关布置在壳体一侧,且控制开关接于控制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具有滤光片及反射式红外对管,所述滤光片布置在壳体上,所述反射式红外对管布置在滤光片下方,且接于控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户体验较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器,尤其是涉及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雾化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典型的雾化器可参考公告号为 CN212679671U及公告号为CN209214047U的专利。传统的雾化器存在使用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杆状部及雾化组件;
[0005]所述壳体内部为安装腔室,壳体上设置喷雾口;
[0006]中空的杆状部安装在壳体下侧,所述杆状部上设置豁口;
[0007]所述雾化组件具有吸水棉棒及雾化片,所述吸水棉棒布置在杆状部内,且吸水棉棒上端延伸至壳体内,所述吸水棉棒顶部设置雾化片,所述雾化片和布置在壳体内的控制板连接,控制开关布置在壳体一侧,且控制开关接于控制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具有滤光片及反射式红外对管,所述滤光片布置在壳体上,所述反射式红外对管布置在滤光片下方,且接于控制板。
[0008]进一步,所述壳体由上盖和下盖构成。
[0009]进一步,所述杆状部具有上下布置的第一杆状部和第二杆状部,所述第二杆状部底部布置用于抵紧吸水棉棒的弹簧部件。
[0010]进一步,所述杆状部和壳体连接处设置密封圈。
[0011]进一步,所述壳体下侧设置USB充电口,所述USB充电口接于控制板。
[0012]进一步,所述壳体顶部具有环状凸部,所述环状凸部顶部高度大于滤光片顶部高度。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杆状部底部具有连接段,连接段上设置连接凸,所述第二杆状部顶部设置连接卡口,连接段的连接凸和连接卡口配合。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杆状部顶部一侧设置第一通孔。
[0015]进一步,所述壳体下侧设置第二通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户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第一个方向立体图。
[0018]图2为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第二个方向立体图。
[0019]图3为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第三个方向立体图。
[0020]图4为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分解图。
[0021]图5为第二杆状部处局部分解图。
[0022]图6为杆状部和壳体连接处局部处,图中省略了部分结构。
[0023]图7为杆状部和壳体连接处局部处,图中省略了部分结构。
[0024]图8为下盖第一个方向立体图。
[0025]图9为下盖第二个方向立体图,图中示出了控制板等结构。
[0026]图10为下盖第三个方向立体图,图中省略了控制板等结构。
[0027]图11为上盖第一个方向立体图。
[0028]图12为上盖第二个方向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1
[0030]参见图1到图12,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具有壳体100、杆状部 200及雾化组件300。
[0031]所述壳体100内部为安装腔室,壳体100上设置喷雾口101。
[0032]中空的杆状部200安装在壳体100下侧,所述杆状部200上设置豁口201。
[0033]所述雾化组件300具有吸水棉棒301及雾化片302,所述吸水棉棒301布置在杆状部200内,且吸水棉棒301上端延伸至壳体100内,所述吸水棉棒301 顶部设置雾化片302,所述雾化片302和布置在壳体100内的控制板303连接,控制开关304布置在壳体100一侧,且控制开关304接于控制板303,所述壳体 100内设置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具有滤光片401及反射式红外对管402,所述滤光片401布置在壳体100上,所述反射式红外对管402布置在滤光片401 下方,且接于控制板303。
[0034]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由上盖100a和下盖100b构成。分体式结构方便组装及后期维护。
[0035]实施例中,所述杆状部200具有上下布置的第一杆状部200a和第二杆状部 200b,所述第二杆状部200b底部布置用于抵紧吸水棉棒的弹簧部件202。杆状部两段式设计,利于装配及维护。
[0036]实施例中,所述杆状部200和壳体100连接处设置密封圈203(密封圈203 上端抵紧壳体,下端抵紧杆状部)。上述设计利于密封。
[0037]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顶部具有环状凸部102,所述环状凸部102顶部高度大于滤光片401顶部高度。上述设计利于滤光片的使用。
[0038]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状部200a顶部一侧设置第一通孔206(第一通孔206 的作用是排气,杆状部插入瓶体等液体容器时会有一部分气体在里面,排气可以防止水溢出瓶口)。所述壳体下侧设置第二通孔103(第二通孔103的作用是以防雾化片工作会有一定水珠形成滴落内部,可以从通孔内排出)。上述设计利于雾化器的使用。
[0039]喷雾液体(包括但不仅限于喷雾用水)从豁口处(杆状部置入液体容器内,液体根据需要选定。具体而言,加湿时,放在盛水容器里使用,同时可以水里滴入各种香精液体,雾化喷香;消毒时,放在盛酒精等其它纯净的消毒液体容器里,这时用红外感应【感应组件】给
手消毒,也可用控制开关持续喷雾,给指定物体或地方消毒)进入,通过吸水棉棒至雾化片处,在控制板控制下雾化片形成喷雾,喷雾从喷雾口喷出,控制开关可用于控制雾化器启闭(控制开关使得雾化器可处于常开状态,该状态下可进行持续喷雾)。感应组件用于感应用户的手部,感应组件感应到用户手部后,控制板控制雾化片工作进行喷雾(感应组件使得雾化器可处于间歇性工作状态),用户手部离开后停止。
[0040]实施例2
[0041]基本方案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壳体100下侧设置USB充电口305,所述USB充电口305接于控制板303。上述设计安全性较好,USB充电口可用于给雾化器供电。
[0042]实施例3
[0043]基本方案同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杆状部200a底部具有连接段,连接段上设置连接凸204,所述第二杆状部200b顶部设置连接卡口205,连接段的连接凸204和连接卡口205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仅为示例,第一杆状部和第二杆状部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
[0044]另外,杆状部顶部(即第一杆状部顶部)和壳体连接方式类似第一杆状部和第二杆状部连接方式,即壳体底部设有壳体连接段,壳体连接段上设置壳体连接段连接凸,杆状部顶部设置杆状部连接卡口,杆状部连接卡口和壳体连接段连接凸配合(连接)。上述方案也仅为示例,杆状部顶部和壳体连接方式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100)、杆状部(200)及雾化组件(300);所述壳体(100)内部为安装腔室,壳体(100)上设置喷雾口(101);中空的杆状部(200)安装在壳体(100)下侧,所述杆状部(200)上设置豁口(201);所述雾化组件(300)具有吸水棉棒(301)及雾化片(302),所述吸水棉棒(301)布置在杆状部(200)内,且吸水棉棒(301)上端延伸至壳体(100)内,所述吸水棉棒(301)顶部设置雾化片(302),所述雾化片(302)和布置在壳体(100)内的控制板(303)连接,控制开关(304)布置在壳体(100)一侧,且控制开关(304)接于控制板(303),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具有滤光片(401)及反射式红外对管(402),所述滤光片(401)布置在壳体(100)上,所述反射式红外对管(402)布置在滤光片(401)下方,且接于控制板(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由上盖(100a)和下盖(100b)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感应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部(200)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维霞陈永和王新陈威
申请(专利权)人:先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