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对流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14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易对流热交换器,涉及冷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包括一热交换器外壳,热交换器外壳腔体内沿热交换器外壳的长度方向设有复数根铜管;一第一进口和一第一出口,设置于热交换器外壳的端部,一第一热交换介质通过第一进口进入各铜管,并经由各铜管流向第一出口形成一第一热交换回路;至少一折流板,设置于腔体内且各铜管穿设折流板,折流板的一端与腔体的一侧内壁抵接,另一端与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一第二进口和一第二出口,设置于热交换器外壳的侧面,一第二热交换介质通过第二进口进入腔体内,并经由间隙流向第二出口形成一第二热交换回路;有益效果是传热效果较好,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对流热交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热交换器
,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对流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费量逐渐增大,也带来严重的环保污染问题,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老式的热交换器耗材巨大,热交换利用率低下。
[0003]现开发一种新型对流热交换器,比老式的容积式换热器,节约耗材25%左右,能降低设备成本,能节约工程造价,并且传热效果较好,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提高热交换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简易对流热交换器,包括:
[0005]一热交换器外壳,热交换器外壳腔体内沿热交换器外壳的长度方向设有复数根铜管;
[0006]一第一进口和一第一出口,设置于热交换器外壳的端部,一第一热交换介质通过第一进口进入各铜管,并经由各铜管流向第一出口形成一第一热交换回路;
[0007]至少一折流板,设置于腔体内且各铜管穿设折流板,折流板的一端与腔体的一侧内壁抵接,另一端与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
[0008]一第二进口和一第二出口,设置于热交换器外壳的侧面且折流板位于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之间,一第二热交换介质通过第二进口进入腔体内,并经由间隙流向第二出口形成一第二热交换回路。
[0009]优选的,腔体内设有多个折流板,相邻两折流板沿热交换器外壳的宽度方向上下交错设置。
[0010]优选的,腔体内沿热交换器外壳的长度方向设有一拉杆,各折流板固定于拉杆上。
[0011]优选的,相邻两折流板之间设有一套管,套管套设于拉杆的外部且套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折流板抵接。
[0012]优选的,热交换器外壳的两端开口,且开口处分别盖设有一前端盘和一后端盘。
[0013]优选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均设置于前端盘上。
[0014]优选的,前端盘包括相互隔离的一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和一第三区段,第一区段连通第一热交换回路的第一进口,第二区段连通第一热交换回路的第一出口,第三区段位于第一进口与第一出口之间;后端盘包括相互隔离的一第四区段和一第五区段;
[0015]第一区段、第四区段、第三区段、第五区段和第二区段通过对应位置的铜管依次连通形成第一热交换回路。
[0016]优选的,前端盘和后端盘与开口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密封垫片。
[0017]优选的,热交换器外壳的侧面还设有一排水口接头。
[0018]优选的,热交换器外壳的侧面还设有一防冻开关接头。
[0019]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传热效果较好,环境污染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剖面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第一热交换回路、第二热交换回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技术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
[0026]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简易对流热交换器,如图1

4所示,包括:
[0027]一热交换器外壳1,热交换器外壳1腔体内沿热交换器外壳1的长度方向设有复数根铜管11;
[0028]一第一进口25和一第一出口26,设置于热交换器外壳1的端部,一第一热交换介质通过第一进口25进入各铜管11,并经由各铜管11流向第一出口26形成一第一热交换回路;
[0029]至少一折流板14,设置于腔体内且各铜管11穿设折流板14,折流板14的一端与腔体的一侧内壁抵接,另一端与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
[0030]一第二进口16和一第二出口17,设置于热交换器外壳1的侧面且折流板14位于第二进口16和第二出口17之间,一第二热交换介质通过第二进口16进入腔体内,并经由间隙流向第二出口17形成一第二热交换回路;
[0031]第一热交换回路、第二热交换回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第二热交换回路中,第二热交换介质从第二进口16流入腔体右端,径直向下流到热交换器外壳1内壁的底部,向左经过右端第一块折流板与腔体内壁的间隙,径直向上流到热交换器外壳1内壁的顶部,向左经过右端第二块折流板与腔体内壁的间隙,径直向下流到热交换器外壳1内壁的底部,向左经过右端第三块折流板与腔体内壁的间隙,径直向上流到热交换器外壳1内壁的顶部,向左经过左端第二块折流板与腔体内壁的间隙,径直向下流到热交换器外壳1内壁的顶部,向左经过左端第一块折流板与腔体内壁的间隙,径直向上通过第二出口17流出腔体。
[0032]本实施例中第二热交换介质可以选用冷冻水,在第二热交换回路中循环流动;第一热交换介质可以选用冷媒,在第一热交换回路中循环流动,冷媒在铜管11内流动,冷冻水在热交换器外壳1腔体内流动,如图5所示,第一热交换回路和第二热交换回路之间形成对流,冷冻水与冷媒在不直接接触的条件下完成热量交换。铜管11的材质可以选用磷脱氧铜
TP2,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够减少铜管11内冷冻水的热量流失。
[0033]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腔体内设有多个折流板14,相邻两折流板14沿热交换器外壳1的宽度方向上下交错设置,折流板14可以由厚度为3mm的PVC板制成,起到导流作用。
[0034]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腔体内沿热交换器外壳1的长度方向设有一拉杆12,各折流板14固定于拉杆12上。
[0035]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两折流板14之间设有一套管13,套管13套设于拉杆12的外部且套管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折流板14抵接,拉杆12和套管13均由45#发黑处理制成,实现固定相邻两折流板14的作用。
[0036]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外壳1的两端开口,且开口处分别盖设有一前端盘22和一后端盘32,第一进口25和第一出口26均设置于前端盘22上。
[003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前端盘22和后端盘32材质可以选用球墨铸铁QT500,加工毛胚制成,保证平整,前端盘22和后端盘32上可以设有铜管接管,用于连接铜管。第一进口25和第一出口26焊接于前端盘22上。
[0038]作为优选,上述拉杆12的一端可以设置在后端盘32上,另一端可以是自由端。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热交换器外壳,所述热交换器外壳腔体内沿所述热交换器外壳的长度方向设有复数根铜管;一第一进口和一第一出口,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外壳的端部,一第一热交换介质通过所述第一进口进入各所述铜管,并经由各所属铜管流向所述第一出口形成一第一热交换回路;至少一折流板,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各所述铜管穿设所述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一侧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一第二进口和一第二出口,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外壳的侧面且所述折流板位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一第二热交换介质通过所述第二进口进入所述腔体内,并经由所述间隙流向所述第二出口形成一第二热交换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设有多个所述折流板,相邻两所述折流板沿所述热交换器外壳的宽度方向上下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沿所述热交换器外壳的长度方向设有一拉杆,各所述折流板固定于所述拉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易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折流板之间设有一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拉杆的外部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亮
申请(专利权)人:信易电热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