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06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所属抗倒伏结构技术领域,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一地锥、第二压板、第二地锥、第一夹圈、第二夹圈、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夹圈、第四夹圈、第一螺纹孔、第一调节杆、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调节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稳定固定在树根上方,避免强风使树根与土地脱离,从而达到对树木根部的保护作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与树木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树木的树干进行支撑,避免树木从中部折断。通过对第三夹圈和第四夹圈进行进一步调节,可根据树木的生长进行调节,避免在树干上紧箍出勒痕,以达到保护树木的目的。以达到保护树木的目的。以达到保护树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抗倒伏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树木移栽是园林绿化必修技术之一。树木移栽,在90年代各个大城市开始应用。在房地产行业兴旺之时,树木移植在经济利益的资本推动下,大规模的形成。各个现代化的小区兴起,催动高档社区移栽树木成必要之选。新移植的树木根部与土壤结合能力较差,扎根能力不高;因此,树木移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现有的抗倒伏结构,虽为三角形结构,但牢固性较差,当树木倾倒时,防倒伏结构也会从土壤中脱出,进而无法对树木进行保护与支撑;且无法根据树木的宽度进行调节,易在对树皮造成损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提高树木牢固性,降低了倒伏率,从而保证树木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树木支撑不稳定,树木倒伏率较高;树木生长后固定位置无法调节,对树木造成伤害产生勒痕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采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绕设在树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压板与地面相贴合;第一地锥,所述第一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倒刺,若干个所述第一地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所述第一地锥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树木的另一侧;第二地锥,所述第二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倒刺,若干个所述第二地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地锥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第一夹圈,所述第一夹圈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夹圈绕设在所述树木的一侧;第二夹圈,所述第二夹圈呈半圆形,所述第二夹圈绕设在所述树木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之间存在间隙;第一螺栓,两个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第一螺母,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外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同时与所述第二夹圈相贴合;第一支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夹圈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第二支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二夹圈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第三夹圈,所述第三夹圈呈弧形,所述第三夹圈平行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之间,且所述第三夹圈位于所述树木的一侧;第四夹圈,所述第四夹圈呈弧形,所述第四夹圈平行于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之间,且所述第四夹圈位于所述树木的另一侧;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圈上;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后,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三夹圈转动连接;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四夹圈上;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后,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四夹圈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插接槽,至少两个所述插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个侧壁上,且所述插接槽向背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凹陷;插接部,至少两个所述插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江宁李质皓吴越邹知易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易发成林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