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98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包括壳体、输入线材、输出线材、两轮芯、两弹性件及两卡位组件,一轮芯与一弹性件、一卡位组件对应。其中,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部分容置于壳体内并分别缠绕于两轮芯上后从壳体露出,每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壳体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轮芯相连,每一卡位组件设置于壳体与对应的轮芯之间,壳体内部中空,两轮芯并列定位在壳体内部并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可相对壳体转动,两弹性件并列定位在壳体内部并呈第二方向且两弹性件置于两轮芯之间以限制轮芯转动进行定位,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的拉伸可以单独进行,使用方便快捷且不容易损坏,极大地提高了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的使用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线
,特别涉及一种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门经常携带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为了便于充电,人们通常也会携带对应的数据线。目前,传统的数据线一般都是长条线性的数据线,这种数据线容易缠绕甚至打结,因此,市面上出现伸缩数据线。但是,现有双向伸缩数据线在拉伸时需对输入端和输出端同时进行拉伸,无法单独对输入端或输出端进行拉伸,使用较为不便,同时拉伸操作失误时容易损坏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双向伸缩数据线无法单独对输入端或输出端进行拉伸,使用较为不便且拉伸操作失误时容易损坏结构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所述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包括壳体、输入线材、输出线材、两轮芯、两弹性件及两卡位组件,一所述轮芯与一所述弹性件、一所述卡位组件对应;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两所述轮芯并列定位在所述壳体内部并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可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所述输入线材和所述输出线材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分别缠绕于两所述轮芯上后从所述壳体露出;两所述弹性件并列定位在所述壳体内部并呈第二方向排列,且两所述弹性件置于两所述轮芯之间;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轮芯相连;每一所述卡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对应的所述轮芯之间以限制轮芯转动进行定位。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06]优选地,所述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还包括两随动电路板和用于电连接两所述随动电路板的固定导电板,所述轮芯远离对应的所述卡位组件一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随动电路板定位于所述固定槽中,两所述随动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输入线材和所述输出线材一一对应电连接且同轴转动。
[0007]优选地,所述固定导电板对应两所述随动电路板的位置设置有两圆形导电区,所述随动电路板与所述圆形导电区实现电连接,两所述圆形导电区之间电性连接。
[0008]优选地,每个所述圆形导电区均设有四条圆形导电轨,四条所述圆形导电轨为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每个随动电路板上均设有三个电性导件,每一所述电性导件均设有四个与四条所述圆形导电轨一一对应电连接的金属触件。
[0009]优选地,两所述圆形导电区通过埋设于所述固定导电板内部的电路实现电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在两所述轮芯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并列设置有两个容置座,所述弹性件为卷簧,每一卷簧置于一容置座中,且一端与所述容置座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轮芯相连。
[0011]优选地,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弹性装置、连接装置及齿轮,所述轮芯靠近对应的所述卡位组件一侧设置有转轮盖,所述转轮盖上设有轮槽;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轮槽相匹配的凸起,另一端抵接所述弹性装置,所述连接装置靠近所述齿轮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齿轮设于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所述齿轮每相邻两个齿槽分别为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所述第一齿槽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槽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槽的深度大于第二齿槽的深度。
[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或弹片。
[0013]优选地,所述输入线材露出所述壳体一端设有输入端口;所述输出线材露出所述壳体一端设有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为Micro USB接口、Type

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包括壳体、输入线材、输出线材、两轮芯、两弹性件及两卡位组件,一轮芯与一弹性件、一卡位组件对应。其中,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部分容置于壳体内并分别缠绕于两轮芯上后从壳体露出,每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壳体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轮芯相连,每一卡位组件设置于壳体与对应的轮芯之间,也就是说,两轮芯之间的转动及复位是独立的,彼此不会相互影响,因此缠绕于两轮芯上的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的拉伸可以单独进行,使用方便快捷,不容易损坏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的使用体验。此外,两轮芯并列定位在壳体内部并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可相对壳体转动,两弹性件并列定位在壳体内部并呈第二方向排列,且两弹性件置于两轮芯之间,能够合理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提高壳体内部空间的使用率,在保证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正常拉伸的前提下能够减少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的厚度,使得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整体更薄,利于握持和收纳,提高了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的便携性。此外,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能够极大地降低壳体的长度和宽度,使得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做到更小巧。
[0016]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还包括两随动电路板和用于电连接两随动电路板的固定导电板,轮芯远离对应的卡位组件一侧设置有固定槽,随动电路板定位于固定槽中,两随动电路板分别与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一一对应电连接且同轴转动,通过固定导电板将两个独立的随动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能够在保证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的拉伸可以单独进行的前提下,实现独立的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之间的电连接。此外,通过在轮芯远离对应的卡位组件一侧设置定位随动电路板的固定槽,将随动电路板置于固定槽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壳体内部空间的使用率,同时减少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的壳体长度,使得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整体更短,利于握持和收纳,提高了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的便携性。
[0017]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中,固定导电板对应两随动电路板的位置设置有两圆形导电区,随动电路板上与圆形导电区实现电连接,两圆形导电区之间电性连接,通过电性导件与圆形导电区的持续接触保持导电连通,解决了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之间的连接问题,避免了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直接连接容易断裂的情况,提高了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此外,由于置于轮芯的固定槽中的随动电路板随着线材的拉伸进行转动时,电性导件的转动轨迹为圆形,将导电区设置成圆形,使之与电性导件的转动轨迹相匹配,能够保证电性导件与圆形导电区之间保持良性导电连通。
[0018]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中,每个圆形导电区均设有四条圆形导电轨,四条圆形导电轨为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每个随动电路板上均设有三个电性导件,每一电性导件均设有四个与四条圆形导电轨一一对应电连接的金属触件。通过在每个随动电路板上设三个电性导件,每一电性导件均设有四个与四条圆形导电轨一一对应电连接的金属触件,能够在保证输入线材和输出线材之间正常进行数据传输或电能传输的情况下,进一步缩小了随动电路板的占用面积,能够使得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整体更小巧,提高了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的便携性。
[0019]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中,通过埋设于固定导电板内部的电路实现两个圆形导电区之间的电性连接,一来能够减小固定导电板的体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包括壳体、输入线材、输出线材、两轮芯、两弹性件及两卡位组件,一所述轮芯与一所述弹性件、一所述卡位组件对应;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两所述轮芯并列定位在所述壳体内部并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可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所述输入线材和所述输出线材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分别缠绕于两所述轮芯上后从所述壳体露出;两所述弹性件并列定位在所述壳体内部并呈第二方向排列,且两所述弹性件置于两所述轮芯之间;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轮芯相连;每一所述卡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对应的所述轮芯之间以限制轮芯转动进行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还包括两随动电路板和用于电连接两所述随动电路板的固定导电板,所述轮芯远离对应的所述卡位组件一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随动电路板定位于所述固定槽中,两所述随动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输入线材和所述输出线材一一对应电连接且同轴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电板对应两所述随动电路板的位置设置有两圆形导电区,所述随动电路板与所述圆形导电区实现电连接,两所述圆形导电区之间电性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随意拉伸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圆形导电区均设有四条圆形导电轨,四条所述圆形导电轨为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每个随动电路板上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敏张声威林展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承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