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随意拉装置及双向随意拉数据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08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随意拉装置及双向随意拉数据线,双向随意拉装置包括壳体、轮芯及卡位组件,壳体内部中空,轮芯及卡位组件设于壳体内部,轮芯供线材缠绕并相对壳体转动,轮芯内部设有弹性件,轮芯一侧设有转轮盖,卡位组件设于壳体对应转轮盖的一侧上并与转轮盖配合以限制轮芯转动进行定位,轮芯外周侧与壳体的第一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仅允许一层线材通过。在放线时,使用者拉伸线材一端,线材在第一内侧壁和轮芯的配合下被排挤,使得线材另一端逐渐远离壳体,解决了现有双向伸缩数据线在拉伸其中一端时,另一端不会随着对应拉伸的问题,操作便捷,提高了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随意拉装置及双向随意拉数据线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线
,特别涉及一种双向随意拉装置及双向随意拉数据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门经常携带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为了便于充电,人们通常也会携带对应的数据线。目前,传统的数据线一般都是长条线性的数据线,这种数据线容易缠绕甚至打结,因此,市面上出现伸缩数据线。但是,现有双向伸缩数据线在拉伸其中一端时,另一端不会随着对应拉伸,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双向伸缩数据线在拉伸其中一端时,另一端不会随着对应拉伸,使用起来较为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随意拉装置及双向随意拉数据线。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向随意拉装置,所述双向随意拉装置包括壳体、轮芯及卡位组件,所述壳体内部中空,所述轮芯及所述卡位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轮芯供线材缠绕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所述轮芯内部设有弹性件,所述轮芯一侧设有转轮盖,所述卡位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转轮盖的一侧上并与所述转轮盖配合以限制所述轮芯转动进行定位;所述轮芯外周侧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仅允许一层线材通过;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壁为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轮芯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分侧壁。
[0005]优选地,所述轮芯外周侧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侧壁之间存在过渡空腔,所述过渡空腔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隙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内侧壁为相邻的侧壁。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内侧壁为圆弧形侧壁。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内侧壁上开设有供线材通过的通孔。
[0008]优选地,所述通孔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的边缘设置成光滑曲面。
[0009]优选地,所述间隙的宽度为1.5

2.5mm;和/或,所述过渡空腔的宽度为4

10mm。
[0010]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与轮芯之间,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壳体的部分侧壁界定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或,所述壳体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与轮芯之间,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壳体的部分侧壁界定所述第二内侧壁。
[0011]优选地,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弹性装置、连接装置及齿轮,所述转轮盖上设有轮槽;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轮槽相匹配的凸起,另一端抵接所述弹性装置,所述连接装置靠近所述齿轮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齿轮设于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所述齿轮相邻两个齿槽深度不同,分别定义为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所述第一齿槽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槽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啮合。
[001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随意拉数据
线,所述双向随意拉数据线包括线材及上述的双向随意拉装置;所述线材缠绕于所述轮芯上呈多层卷曲后两端均从所述壳体露出。
[0013]优选地,所述线材露出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为MicroUSB接口、Type

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向随意拉装置及双向随意拉数据线,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装置包括壳体、轮芯及卡位组件,壳体内部中空,轮芯及卡位组件设于壳体内部,轮芯供线材缠绕并相对壳体转动。其中,轮芯外周侧与壳体的第一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仅允许一层线材通过,可以理解,线材缠绕在轮芯上呈多层卷曲,而间隙仅允许一层线材通过的设置能够使得在放线时,使用者拉伸线材一端,线材在第一内侧壁和轮芯的配合下被排挤,使得线材另一端逐渐远离壳体,也即使用者仅需拉伸线材一端,另一端则会随着拉伸,解决了现有双向伸缩数据线在拉伸其中一端时,另一端不会随着对应拉伸的问题,操作便捷,提高了使用体验。此外,轮芯一侧设有转轮盖,卡位组件设于壳体对应转轮盖的内壁上并与转轮盖配合,能够在放线时限制轮芯转动进行定位,同时在收线时由于轮芯内部弹性件的作用将线材收回,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体验。
[0016]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装置中,轮芯外周侧与壳体的第二内侧壁之间存在过渡空腔,第二内侧壁与第一内侧壁为相邻的侧壁,过渡空腔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也即线材在过渡空腔内有缓冲的空间,当使用者拉伸线材一端时,线材先在过渡空腔内弯曲并触碰第二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给予线材沿轮芯外周侧与壳体的第一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方向移动的作用力,同时第一内侧壁和轮芯配合排挤进入间隙的线材,使得线材另一端逐渐远离壳体,过渡空腔与间隙的配合,使得线材的拉伸更加顺滑,减少线材拉伸时的卡顿感。
[0017]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装置中,第二内侧壁为圆弧形侧壁,圆弧形侧壁能够与过渡空腔中弯曲的线材相匹配,使得线材在触碰第二内侧壁时,第二内侧壁给予线材的作用力能够使得线材沿轮芯外周侧与第一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方向准确移动,进一步减少线材拉伸时的卡顿感。
[0018]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装置中,第二内侧壁上开设有供线材通过的通孔,可以理解,线材缠绕于轮芯上后通过通孔外露于壳体,通过将通孔设于第二内侧壁上,使得线材在排出壳体时,由于有过渡空腔的存在,使得线材在过渡空腔内有缓冲的空间,线材从轮芯外周侧与第一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方向被挤出后,通过过渡空腔的缓冲,顺利从通孔逐渐排出。此外,将通孔沿壳体的厚度方向的边缘设置成光滑曲面,一来使得线材与通孔边缘接触时避免被通孔边缘刮花,尤其是使用者拉出线材一端时,线材与通孔边缘作用力较大,光滑曲面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线材被通孔边缘刮花;二来光滑曲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当使用者拉伸线材一端时,线材在光滑曲面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线材另一端逐渐远离壳体。
[0019]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装置中,通过将轮芯外周侧与第一内侧壁之间的间隙的宽度限制为1.5

2.5mm,在该宽度范围内,既能保证间隙仅允许一层线材通过,又能使得线材在通过间隙时,线材在第一内侧壁和轮芯的配合下被排挤,使得线材另一端逐渐远离壳体。同时,该间隙的宽度范围能够使得壳体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使得双向随
意拉装置更加小巧。
[002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装置中,通过将轮芯外周侧与壳体的第二内侧壁之间的过渡空腔的宽度限制为4

10mm,在该宽度范围内,既能保证有供线材弯曲的缓冲空间,又能避免该缓冲空间过大造成线材堵塞在该过渡空间中而影响线材的拉伸,提高了拉伸的顺滑程度。此外,该过渡空腔的宽度范围能够使得壳体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使得双向随意拉装置更加小巧。
[002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随意拉装置中,当壳体尺寸较大时,可以通过在壳体的侧壁与轮芯之间增加第一挡板,此时第一挡板与壳体的部分侧壁共同界定第一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随意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随意拉装置包括壳体、轮芯及卡位组件,所述壳体内部中空,所述轮芯及所述卡位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轮芯供线材缠绕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所述轮芯内部设有弹性件,所述轮芯一侧设有转轮盖,所述卡位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转轮盖的一侧上并与所述转轮盖配合以限制所述轮芯转动进行定位;所述轮芯外周侧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仅允许一层线材通过;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壁为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轮芯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分侧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随意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芯外周侧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侧壁之间存在过渡空腔,所述过渡空腔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隙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内侧壁为相邻的侧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随意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为圆弧形侧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随意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上开设有供线材通过的通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随意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的边缘设置成光滑曲面。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随意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宽度为1.5

2.5mm;和/或,双向随意拉装置所述过渡空腔的宽度为4

10mm。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敏张声威林展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承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