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螺纹铜管用多功能的转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内螺纹铜管生产加工
,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内螺纹铜管用多功能的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内螺纹铜管的生产车间中,未定型内螺纹铜管的转运堆放为内螺纹铜管表面直接接触的码垛式堆叠方式,未定型的内螺纹铜管在转移时,容易相互接触挤压,导致内螺纹铜管发生微量变形,降低了内螺纹铜管的质量。同时,由于内螺纹铜管的长度较长,在转运的过程中,内螺纹铜管难免晃动相互摩擦弯曲,造成内螺纹铜管表面严重的磨损,导致转运损耗,给工厂带来效益损失和品牌口碑的下降。
[0003]现有的电缆用内螺纹铜管,厂家在加工时主要是卷成小盘卷供货,小盘卷内螺纹铜管,其重量较小,大概在为75~150kg范围内,且为带张力缠绕,因此可用铜带束缚用吊具来转运,但是小盘卷的内螺纹铜管量少,容易导致效率低下,且使用过程中转换次数多,从而造成报废较多。因此,为提高效率,减少报废,于是有人就尝试将内螺纹铜管卷成大盘卷的内螺纹铜管供货。
[0004]因而,本方案探究一种能够适于内螺纹铜管在生产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螺纹铜管用多功能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布的转运车一(1)、转运车二(3)和转运车三(5),所述转运车一(1)通过第一拉绳(2)与所述转运车二(3)连接,所述转运车二(3)通过第二拉绳(4)与转运车三(5)连接,所述转运车一(1)和所述转运车三(5)的结构一致;所述转运车一(1)和所述转运车三(5)均包括移动系统一(7)和支撑系统一(6),所述转运车二(3)包括移动系统二(9)和支撑系统二(8),所述支撑系统一(6)与所述支撑系统二(8)的结构一致;所述支撑系统一(6)和所述支撑系统二(8)上设置有内螺纹铜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铜管用多功能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一(6)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系统一(6)连接的转动板(15)、与所述转动板(15)另一端连接的电动推杆(13)、设置在所述转动板(15)上的丝杠传动机构一(222)、设置在所述丝杠传动机构一(222)上的挡板一(17)和挡板二(24),所述电动推杆(13)设置在所述移动系统一(7)上;所述丝杠传动机构一(222)包括平行于所述转动板(15)长度方向设置的丝杠(154)和两个导柱(153)、与所述丝杠(154)一端连接的电机二(151),所述丝杠(154)包括长度一致且端部相互对接的左旋部(1541)和右旋部(1542),所述左旋部(1541)和所述右旋部(1542)上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挡板一(17)设置在所述左旋部(1541)上,所述挡板二(24)设置在所述右旋部(1542)上,所述电机二(151)设置在所述转动板(15)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螺纹铜管用多功能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一(17)包括与所述丝杠(154)和所述导柱(153)连接的滑动部(172)、与所述滑动部(172)上方连接的分离部(173),所述分离部(173)底端设置有嵌入柱,所述嵌入柱可分离的设置在所述滑动部(17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螺纹铜管用多功能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柱(153)设置在所述丝杠(154)的上方,两个所述导柱(153)的一端部通过传动带连接,其中一所述导柱(153)的另一端与电机三(152)连接,所述内螺纹铜管(10)搭设置在所述导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奇,谢福胜,代吉伟,童俊,王毅,李松霖,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市龙蓬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