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一体化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453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一体化检测装置,包括外框架和若干个振动筛,各振动筛分层布置于外框架内,在外框架上部设置有进料装置,底部设置接料装置。振动筛包括筛框和筛盘,筛框上下两端为敞口式,筛盘大小与筛框底端大小相同,筛盘位于筛框底部并部分与筛框固定连接。筛框框身上设立若干个连接臂,外框架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称重装置,连接臂端部吊挂于称重装置的底部。每个筛盘上均布有许多直径相同的筛孔,各层振动筛内的筛孔直径从上到下逐层减小。在进料装置上设置有振动电机。上述结构可以筛选不同粒径的煤样并分别称重,以及对各层粘附的煤样进行分别称重。重。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一体化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样筛分
,具体涉及一种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一体化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火电行业,对于燃煤的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对机组燃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循环流化床机组,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就更为重要,而且循环流化床机组投运的数量越来越多,如果燃料粒径级配控制的不合适,会增加机组的运行能耗、锅炉磨损和运行成本,威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所有的燃煤电厂,如果想要降低生产成本,就更应该对入厂和煤质进行严格控制,在入厂煤质检测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进行检测,判别是否存在煤泥掺混,以次充好。在燃料输送过程中,如果煤泥掺量大或者煤的水分高,燃料流动粘性会变差,会产生输送转载点堵煤,煤仓断煤,给煤机堵煤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就现有运行情况而言,对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的测量大多采用手动筛分方法和人工感觉判别,没有数据能够量化,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实时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一体化检测装置,它可以获取不同粒径的煤样和重量,以及粘附在振动筛上的煤样重量,用以后续分析煤样的粒径分布及各粒径煤样的粘性比。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一体化检测装置,包括外框架和若干个振动筛,各所述振动筛分层布置于所述外框架内,在所述外框架上部设置有进料装置,底部设置接料装置;所述振动筛包括筛框和筛盘,所述筛框上下两端为敞口式,所述筛盘大小与所述筛框底端大小相同,所述筛盘位于所述筛框底部并部分与所述筛框固定连接;所述筛框框身上设立若干个连接臂,所述外框架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称重装置,所述连接臂端部吊挂于所述称重装置的底部;所述筛盘上均布有许多直径相同的筛孔,各层所述振动筛内的筛孔直径从上到下逐层减小;所述进料装置上设置有振动电机。
[0005]进一步地,所述筛盘包括两个相同的盘片、转动轴I、转动轴II、传动装置,所述转动轴I与所述转动轴II同心并位于两个所述盘片的中间,所述转动轴I、所述转动轴II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盘片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位于所述转动轴I、所述转动轴II中间并与所述转动轴I、转动轴II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 I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转动轴I、所述转动轴II通过轴承与所述筛框底边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保护套和反向调节器,所述反向调节器位于所述保护套内部,所述保护套两端安装有轴承;所述反向调节器包括齿盘I、齿盘II、铁柱、齿轮I、齿轮II,所述铁柱位于所述齿盘I、齿盘II中间,所述齿轮I、所述齿轮II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铁柱的上下端,所述齿轮I、所述齿轮II均与所述齿盘I、齿盘II啮合;所述转动轴I穿过所述保护套一端的轴承与所述齿盘I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II穿过
所述保护套另一端的轴承与所述齿盘II的端面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上支撑板和进料器,所述进料器穿所述上支撑板并与所述上支撑板固定,所述进料器包括进料口和两个放料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接料装置包括底座、接料盘、支柱,所述底座为框架,所述底座通过四个所述支柱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中部设有弹簧。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清扫装置,所述清扫装置包括两个相同并对称设立的清扫器,所述清扫器包括刷体、卷轴,所述刷体中部设有方孔,所述放料口穿过方孔;所述刷体通过钢丝绳吊在所述卷轴上,所述卷轴固定在所述进料口上,所述卷轴上设有电机。
[0010]优选,所述筛框和所述筛盘均为六边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内侧设有护罩,所述称重装置固定在所述护罩内,所述连接臂端部设置有防撞弹簧。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插板装置,所述插板装置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轴I、所述转动轴II两侧的所述筛框上,所述插板装置包括转动轴、插板,所述转动轴一端连接电机,一端连接齿轮,所述插板一侧设有三角齿,所述三角齿与齿轮啮合;另一侧设置有轴承。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框架上设置多个振动筛,可以筛选出不同粒径的煤,并进行分别称重,并可以分析出每种粒径煤样的占比;通过称量各层筛盘及筛框上的粘附的煤样,送入计算机,计算机通过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可以准确分析出每层粘附煤样所占的比重,进而得到煤样的流动粘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图主视图;
[0015]图2是振动筛的主视图;
[0016]图3是振动筛的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0017]图4是传动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5是反向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清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插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外框架,11

护罩,2

振动筛,21

筛框,22

筛盘,22
‑1‑
盘片, 22
‑2‑
转动轴I,22
‑3‑
转动轴II,22
‑4‑
保护套,22
‑5‑
齿盘I,22
‑6‑
齿盘II, 22
‑7‑
铁柱,22
‑8‑
齿轮I,22
‑9‑
齿轮II,23

连接臂,24

称重装置,25

防撞弹簧,3

进料装置,31

上支撑板,32

进料口,33

放料口,4

接料装置,41

底座, 42

接料盘,43

支柱,5

清扫装置,51

刷体,52

卷轴,6

插板装置,61

转动轴,62

插板,7

振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

所示,一种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一体化检测装置,包括外框架1 和五
个振动筛2,外框架1是一个由四个支柱组成的框架体,相邻两个支柱之间设有固定板,总共设有四个固定板。外框架1上下均为敞口。各振动筛2分层布置于外框架1内,其规格相同。在外框架1上部设置有进料装置3,底部设置接料装置4。如图2

3所示,振动筛2包括筛框21和筛盘22,筛框21上下两端为敞口式,筛盘22大小与筛框21底端大小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一体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1)和若干个振动筛(2),各所述振动筛(2)分层布置于所述外框架(1)内,在所述外框架(1)上部设置有进料装置(3),底部设置接料装置(4);所述振动筛(2)包括筛框(21)和筛盘(22),所述筛框(21)上下两端为敞口式,所述筛盘(22)大小与所述筛框(21)底端大小相同,所述筛盘(22)位于所述筛框(21)底部并部分与所述筛框(21)固定连接;所述筛框(21)框身上设立若干个连接臂(23),所述外框架(1)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称重装置(24),所述连接臂(23)端部吊挂于所述称重装置(24)的底部;所述筛盘(22)上均布有许多直径相同的筛孔,各层所述振动筛(2)内的筛孔直径从上到下逐层减小;所述进料装置(3)上设置有振动电机(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流动粘性和粒径分布一体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盘(22)包括两个相同的盘片(22

1)、转动轴I(22

2)、转动轴II(22

3)、传动装置,所述转动轴I(22

2)与所述转动轴II(22

3)同心并位于两个所述盘片(22

1)的中间,所述转动轴I(22

2)、所述转动轴II(22

3)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盘片(22

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位于所述转动轴I(22

2)、所述转动轴II(22

3)中间并与所述转动轴I(22

2)、转动轴II(22

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I(22

2)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转动轴I(22

2)、所述转动轴II(22

3)通过轴承与所述筛框(21)底边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保护套(22

4)和反向调节器,所述反向调节器位于所述保护套(22

4)内部,所述保护套(22

4)两端安装有轴承;所述反向调节器包括齿盘I(22

5)、齿盘II(22

6)、铁柱(22

7)、齿轮I(22

8)、齿轮II(22

9),所述铁柱(22

7)位于所述齿盘I(22

5)、齿盘II(22

6)中间,所述齿轮I(2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泽甫牛斌孙倩朱竹军张雷张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格盟中美清洁能源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