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压机结构及旋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427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旋压机结构及旋压方法,属于机械领域;包括旋压芯模转动机构和旋压芯模纵向移动机构,旋压毛坯套装于旋压芯模上,并同轴设置于旋压芯模转动机构上方,旋压芯模纵向移动机构位于旋压芯模转动机构的下方;旋轮头横向设置于旋压芯模的外围;所述旋压芯模转动机构通过蜗轮蜗杆动力传入系统作为旋压芯模的旋转动力源,所述旋压芯模纵向移动机构通过液压泵控制活塞作为旋压芯模的纵向位移的动力源;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消了旋轮头的纵向移动机构只绕轴转动,使旋压机体积减小70%,由于旋轮头不再移动,因此也就无需考虑纵向轨道的滑动摩擦力及导轨润滑问题;通过旋压芯模的旋转和纵向移动,以实现旋压工艺过程的完成。以实现旋压工艺过程的完成。以实现旋压工艺过程的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旋压机结构及旋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旋压机结构及旋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旋压技术在飞机、火箭等领域的生产中普遍应用,可成形如圆筒形、锥形、抛物面形成或其它各种曲线构成的旋转体外,还可加工相当复杂形状的旋转体零件。旋压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旋压芯模自转的同时旋轮对毛坯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并作纵向移动,使旋压毛坯作纵向延伸。
[0003]根据旋压主轴位置,现行旋压机分为立式旋压机如图1和卧式旋压机如图2两种,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旋压芯模装在主轴箱的花盘上只做旋转运动,旋轮必须沿芯模轴向进行纵移动。传统旋压机主体的70%以上只为解决旋轮的纵向移动,而解决旋压力作用下导轨与滑枕之间滑动摩擦力也是旋压机设计中的主要难题。附图1主要显示立式旋压机的地上部分,这一部分解决旋轮的纵向移动,它是由3个立柱与3个滑枕组成,旋轮头及横向油缸装在滑枕上,滑枕由纵向移动油缸带动上下移动;图2为卧式旋压机,为了实现旋轮头的纵向移动,同样也设计了纵向移动导轨、滑枕等,工作原理与立式旋压机相同。驱动旋轮沿芯模轴向进行纵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旋压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压芯模转动机构和旋压芯模纵向移动机构,旋压毛坯(17)套装于旋压芯模(18)上,并同轴设置于旋压芯模转动机构上方,旋压芯模纵向移动机构位于旋压芯模转动机构的下方;旋轮头横向设置于旋压芯模(18)的外围;所述旋压芯模转动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同轴设置的花盘(2)、托盘(4)和锁紧螺母(8),花盘(2)为外周面开有啮合齿的圆盘结构,其下端面同轴设置有阶梯圆柱台;阶梯圆柱台通过轴承同轴安装于托盘(4)的中心孔内,其端头伸出托盘(4)中心孔的部分开有外螺纹,锁紧螺母(8)通过螺纹安装于阶梯圆柱台的端头处,将花盘(2)和托盘(4)连接;旋压芯模转动机构还包括蜗杆和电机,蜗杆与花盘(2)外周面的啮合齿啮合,构成蜗轮蜗杆动力传入系统;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连接,通过电机驱动蜗杆,同时带动花盘(2)和旋压芯模(18)相对于托盘(4)绕轴转动;所述旋压芯模纵向移动机构包括油箱(19)、主油缸(10)、油缸盖(5)、活塞(9)和液压泵(11);主油缸(10)位于油箱(19)上方,通过液压泵(11)将主油缸(10)与油箱(19)连通,并在主油缸(10)和油箱(19)之间设置有回油管路及单向溢流阀(12);油缸盖(5)为环形结构,固定于主油缸(10)的上端口,用于活塞(9)的轴向位移限位;活塞(9)同轴安装于主油缸(10)内,其头部朝下与油面接触,活塞杆朝上与托盘(4)的底部固定连接;启动液压泵(11),油箱(19)内的液压油输入主油缸(10)内推动活塞(9)上移;打开单向溢流阀(12),主油缸(10)内的液压油流入油箱(19)内,活塞(9)上移;通过活塞(9)的轴向移动,依次带动托盘(4)和花盘(2)沿轴向移动,进而带动套装有旋压毛坯(17)的旋压芯模(18)纵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旋压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盘(2)的圆盘下端面近端为阶梯圆柱台的大径端,远端为小径端,小径端的端头处开有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旋压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4)为开有中心孔的圆盘结构,其上端面开有同轴圆形凹槽,中心孔为上下端直径大于中间直径的阶梯通孔;花盘(2)的阶梯圆柱台大径端通过轴向推力轴承(3)安装于托盘(4)的圆形凹槽内,阶梯圆柱台小径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军善殷凯贺志勇杨东浩陈怀吉李涛刘党伟张传坤李楼宋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