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426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6
本公开了一种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该新风管组件包括第一进风管、第二进风管以及第三进风管,至少部分第一进风管能够穿设于固定部件的通孔,使得第一进风管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二进风管用于与空调室内机连接,第二进风管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一进风管的进风面积;第三进风管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进风管连通,第二端与第三进风管连通,第三进风管的进风面积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该新风管组件的进风阻力小,且能够不扩孔安装,有利于保证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安装便捷性。系统安装便捷性。系统安装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等相对密闭空间的健康空气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故部分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新风动力装置来对室外空气进行更换,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0003]而增加新风动力装置,导致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时,在空调室内机的固定部件(如墙体)上也需要预留新风管进出的通孔空间。当新风进风量较大时,要求降低进风阻力,进而需要增大新风管的孔径。但这导致需要在固定部件上继续扩大通孔孔径,导致空调安装麻烦,不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一种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该新风管组件的进风阻力小,且能够不扩孔安装,有利于保证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安装便捷性。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管组件,包括第一进风管、第二进风管以及第三进风管,至少部分第一进风管能够穿设于固定部件的通孔,使得第一进风管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二进风管用于与空调室内机连接,第二进风管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一进风管的进风面积,第二进风管的外壁的周长大于第一进风管的外壁的周长;第三进风管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进风管连通,第二端与第二进风管连通,第三进风管的进风面积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
[000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08]该新风管组件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固定部件(如墙体)上时,第二进风管与空调室内机内的新风设备连通,并通过第三进风管,使得第二进风管与第一进风管连通。由于第一进风管的外壁的周长小于第二进风管的外壁的周长,使得第一进风管能够插入固定部件上预留的通孔中,并使得第一进风管能够与室外的空气连通,进而能够将室外的空气引入至室内,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此过程中,由于第二进风管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一进风管的进风面积,使得新风管组件的进气阻力小,进而无需在固定部件上扩大通孔孔径。此外,利用进风面积逐渐变大的第三进风管来衔接第一进风管与第二进风管能够减少紊流,降低气动噪音,进一步降低新风管组件的进气阻力。故本公开的新风管组件的进风阻力小,且能够不扩孔安装,有利于保证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安装便捷性。
[0009]下面进一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管的长度为L1,第二进风管的长度为L2,通孔的深度为H;其中,H≤L1≤L2。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管的内管径以及第一端的内管径均为D1,第一进风管与第二进风管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3;第二进风管包括与第二端对接的连接管体,连接管体的内管径与第二端的内管径均为D2,第三进风管的管径变化为D3;其中,D3=D2

D1,tanA=D3/L3,A≤45
°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进风管的进风面积沿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均匀变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进风管的进风面积沿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逐渐变大,并使得第三进风管的内壁呈喇叭状。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进风管的内壁呈喇叭状,且在第三进风管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第三进风管的内壁的断痕成斜线状、圆弧状或抛物线状。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管、第二进风管以及第三进风管一体成型;或者,第一进风管与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和/或,第二进风管与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风管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种如下结构:
[0017]新风管组件还包括过滤结构,过滤结构的进风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进风管的进风面积的70%;
[0018]新风管组件还包括防虫结构,防虫结构的进风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进风管的进风面积的70%;
[0019]新风管组件还包括导流结构,导流结构设置于第一进风管的进风口处。
[002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新风管组件,本体包括与第二进风管连接的进风部。
[002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2]该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固定部件(如墙体)上时,第二进风管与本体的进风部连通,由于第一进风管的外壁的周长小于第二进风管的外壁的周长,使得第一进风管能够插入固定部件上预留的通孔中,并使得第一进风管能够与室外的空气连通,进而能够将室外的空气引入至室内,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该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功能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二进风管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一进风管的进风面积,使得新风管组件的进气阻力小,进而无需在固定部件上扩大通孔孔径。也即,如无需破坏墙体,能够在旧孔洞或预留的孔洞完成新风管、冷却管、内外机连接管的穿过。此外,利用进风面积逐渐变大的第三进风管来衔接第一进风管与第二进风管能够减少紊流,降低气动噪音,进一步降低新风管组件的进气阻力。故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进风阻力小,能够保证新风进风量,而且能够实现不扩孔安装第一进风管,有利于保证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安装便捷性。
[002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用于为空调室内机提供调温气体。
[002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5]该空调系统进行空调室内机安装时,无需在固定部件(如墙体)上扩大通孔孔径。也即,如无需破坏墙体,能够在旧孔洞或预留的孔洞完成新风管、冷却管、内外机连接管的穿过。此外,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进风阻力小,能够保证新风进风量;进而与空调室外机相配合能够为室内等密闭空间提供调温气体以及新风气体,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室内空气。
[00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7]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进风管的进风面积的示意图。
[0030]图2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一实施例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示意图。
[0032]图4为图2所示的新风管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33]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新风管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34]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新风管组件的安装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风管,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进风管能够穿设于固定部件的通孔,使得所述第一进风管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二进风管,用于与空调室内机连接,所述第二进风管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进风管的进风面积,所述第二进风管的外壁的周长大于所述第一进风管的外壁的周长;以及第三进风管,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三进风管的进风面积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管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进风管的长度为L2,所述通孔的深度为H;其中,H≤L1≤L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管的内管径以及所述第一端的内管径均为D1,所述第一进风管与所述第二进风管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3;所述第二进风管包括与所述第二端对接的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的内管径与所述第二端的内管径均为D2,所述第三进风管的管径变化为D3;其中,D3=D2

D1,tanA=D3/L3,A≤4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风管的进风面积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方向均匀变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联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