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021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空调模块、新风模块,所述空调模块具有空调入口和空调出口,所述空调出口被构造成适于向室内送风;所述新风模块集成于所述空调模块上,且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被构造成适于向室内送风,其中,空气调节设备被构造成所述新风出口送出的气流与所述空调出口送出的气流适于在所述空调出口的前方交汇。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混合新风的效果,平衡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差过大的问题,提高使用舒适性且利于降低能耗。于降低能耗。于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新风空调将新风部件布置于整机右端一侧,但由于收到空调厚度方向尺寸的影响,新风叶轮尺寸普遍偏小,限制了新风空调的新风风量。即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存在以下问题:1.空调厚度尺寸限制新风叶轮的尺寸,进而影响新风风量;2.混和新风管路复杂,影响空调空间尺寸,且增大的电机负载,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实现混合新风的效果,平衡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差过大的问题,提高使用舒适性且利于降低能耗。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空调模块、新风模块,所述空调模块具有空调入口和空调出口,所述空调出口被构造成适于向室内送风;所述新风模块集成于所述空调模块上,且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被构造成适于向室内送风,其中,空气调节设备被构造成所述新风出口送出的气流与所述空调出口送出的气流适于在所述空调出口的前方交汇。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实现混合新风的效果,平衡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差过大的问题,提高使用舒适性且利于降低能耗。
[0006]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口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空调出口的送风方向之间具有0到90/>°
的夹角。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出口被构造成向前出风,且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空调出口的前方空间的上方并向下出风。
[0009]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出口设有送风结构,所述送风结构包括导风板、摆叶以及微孔板中的一种,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空调出口的出风交汇区域位于所述送风结构的外侧。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气流驱动件,所述新风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层叠于所述空调模块的前方,所述新风壳体具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气流驱动件嵌入所述新风壳体,且所述气流驱动件适于驱动气流从新风入口流向所述新风出口。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壳体具有延伸到所述空调模块侧面的侧面部分,所述新风入口设于所述新风壳体的侧面部分。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空调模块的前方。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由密封盖可打开地封盖。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壳体包括:外壳、蜗壳,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均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蜗壳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蜗壳内构造出连通所述新风出口的涡流风道,所述蜗壳与所述外壳之间构造出连通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涡流风道的吸风风道;其中,所述气流驱动件的一部分设于所述蜗壳内以驱动气流。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前后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蜗壳包括:围板、导流圈,所述围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并连接所述新风出口的左右侧边;所述导流圈封盖所述围板以构造出所述涡流风道,所述导流圈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构造出所述吸风风道,所述导流圈上设有通风口以接通所述吸风风道和所述涡流风道。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嵌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隔开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吸风风道,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新风入口之间具有进风腔。
[00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包括HEPA网和网架,所述网架嵌设于所述新风壳体内,所述HEPA网嵌入所述网架。
[00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壳体上设有用于拆装所述过滤器的网口,所述网口由网盖可打开地封盖。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叶轮、电机,所述叶轮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叶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电机与所述新风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与所述叶轮相连以驱动所述叶轮旋转,所述电机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叶轮内侧。
[00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件为离心风机。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中A

A方向上的截面图。
[0024]图3是图中B

B方向上的截面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爆炸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空气调节设备100,空调模块1,空调入口101,空调出口102,导风板11,摆叶12,贯流风轮13,接水槽14,新风模块2,新风入口201,新风出口202,进风腔210,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侧面部分213,围板221,导流圈222,通风口2220,涡流风道220,吸风风道230,气流驱动件23,电机231,叶轮232,过滤器24,网架241,HEPA网242,新风管接头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相关技术中,具有混合新风的空调设备是通过管道和阀门,在空调内部将新风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达到混合新风的目的,但造成空调空间尺寸加大、管路复杂且增大了电机负载,造成资源的浪费。
[0029]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100,加大新风叶轮232,并促使气流交汇,利于混合新风,提高使用舒适性,利于降低能耗。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
技术的限制。
[0031]结合图1至图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100,包括:空调模块1和新风模块2,空调模块1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新风模块2用于净化空气,将室外新鲜的空气引入室内,让房间内充满新鲜干净的空气,实现室内外空气流通,利于创造家居生活的健康环境。
[0032]其中,空调模块1具有空调入口101和空调出口102,新风模块2具有新风入口201和新风出口202,其中,室内的空气可以通过空调入口101回流至空调模块1,并在空调模块内进行处理后,从空调出口102送出,空调出口102向室内送风,以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室内空气可以通过新风入口201进入到新风模块2内,随后通过新风出口202送往室内,以向室内提供新风。其中,新风模块2向室内输送的空气和空调模块送出的空气将会在邻近其出口的位置进行交汇,换言之新风出口202的出气与空调出口102的出气交汇,且交汇位置在空调出口102前方。新风空气可以与换热后的空气充分混合,避免空调模块提供的气流温度与当前环境的温差过大引起人体的不适,从而达到平衡室外新风空气冷热的效果,例如,当空调模块提供冷风时,新风模块提供的新风温度较高,从而可以将空调模块提供的冷风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模块,所述空调模块具有空调入口和空调出口,所述空调出口被构造成适于向室内送风;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集成于所述空调模块上,且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被构造成适于向室内送风,其中,空气调节设备被构造成所述新风出口送出的气流与所述空调出口送出的气流适于在所述空调出口的前方交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空调出口的送风方向之间具有0到90
°
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口被构造成向前出风,且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空调出口的前方空间的上方并向下出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空调出口设有送风结构,所述送风结构包括导风板、摆叶以及微孔板中的一种,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空调出口的出风交汇区域位于所述送风结构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层叠于所述空调模块的前方,所述新风壳体具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嵌入所述新风壳体,且所述气流驱动件适于驱动气流从新风入口流向所述新风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体具有延伸到所述空调模块侧面的侧面部分,所述新风入口设于所述新风壳体的侧面部分;和/或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空调模块的前方;和/或所述新风入口由密封盖可打开地封盖。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一个或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孙泽成黄俊豪徐余良赵朋韩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