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固定件及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254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6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板结构及模板固定件。模板结构包括楼模板及直角模板。楼模板与直角模板通过模板固定件相固定,直角模板设有滑槽及连通滑槽的收容腔。模板固定件包括第一夹持部、连接部、第二夹持部及把持部。连接部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连接于连接部。把持部连接于第一夹持部。连接部的截面积小于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的截面积,以使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夹持部能够通过滑槽伸入收容腔内,直至楼模板与直角模板部分位于间隙内,以使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夹持楼模板与直角模板。上述模板结构及模板固定件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及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噪音,进而实现了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进而实现了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进而实现了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板固定件及模板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板固定件及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建筑生产领域中,楼模板与直角模板(C槽模板)的组装方式大多为:楼模板与C槽模板的侧壁均需要加工销钉孔,将楼模板与C槽模板的销钉孔对齐后,再通过锤子将销钉与销片安装于销钉孔内,以完成楼模板与C槽模板的固定连接。但该方式存在施工人员体力劳动强度大,加工销钉孔导致生产难度大,且用锤子敲打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进而影响环境的问题,从而导致模板组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模板组装效率的模板固定件及具有该模板固定件的模板结构。
[0004]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模板固定件,包括第一夹持部、连接部、第二夹持部及把持部。连接部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部的一侧。第二夹持部连接于连接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端。把持部连接于第一夹持部背离连接部的一侧。连接部的截面积小于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的截面积,以使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用于收容两个模板,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连接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侧;第二夹持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把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截面积,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收容两个模板,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两所述模板,所述把持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并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移动或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主体部及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侧具有平面,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平面连接的斜面,所述连接部垂直设于所述平面上,所述斜面沿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侧设有倒角面,所述倒角面由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边缘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三段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所述第二段用于增大力矩,所述第三段用于施力。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曾政李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