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眠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76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睡眠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所述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包括:S1、空调进入睡眠模式,每隔t1时长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睡眠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睡眠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逐渐出现在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办公场所中。对于用户而言,每天约30%时间处于睡眠当中,通过开启睡眠模式来提高睡眠环境的舒适性符合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0003]用户通常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下睡眠,在此期间会不可避免的升高室内CO2浓度,同时房间内氧气含量也越来越少,严重时会感到气闷醒来;若开窗通风后睡觉,造成冷量或热量大量流失。常规的睡眠模式为:制冷条件下开启睡眠模式后,在前2h中每运行1h后设定温度上升1℃,再维持运行5

6h后关闭;制热条件下开启睡眠模式后,设定温度再运行1h后降低2℃,再运行1h后再降低3℃,最后维持运行5

6h后关闭。由于睡眠模式是固定模式,智能化程度低。当室内用户人数改变时,对环境的需求亦会产生变化,继续使用原有的睡眠模式,用户容易被冻醒或者热醒,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和舒适性。
[0004]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具备CO2检测功能的空调,其中CN109945451A、CN111486558A、CN109386940A等与新风功能结合,通过开启新风以加速气体流动,改善空调舒适性;而CN113074453A中将CO2浓度作为环境参数来判断空调是否进入睡眠模式;另外CN112594879A通过当前湿度和CO2浓度来控制空调的加湿模式,当对用户数量的改变进行有效响应。
[0005]由此可见,研发对用户数量变化进行针对性响应来提高睡眠质量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不能及时对用户数量变化进行响应,卧式人数变化(增加或者减少)导致过冷或过热的问题而影响用户的睡眠体验。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包括:S1、空调进入睡眠模式,每隔t1时长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

、CO2浓度K1;S2、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

和CO2浓度K1动态调整所述空调的预设温度。在进入睡眠模式后,通过检测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室内环境温度,自动调整设定温度的数值,提高用户舒适性体验和睡眠质量。
[0008]优选的,步骤S2包括:S21、若进行制冷时判断是否室内环境温度T

≥第一阈值温度T1,若是,则空调退出睡眠模式并按T

运行;S22、若否,则T

=T

+Δt1;S23、判断是否满足CO2浓度K1大于第二阈值浓度C2,若是,则启动空调的新风功能;若否,则进入步骤S24;S24、判断是否T

<最高设定温度T
max
,若是,返回步骤S1;若否,则退出睡眠模式,按照T

继续运行。
[0009]当CO2浓度K1高时,说明此时的睡眠微环境差,用户在睡眠中局部会产生较高浓度
的二氧化碳,导致局部氧气的含量过低,从而使得用户感觉气闷等,甚至可能危害用户的身体健康,通过开启新风来快速改善室内环境。在制冷模式下,随着睡眠的深入,逐渐调高设定温度,避免用户被冻醒,体验更佳。
[0010]优选的,所述最高设定温度T
max
按照如下方法确定:S241、判断是否CO2浓度K1≤第一阈值浓度C1,其中C1<C2,若是,则当T

<T1‑
3℃时T
max
为T1,当T

≥T1‑
3℃时T
max
为T1+1℃;若否,则进行步骤S232;S242、判断是否CO2浓度K1≤第二阈值浓度C2,若是,则当T

<T1‑
3℃时T
max
为T1‑
1℃,当T

≥T1‑
3℃时T
max
为T1;若否,则当T

<T1‑
3℃时T
max
为T1‑
2℃,当T

≥T1‑
3℃时T
max
为T1‑
1℃。
[0011]由于空调的工作空间是固定的,根据CO2浓度可粗略的判断室内用户数量。当用户数量多时,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此时需要调低设定温度来平衡用户散发的热量,达到相对舒适睡眠环境;同时睡前的环境温度来预判用户喜好,例如当用户睡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低时,说明用户怕热,则设定温度相对偏低;若睡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相对高时,说明用户怕冷,则设定温度相对偏低,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0012]优选的,步骤S2还包括:S25、若进行制热时判断是否室内环境温度T

≤第二阈值温度T2,若是,则空调退出睡眠模式并按T

运行;S26、若否,则T

=T


Δt2;S27、判断是否满足CO2浓度K1>第二阈值浓度C2,若是,则启动空调的新风功能;若否,则进入步骤S28;S28、判断是否T

>最低设定温度T
min
,若是,返回步骤S1;若否,则退出睡眠模式,按照T

继续运行。
[0013]优选的,步骤S25还包括:S251、若是,判断是否满足室内环境温度T

≥T2+3℃,若是,则进入步骤S252;若否,则空调退出睡眠模式并按T

运行;S252、判断CO2浓度K1≥第二阈值浓度C2,若是,则T

=T


Δt3,再运行1h后退出睡眠模式并按T

=T


Δt4运行,若否,则进入步骤S253;S253、判断CO2浓度K1≥第一阈值浓度C1,其中C1<C2,若是,则T

=T


Δt4;若否,则空调退出睡眠模式并按T

运行。
[0014]在制热模式下,当室内环境温度且CO2浓度都高时,则分阶段快速调整设定温度,改善用户体验且节能环保;当室内环境温度高且CO2浓度较高时,则以较快的速度调整设定温度,用户体验佳。
[0015]优选的,所述最低设定温度T
min
按照如下方法确定:S281、判断是否CO2浓度K1≤第一阈值浓度C1,若是,则当T

<T2+3℃时T
min
为T2+1℃,当T

≥T2+3℃时T
min
为T2+2℃;若否,则进行步骤S282;S282、判断是否CO2浓度K1≤第二阈值浓度C2,若是,则当T

<T2+3℃时T
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空调进入睡眠模式,每隔t1时长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

、CO2浓度K1;S2、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

和CO2浓度K1动态调整所述空调的预设温度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S21、若进行制冷时判断是否室内环境温度T

≥第一阈值温度T1,若是,则空调退出睡眠模式并按T

运行;S22、若否,则T

=T

+Δt1;S23、判断是否满足CO2浓度K1大于第二阈值浓度C2,若是,则启动空调的新风功能;若否,则进入步骤S24;S24、判断是否T

<最高设定温度T
max
,若是,返回步骤S1;若否,则退出睡眠模式,按照T

继续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高设定温度T
max
按照如下方法确定:S241、判断是否CO2浓度K1≤第一阈值浓度C1,其中C1<C2,若是,则当T

<T1‑
3℃时T
max
为T1,当T

≥T1‑
3℃时T
max
为T1+1℃;若否,则进行步骤S232;S242、判断是否CO2浓度K1≤第二阈值浓度C2,若是,则当T

<T1‑
3℃时T
max
为T1‑
1℃,当T

≥T1‑
3℃时T
max
为T1;若否,则当T

<T1‑
3℃时T
max
为T1‑
2℃,当T

≥T1‑
3℃时T
max
为T1‑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S25、若进行制热时判断是否室内环境温度T

≤第二阈值温度T2,若是,则空调退出睡眠模式并按T

运行;S26、若否,则T

=T


Δt2;S27、判断是否满足CO2浓度K1>第二阈值浓度C2,若是,则启动空调的新风功能;若否,则进入步骤S28;S28、判断是否T

>最低设定温度T
min
,若是,返回步骤S1;若否,则退出睡眠模式,按照T

继续运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5还包括:S251、若是,判断是否满足室内环境温度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宇陈志强程建军刘亚洲易红艳刘军王学武张磊苏辉安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