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54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其包括好氧菌选择容器、厌氧菌选择容器、缓冲容器,好氧菌选择容器底部装设好氧型氨化菌排出管,好氧菌选择容器配装菌种投加装置、营养液投加装置、曝气装置;厌氧菌选择容器底部装设厌氧型氨化菌排出管,厌氧菌选择腔室内装设搅拌装置,厌氧菌选择容器与好氧菌选择容器之间装设厌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有机氮、总氮净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总氮,简称为TN,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总氮的定义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其中,总氮包括有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有机氮。
[0003]市政污水厂作为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对整体城市及城镇水环境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雨污分流城市污水管道改造工程以及河道截污工程的进行,很多市政污水厂被要求纳入更多工业废水,这就导致进入市政污水厂的污水中有机氮浓度增高;需指出的是,市政污水厂系统内没有针对有机氮的菌群,原有的菌群仅对COD以及氨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即可以保证氨氮的稳定去除,但是对于有机氮就无能为力。当进水中有机氮浓度偏高时就会出现总氮不达标的现象,随着各级监管部门对总氮的监测和要求进一步要求严格,市政污水厂的总氮去除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
[0004]在市政污水厂进行生物脱氮的过程中,脱氮过程一般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过程,具体的:
[0005]1、氨化过程: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好氧或厌氧异养型微生物氧化分解为氨氮的过程;
[0006]2、硝化过程: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好氧自养型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转化为NO2

和NO3

的过程;
[0007]3、反硝化过程:污水中的NO2

和NO3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菌(兼性异养型细菌)的作用被还原为N2的过程。
[0008]需指出的是,多数市政污水厂现阶段在处理生活污水时能够进行第一步和第二步,即可以完成氨氮向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转化;但是,当进水混入更多工业污水时,第一步就会进行得不顺利,在工艺调控上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概念,这样的结果一般是氨氮转化成了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出水监测的氨氮达标了,但在总氮监测中的氨氮组分、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组分下降了,即有机氮部分去除效果很微弱甚至是没有效果,综合以后就是总氮仍然没有达标。所以当市政污水厂纳入工业污水时,有机氮升高后总氮的去除难度在于氨化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该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专用于培养氨化菌,培养出的菌种对有机氮、总氮都有很好的去除效率和效果,即能够有利于解决市政污水厂由于混入工业废水而在处理总氮过程中有机氮去
除不足所导致的总氮不达标问题,以有利于市政污水厂实现出水监测总氮达标。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1]一种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包括有好氧菌选择容器、厌氧菌选择容器、缓冲容器,好氧菌选择容器的内部成型有好氧菌选择腔室,厌氧菌选择容器的内部成型有厌氧菌选择腔室,缓冲容器的内部成型有缓冲腔室;
[0012]好氧菌选择容器的底部装设有与好氧菌选择腔室连通的好氧型氨化菌排出管,好氧菌选择容器配装有往好氧菌选择腔室内供给普通好氧菌种的菌种投加装置、往好氧菌选择腔室内供给营养液的营养液投加装置、往好氧菌选择腔室内供给空气的曝气装置;
[0013]厌氧菌选择容器的底部装设有与厌氧菌选择腔室连通的厌氧型氨化菌排出管,厌氧菌选择容器的厌氧菌选择腔室内装设有搅拌装置,厌氧菌选择容器与好氧菌选择容器之间装设有用于连通厌氧菌选择腔室与好氧菌选择腔室的厌氧

好氧过水管;
[0014]缓冲容器装设有温度控制装置,缓冲容器的缓冲腔室底部装设有穿孔布水管,缓冲容器与厌氧菌选择容器之间装设有用于连通缓冲腔室与厌氧菌选择腔室的缓冲

厌氧过水管,缓冲容器与好氧菌选择容器之间装设有循环管道,循环管道的一端部伸入至缓冲容器内且与穿孔布水管连接,循环管道的另一端部伸入至好氧菌选择腔室内,循环管道装设有循环水泵。
[0015]其中,所述好氧菌选择容器配装有第一PH调节装置,所述厌氧菌选择容器配装有第二PH调节装置。
[0016]其中,所述第一PH调节装置包括有第一碱液投加泵、用于盛装碱液的第一碱液容器、用于连通第一碱液容器内腔与所述好氧菌选择腔室的第一碱液投加管道,第一碱液投加泵装设于第一碱液投加管道。
[0017]其中,所述第二PH调节装置包括有第二碱液投加泵、用于盛装碱液的第二碱液容器、用于连通第二碱液容器内腔与所述厌氧菌选择腔室的第二碱液投加管道,第二碱液投加泵装设于第二碱液投加管道。
[0018]其中,所述菌种投加装置包括有菌种投加泵、用于盛装普通好氧菌种的菌种容器、用于连通菌种容器内腔与所述好氧菌选择腔室的菌种投加管道,菌种投加泵装设于菌种投加管道。
[0019]其中,所述营养液投加装置包括有营养液投加泵、用于盛装营养液的营养液容器、用于连通营养液容器内腔与所述好氧菌选择腔室的营养液投加管道,营养液投加泵装设于营养液投加管道。
[0020]其中,所述曝气装置包装有鼓风机、位于所述好氧菌选择腔室底部的曝气管,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输风管道与曝气管连接。
[0021]其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装设于所述厌氧菌选择容器顶部的减速电机、位于所述厌氧菌选择腔室内的搅拌叶轮,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搅拌叶轮的上端部连接。
[0022]其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有分别伸入至所述缓冲腔室内的电加热棒、温度传感器。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其包括好氧菌选择容器、厌氧菌选择容器、缓冲容器,好氧菌选择容器内部成型好氧菌选择腔室,厌氧菌选择容器内部成型厌氧菌选择腔室,缓冲容器内部成型缓冲腔室;好氧菌选择容器
底部装设好氧型氨化菌排出管,好氧菌选择容器配装菌种投加装置、营养液投加装置、曝气装置;厌氧菌选择容器底部装设厌氧型氨化菌排出管,厌氧菌选择腔室内装设搅拌装置,厌氧菌选择容器与好氧菌选择容器之间装设厌氧

好氧过水管;缓冲容器装设温度控制装置,缓冲腔室底部装设穿孔布水管,缓冲容器与厌氧菌选择容器之间装设缓冲

厌氧过水管,缓冲容器与好氧菌选择容器之间装设循环管道,循环管道装设有循环水泵。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专用于培养氨化菌,且能够实现好氧型氨化菌种、厌氧型氨化菌种培养,培养出的氨化菌种对有机氮、总氮都有很好的去除效率和效果,即能够有利于解决市政污水厂由于混入工业废水而在处理总氮过程中有机氮去除不足所导致的总氮不达标问题,以有利于市政污水厂实现出水监测总氮达标。
附图说明
[0024]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25]图1为本技术的流程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好氧菌选择容器(1)、厌氧菌选择容器(2)、缓冲容器(3),好氧菌选择容器(1)的内部成型有好氧菌选择腔室(11),厌氧菌选择容器(2)的内部成型有厌氧菌选择腔室(21),缓冲容器(3)的内部成型有缓冲腔室(31);好氧菌选择容器(1)的底部装设有与好氧菌选择腔室(11)连通的好氧型氨化菌排出管(12),好氧菌选择容器(1)配装有往好氧菌选择腔室(11)内供给普通好氧菌种的菌种投加装置(41)、往好氧菌选择腔室(11)内供给营养液的营养液投加装置(42)、往好氧菌选择腔室(11)内供给空气的曝气装置(5);厌氧菌选择容器(2)的底部装设有与厌氧菌选择腔室(21)连通的厌氧型氨化菌排出管(22),厌氧菌选择容器(2)的厌氧菌选择腔室(21)内装设有搅拌装置(6),厌氧菌选择容器(2)与好氧菌选择容器(1)之间装设有用于连通厌氧菌选择腔室(21)与好氧菌选择腔室(11)的厌氧

好氧过水管(71);缓冲容器(3)装设有温度控制装置,缓冲容器(3)的缓冲腔室(31)底部装设有穿孔布水管(83),缓冲容器(3)与厌氧菌选择容器(2)之间装设有用于连通缓冲腔室(31)与厌氧菌选择腔室(21)的缓冲

厌氧过水管(72),缓冲容器(3)与好氧菌选择容器(1)之间装设有循环管道(81),循环管道(81)的一端部伸入至缓冲容器(3)内且与穿孔布水管(83)连接,循环管道(81)的另一端部伸入至好氧菌选择腔室(11)内,循环管道(81)装设有循环水泵(8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氨化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菌选择容器(1)配装有第一PH调节装置(91),所述厌氧菌选择容器(2)配装有第二PH调节装置(9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氨化菌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应萍林菡万兵叶嘉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红树林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