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48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包括过滤主体,分流管一端与管路,另两端分别与反冲管和汇流管相连,过滤主体通过连通管连通在反冲管上,过滤主体上安装有过滤上盖,过滤上盖与过滤主体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其下侧设有限位杆,限位杆之间设有过滤层,限位杆下端设有固定圈,固定圈内侧设有有固定杆;汇流管包括左端、上端、下端和右端四端口,左端与下端之间设有密闭空间,左端管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通孔连接连接盖,本装置通过在反冲管上设置过滤主体,保证过滤层稳定的工作状态;汇流管左端设有第一阀门,上端设有第二阀门,切换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闭控制管路,提高了反冲管的使用效率。使用效率。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


[0001]本申请涉及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开始对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及饮食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供水由于管道中的铁锈、泥沙等二次污染造成了家庭用水的水质变差和用水设备的控制失灵,并使其它涉及用水的家用电器寿命减少,甚至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从大的环境来看,需要安装前置过滤器来改善水质和保护家庭用水设备。前置过滤器是一种可靠的杂质过滤装置;
[0003]目前所述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存在以下问题:
[0004]第一,反冲管在工作过程中,反冲管具有的过滤工作不够稳定,同时也不能够进行高效的清理工作,影响到反冲管正常的工作过程;
[0005]第二,所述反冲洗前置过滤器部件过多,在安装、替换和维修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用不方便;
[0006]第三,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使用联动组件切换模式,涉及多个零件,经长时间使用后会存在漏水的情况,导致其无法对滤芯进行冲洗的同时,也会在对水进行过滤时无法达到完全过滤,净化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包括分流管、反冲管、汇流管、连接盖、过滤主体,其中,所述分流管一端与管路相连,另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冲管和汇流管相连,所述反冲管上设置过滤主体,所述过滤主体通过连通管连接在反冲管上,
[0009]所述过滤主体上安装有过滤上盖,所述过滤上盖与过滤主体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下侧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之间设置有过滤层,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固定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内侧固定有固定杆;
[0010]所述汇流管为四通管,所述汇流管上设有切换阀组,用以切换水流方向;所述汇流管包括左端、上端、下端和右端四个端口,左端与下端之间设有密闭空间,且在左端管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汇流管的左端与所述分流管相连,所述汇流管上端与所述反冲管相连,所述汇流管下端设置有前置过滤器,所述汇流管右端与管路相连,所述通孔连接所述连接盖,所述连接盖与前置过滤器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分流管为T形三通管,且其上端与所述反冲管相连,其右端与所述汇流管相连;
[0012]进一步,所述反冲管为金属管道,其进口设置在所述分流管上端,其出口设置在所述汇流管上端;
[0013]进一步,所述切换阀组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汇流管左端管道,用以控制汇流管左端管道的开闭;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汇流管上端管道,用以控制汇流管上端管道的开闭;
[0014]进一步,所述连接盖为一圆柱形外壳,其设置在所述汇流管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盖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0015]进一步,所述前置过滤器内部设有滤网,滤网与所述汇流管相连;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下侧均固定有1组限位杆、固定杆和固定圈,所述限位杆、固定杆和固定圈均活动套接;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通过在反冲管上设置过滤主体,过滤主体内部设置有两组固定板、限位杆、固定杆和固定圈,可以保证过滤层稳定的工作状态,从而能够保证过滤工作正常进行,保证该反冲管的清理效率,有效提高了该反冲管的工作效率;
[0020](2)所述汇流管左端设有第一阀门,上端设有第二阀门,通过切换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状态即可控制使用的管路,操作简便,提高了所述逆流反冲管的使用效率。
[0021](3)所述前置过滤器中滤芯与所述汇流管下端相连,这样能够有效用水将杂质从滤芯表面去除,并防止其在水的流动下被带到滤网内部,提高了所述逆流反冲管的过滤效率以及清洗效率。
[0022](4)所述汇流管下端设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与所述前置过滤器通过螺纹连接,这样,输送管就能与前置过滤器稳固连接,不会由于连接处不稳定而导致所述前置过滤器漏水。
附图说明
[0023]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4]图1:本技术基于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本技术型过滤主体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本技术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结主剖构示意图;
[0027]图4:本技术固定杆和固定圈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

分流管,2

反冲管,3

汇流管,4

连接盖,5

过滤主体,7

前置过滤器,11

过滤上盖;12

第一固定板,13

第二固定板,141

第一限位杆,142

第二限位杆,151

第一过滤层,152

第二过滤层,16

螺钉;171

第一固定杆,172

第二固定杆,181

第一固定圈,182

第二固定圈,31

第一阀门,32

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包括分流管1、反冲
管2、汇流管3、连接盖4、过滤主体5和前置过滤器7,其中,所述分流管1为三通管,其中两条通路分别设置所述反冲管2和汇流管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分流管1的材料可以为铁、铜、不锈钢或其他种类的金属或合金,只要满足所述分流管1能够达到指定强度即可,当然,所述分流管1与所述反冲管2和汇流管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一体连接或其他种类的连接方式,只要满足所述分流管1能够与所述反冲管2和汇流管3稳固连接即可;
[0031]所述反冲管2上设置过滤主体5,所述过滤主体5的进水口端安装有过滤上盖11,所述过滤上盖11与过滤主体5的壳体之间自上而下固定有环形的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一固定板12的尺寸大于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一固定板12下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杆141,第二固定板13的下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杆142,所述第一限位杆141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圈181,所述第二限位杆142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圈182,所述第一限位杆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管(1)、反冲管(2)、汇流管(3)、连接盖(4)、过滤主体(5)和前置过滤器(7),其中,所述分流管(1)为三通管,其中两条通路分别与所述反冲管(2)和汇流管(3)相连;所述反冲管(2)上设置过滤主体(5),所述过滤主体(5)的进水口端安装有过滤上盖(11),所述过滤上盖(11)与过滤主体(5)的壳体之间自上而下固定有环形的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一固定板(12)的尺寸大于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一固定板(12)下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杆(141),第二固定板(13)的下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杆(142),所述第一限位杆(141)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圈(181),所述第二限位杆(142)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圈(182),所述第一限位杆(14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51),所述第二限位杆(142)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层(152),所述第一限位杆(141)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固定圈(181),所述第二限位杆(142)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固定圈(181),所述第一固定圈(181)内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杆(171),所述第二固定圈(182)内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杆(172),所述第一限位杆(141)、第一固定杆(171)和第一固定圈(181)活动套接,所述第二限位杆(142)、第二固定杆(172)和第二固定圈(182)活动套接;所述汇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磊亓伟张会莉李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知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