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延猛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39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回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其通过挤压板伸入挤压箱内部并将建筑材料挤压成块,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空间占用,减少建筑材料粉尘扩散,提高装置实用性;包括壳体、第一漏斗、挤压箱、支架、滑块、第一封闭门、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挤压板、输送管、粉碎装置、风输送机和输送带装置,壳体内连通设置有进料口与排料口,第一漏斗外沿与壳体内侧壁连接,挤压箱顶端与第一漏斗底端连通,支架与挤压箱外侧壁连接,并且支架底端与壳体内侧壁连接,挤压箱底端连通设置有开口,多组滑块均安装在挤压箱下部外侧壁上,第一封闭门外沿上设置有滑槽,多组滑块下部嵌入第一封闭门的滑槽内部。多组滑块下部嵌入第一封闭门的滑槽内部。多组滑块下部嵌入第一封闭门的滑槽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回收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目前在现有技术CN201921922206.4中,装置对建筑材料粉碎完成后,装置不便于将粉碎后的建筑材料压块处理,增加了建筑材料回收的空间占用面积,同时容易导致粉碎后的建筑材料粉尘扩散,增加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挤压板伸入挤压箱内部并将建筑材料挤压成块,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空间占用,减少建筑材料粉尘扩散,提高装置实用性的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0004]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漏斗、挤压箱、支架、滑块、第一封闭门、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挤压板、输送管、粉碎装置、风输送机和输送带装置,壳体内连通设置有进料口与排料口,第一漏斗外沿与壳体内侧壁连接,挤压箱顶端与第一漏斗底端连通,支架与挤压箱外侧壁连接,并且支架底端与壳体内侧壁连接,挤压箱底端连通设置有开口,多组滑块均安装在挤压箱下部外侧壁上,第一封闭门外沿上设置有滑槽,多组滑块下部嵌入第一封闭门的滑槽内部,并且第一封闭门滑动设置在挤压箱底端开口处,第一液压缸固定端安装在壳体外侧壁上,第一液压缸移动端与第一封闭门外侧壁连接,第二液压缸固定端安装在壳体顶端,第二液压缸移动端与挤压板顶端连接,并且挤压板的直径与挤压箱的开口大小向匹配,输送管输入端与粉碎装置连通,输送管输出端与壳体进料口连通,风输送机安装在壳体外侧壁上并连通设置在输送管上,输送带装置安装在壳体内部底端并与壳体排料口连通;将需要回收的建筑材料通过粉碎装置进行粉碎,通过打开风输送机使输送管将粉碎后的建筑材料输送至壳体内部,进入壳体内部的建筑材料通过第一漏斗的导流进入挤压箱内部,通过打开第二液压缸推动挤压板向下移动,使挤压板伸入挤压箱内部并将建筑材料挤压成块,挤压完成后,通过打开第一液压缸拉动第一封闭门向右滑动,使第一封闭门将挤压箱底端开口开启口将成块的建筑材料向下排放,排放的建筑材料落至输送带装置顶端,通过输送带装置将建筑材料向外输送,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空间占用,减少建筑材料粉尘扩散,提高装置实用性。
[0005]优选的,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进料斗、第二漏斗、分离箱、排料门、筛网和破碎机构,破碎机构安装在粉碎箱内侧壁上,粉碎箱顶端连通设置有进料口,粉碎箱侧壁下方连通设置有排料口,进料斗底端与粉碎箱顶端连接并与粉碎箱进料口连通,第二漏斗的外沿与粉碎箱内侧壁连接,分离箱顶端与第二漏斗底端连通,分离箱底端与粉碎箱内侧壁连接,并且输送管输入端与分离箱下部连通,分离箱外侧壁上部连通设置有排料口,排料门连通设
置在分离箱的排料口处,筛网的外沿与排料门内侧壁连接;将需要粉碎的建筑材料通过进料斗投放至粉碎箱内部,通过破碎机构将建筑材料粉碎后,使粉碎的建筑材料落至分离箱内部,通过筛网对建筑材料的筛分过滤,从而使大块的建筑材料滞留在筛网顶端,通过打开排料门将大块的建筑材料回收再次粉碎,小块的建筑材料落至分离箱底端并通过输送管向外输送,提高装置对建筑材料粉碎后的筛分过滤效果,提高建筑材料的回收质量,提高装置实用性。
[0006]优选的,破碎机构包括多组辊轴、多组破碎齿和导流板,多组辊轴通过驱动装置可旋转均安装在粉碎箱内侧壁上,并且多组辊轴均设置在粉碎箱进料口下方,多组破碎齿分别设置在多组辊轴的外侧壁上,导流板安装在粉碎箱的内侧壁上并设置在多组辊轴的上方;通过打开驱动装置带动多组辊轴旋转,使多组辊轴旋转后将建筑材料进行辊压粉碎,通过设置多组破碎齿,从而提高多组辊轴对建筑材料的粉碎效率,减少建筑材料人工粉碎的工作强度,提高装置实用性。
[0007]优选的,还包括第三液压缸和推板,第三液压缸固定端安装在分离箱的外侧壁上,第三液压缸的移动端与推板右端连接,并且推板设置在分离箱内部上方;当需要对筛网上方的大块建筑材料清理时,通过打开第三液压缸推动推板向左移动,使推板将建筑材料通过排料门向外输送,提高建筑材料自动排放的便利性,提高装置工作效率。
[0008]优选的,还包括输送箱,输送箱输入端与分离箱排料口连通,输送箱输出端与粉碎箱排料口连通;通过设置输送箱,从而提高分离箱将建筑材料排放后的导流效果,提高建筑材料收料的便利性。
[0009]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封闭门,第二封闭门可旋转盖装在进料斗顶端;通过设置第二封闭门对进料斗进行封闭,从而提高粉碎箱内部的封闭效果,减少建筑材料粉碎时的扬尘,提高装置防护性。
[0010]优选的,还包括隔音棉,隔音棉套装在粉碎箱的外侧壁上;通过设置隔音棉,从而提高粉碎箱的隔音效果,减少粉碎箱内部建筑材料粉碎时的噪音扩散,提高装置静音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需要回收的建筑材料通过粉碎装置进行粉碎,通过打开风输送机使输送管将粉碎后的建筑材料输送至壳体内部,进入壳体内部的建筑材料通过第一漏斗的导流进入挤压箱内部,通过打开第二液压缸推动挤压板向下移动,使挤压板伸入挤压箱内部并将建筑材料挤压成块,挤压完成后,通过打开第一液压缸拉动第一封闭门向右滑动,使第一封闭门将挤压箱底端开口开启口将成块的建筑材料向下排放,排放的建筑材料落至输送带装置顶端,通过输送带装置将建筑材料向外输送,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空间占用,减少建筑材料粉尘扩散,提高装置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辊轴与破碎齿等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第一漏斗与挤压箱等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挤压箱与滑块等连接的轴测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1、壳体;2、第一漏斗;3、挤压箱;4、支架;5、滑块;6、第一封闭门;7、第一液压缸;8、第二液压缸;9、挤压板;10、输送管;11、风输送机;12、输送带装置;13、粉碎箱;
14、进料斗;15、第二漏斗;16、分离箱;17、排料门;18、筛网;19、辊轴;20、破碎齿;21、导流板;22、第三液压缸;23、推板;24、输送箱;25、第二封闭门;26、隔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8]实施例1
[0019]壳体1内连通设置有进料口与排料口,第一漏斗2外沿与壳体1内侧壁连接,挤压箱3顶端与第一漏斗2底端连通,支架4与挤压箱3外侧壁连接,并且支架4底端与壳体1内侧壁连接,挤压箱3底端连通设置有开口,多组滑块5均安装在挤压箱3下部外侧壁上,第一封闭门6外沿上设置有滑槽,多组滑块5下部嵌入第一封闭门6的滑槽内部,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漏斗(2)、挤压箱(3)、支架(4)、滑块(5)、第一封闭门(6)、第一液压缸(7)、第二液压缸(8)、挤压板(9)、输送管(10)、粉碎装置、风输送机(11)和输送带装置(12),壳体(1)内连通设置有进料口与排料口,第一漏斗(2)外沿与壳体(1)内侧壁连接,挤压箱(3)顶端与第一漏斗(2)底端连通,支架(4)与挤压箱(3)外侧壁连接,并且支架(4)底端与壳体(1)内侧壁连接,挤压箱(3)底端连通设置有开口,多组滑块(5)均安装在挤压箱(3)下部外侧壁上,第一封闭门(6)外沿上设置有滑槽,多组滑块(5)下部嵌入第一封闭门(6)的滑槽内部,并且第一封闭门(6)滑动设置在挤压箱(3)底端开口处,第一液压缸(7)固定端安装在壳体(1)外侧壁上,第一液压缸(7)移动端与第一封闭门(6)外侧壁连接,第二液压缸(8)固定端安装在壳体(1)顶端,第二液压缸(8)移动端与挤压板(9)顶端连接,并且挤压板(9)的直径与挤压箱(3)的开口大小向匹配,输送管(10)输入端与粉碎装置连通,输送管(10)输出端与壳体(1)进料口连通,风输送机(11)安装在壳体(1)外侧壁上并连通设置在输送管(10)上,输送带装置(12)安装在壳体(1)内部底端并与壳体(1)排料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13)、进料斗(14)、第二漏斗(15)、分离箱(16)、排料门(17)、筛网(18)和破碎机构,破碎机构安装在粉碎箱(13)内侧壁上,粉碎箱(13)顶端连通设置有进料口,粉碎箱(13)侧壁下方连通设置有排料口,进料斗(14)底端与粉碎箱(13)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延猛
申请(专利权)人:董延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