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娜专利>正文

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36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整形外科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包括用于小腔隙渗血吸出的吸引管本体,所述吸引管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对所述吸引管本体内部堆积血渍清理的清理组件;清理的同时柔性片与连动环配合下能够拉动时产生形变,呈现为圆台状与残留的血液相接触,防止了残留血液与外环接触后形成密封,保证了清理残留血液时的滑动顺畅,在对外环复位时,在第二挡片和支架的配合下将对连杆的推动力传递到支架上,且柔性片相互连接处的空腔便有气体通过,减小推动时的阻力使得外环更加便于复位,降低了对吸引管本体内血液残留行清理的操作难度,同时防止扯动放置在创口处的吸引管本体,保证了吸引管本体对创口处渗出血液的正常排出。血液的正常排出。血液的正常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


[0001]本技术属于整形外科器械
,具体涉及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对鼻部进行整形手术后,创口处会有血液渗出,积血无法及时排出时极易引起鼻部血肿,血肿会会对创口的愈合产生影响,且容易引起感染,所以需要使用吸引管对创口处渗出的血液进行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吸引管在将血液吸出的过程中会有少量血液残留在吸引管内,残留血液凝固会导致吸引管无法正常的将渗出的血液排出,会导致创口处渗出血液无法及时排出,影响到创口的愈合以及组织消肿,给患者的术后带来痛苦。本技术提供了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具有对粘附在吸引管内壁血液清理防止吸引管堵塞的特点。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包括用于小腔隙渗血吸出的吸引管本体,所述吸引管本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接座,所述转接座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的连接环,所述吸引管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对所述吸引管本体内部堆积血渍清理的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的内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清理组件的位置调节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片。
[0005]其中,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外环、三个柔性片、连动环和支架,三个所述柔性片等角度环形固定于所述外环内侧,三个所述柔性片一端均与所述连动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外环内壁固定连接。
[0006]其中,所述外环与所述吸引管本体内壁相贴合,且所述外环与所述吸引管本体滑动连接。
[0007]其中,所述转接座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环尺寸相适配的放置槽,所述连接环通过所述放置槽与所述转接座卡合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
[0008]其中,所述连杆依次贯穿所述连动环和所述支架。
[0009]其中,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连动环和所述支架滑动连接。
[0010]其中,所述第一挡片位于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连接环的一端。
[0011]其中,所述连杆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位于所述连动环与所述支架之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接座和放置槽的配合对连接环进行隐藏放置,便于吸引管本体通过转接座与外部负压设备进行连接,通过外环和柔性片对残留在吸引管本体内壁的血液进行清理,在清理的同时柔性片与连动环配合下能够拉动时产生形变,呈现为圆台状与残留的血液相接触,防止了残留血液与外环接触后形成密封,保证了清理残留血液时的滑动顺畅,在对外环复位时,在第二挡片和支架的配合下将对连杆的推动力传递到支架上,且柔性片相互连接处的空腔便有气体通过,减小推动时的阻力使得外环更加
便于复位,降低了对吸引管本体内血液残留行清理的操作难度,同时防止扯动放置在创口处的吸引管本体,保证了吸引管本体对创口处渗出血液的正常排出。
[00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环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柔性片和连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外环和柔性片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中:1、吸引管本体;2、转接座;21、放置槽;22、连接环;3、清理组件;31、外环;32、柔性片;33、连动环;34、支架;4、连杆;41、第一挡片;42、第二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包括用于小腔隙渗血吸出的吸引管本体1,吸引管本体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接座2,转接座2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的连接环22,吸引管本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对吸引管本体1内部堆积血渍清理的清理组件3,清理组件3的内侧设有用于对清理组件3的位置调节的连杆4,连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片41。
[0021]本实施方案中:吸引管本体1的直径为0.3cm,长度为8.5cm,吸引管本体1用于放置于窗口创口处对渗出的血液进行吸出,通过转接座2与外部的负压吸附装置进行连接,且连接环22位于转接座2的内部,与转接座2的内侧在同一平面,防止对连接产生干涉,保证了正常的连接,且在吸引管本体1内壁有血液残留粘附时,通过外环31和连杆4以及连接环22的配合对粘附的血液残留进行清理,保证了吸引管本体1的通畅,防止血液残留堵塞吸引管本体1后无法正常吸出创口处渗出的血液,且外环31和柔性片32在对残留血液清理的过程中,由于连杆4的拉动会使得柔性片32产生形变,能够使得前端与残留血液进行接触,从而增加了残留血液与外环31之间的间隙,防止外环31直接与残留的血液接触产生密封效果,提升清理的顺畅,且柔性片32之间设有间隙,便于在将外环31推回,防止在推回外环31的过程中向创口处泵入空气,同时减小推回的阻力,保证了外环31正常的复位。
[0022]清理组件3包括外环31、三个柔性片32、连动环33和支架34,三个柔性片32等角度环形固定于外环31内侧,三个柔性片32一端均与连动环33固定连接,支架34与外环31内壁固定连接;外环31与吸引管本体1的内壁相贴合,能够对粘附在吸引管本体1内壁的血液进行刮除,且在刮除的同时,柔性片32在连杆4和连动环33的配合下拉动产生形变,使其顶起端将血液残留推动,三个柔性片32之间相互具有间隙,防止在推动复位时相互接触形成密封,能够减小推动外环31复位时的阻力,且防止向创口处注入空气,连动环33对三个柔性片32的前端进行连接,在与第二挡片42的配合下即可带动柔性片32以及外环31进行运动,支架34在与第一挡片41相接触,能够带动外环31整体运动,减小柔性片32的受力程度,保证了拉动的顺滑。
[0023]外环31与吸引管本体1内壁相贴合,且外环31与吸引管本体1滑动连接;外环31和
吸引管本体1内壁接触后,对粘附在吸引管本体1内壁的血液进行刮除,外环31在连杆4的推拉作用下,在吸引管本体1的内壁能够进行往复的滑动,使的外环31在拉动后能够进行复位,便于再次对残留的血液清理时进行使用。
[0024]转接座2的内侧开设有与连接环22尺寸相适配的放置槽21,连接环22通过放置槽21与转接座2卡合连接,连杆4一端与连接环22固定连接;转接座2内侧开设的放置槽21能够将连接环22放置在与转接座2内侧同一水平面内,防止在与外部负压设备连接时产生干涉,保证了连接的稳定,且连接环22中部暴露在吸引管本体1内的空隙处,便于在需要对吸引管本体1内壁清理时对连接环22进行抽动,连杆4的一端与连接环22相连接,能够便于对连杆4进行拉动,方便使用镊子进行夹持拉动。
[0025]连杆4依次贯穿连动环33和支架34;连杆4贯穿连动环33和支架34后,能够在拉动连杆4时对连动环33以及支架34产生拉扯作用,连杆4的材质为PP杆。
[0026]连杆4分别与连动环33和支架34滑动连接;连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小腔隙渗血吸出的吸引管本体,所述吸引管本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接座,所述转接座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的连接环,所述吸引管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对所述吸引管本体内部堆积血渍清理的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的内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清理组件的位置调节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外环、三个柔性片、连动环和支架,三个所述柔性片等角度环形固定于所述外环内侧,三个所述柔性片一端均与所述连动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外环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与所述吸引管本体内壁相贴合,且所述外环与所述吸引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娜王凤兰孙苏宁
申请(专利权)人:沈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