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06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外框架、第一相机、第一相机、用于调节第一相机的角度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用于调节第二相机的角度的第二调节装置,第一相机高度位置可调节且第一相机的高度大于第二相机的高度,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均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分布在置于外框架内部的非刚体的四周,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设置于外框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相机角度和高度均可调节,可以实现相机矩阵对不同物体的信息采集,提高了通用性,还可以提高数据采集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非刚体数据采集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非刚体即受时间因素影响的物体或生物,不能长时间保持静止,故对非刚体进行数据采集时,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降低因时间而对采集结果造成的影响。
[0003]目前出现的数据采集方式基本是单相机对多个角度进行拍摄,再进行后一步的处理,存在较多的问题,所受的影响因素较多,由于拍摄过程时间较长,被拍摄物体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变化,最终拍得的一系列照片将会在细节上出现矛盾。
[0004]当前,有另一种成像方式,多个相机多个角度的同时拍摄,但仍会出现一些问题,只能针对某一物体或者某一类物体拍摄,当被拍摄的物体相差较大时,则需要调整相机的高度、角度等,以获得所需的照片,此种方式获得照片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每次拍摄完成后将相机的内存条取下,此类方式极其麻烦,工作量很大;另一种获得相机照片的方式为将多个相机与处理器使用数据传输线相连接,此类方式获取相机照片的方式较简便,但是由于每个相机都需要连接数据传输线,线束较多且散乱,不利于后期维护,并且针对不同类物体调节相机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目的是提高数据采集工作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外框架、第一相机、第一相机、用于调节第一相机的角度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用于调节第二相机的角度的第二调节装置,第一相机高度位置可调节且第一相机的高度大于第二相机的高度,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均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分布在置于外框架内部的非刚体的四周,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设置于外框架上。
[0007]所述外框架包括上层组件和下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设置于上层组件上,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设置于下层组件上,上层组件的高度可调节。
[0008]所述的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和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所述上层组件和下层组件连接。
[0009]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二传动轴以及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上层组件连接的动力传递机构,第二传动轴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二传动轴为依次连接。
[0010]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和与所述上层组件连接且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调节齿条,调节齿条为竖直设置。
[0011]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可调节相机框、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可调节相机框上的第一安装座以及设置于第一可调节相机框和第一安装座之间且用于调节第一安装座的角度的第一执行机构,所述第一相机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上,第一可调节相机框设置于所述上层组件上。
[0012]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可调节相机框上的第一调节杆和第一套管、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套管上的第一活动件以及与第一活动件为螺纹连接的第一旋杆,第一旋杆通过球铰链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第一调节杆为沿轴向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一可调节相机框上,第一活动件具有让第一调节杆嵌入的第一卡槽。
[0013]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可调节相机框45、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可调节相机框45上的第二安装座46以及设置于第二可调节相机框45和第二安装座46之间且用于调节第二安装座46的角度的第二执行机构,所述第二相机设置于第二安装座46上,第二可调节相机框45设置于所述下层组件上。
[0014]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可调节相机框45上的第二调节杆和第二套管、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套管上的第二活动件以及与第二活动件为螺纹连接的第二旋杆,第二旋杆通过球铰链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6连接,第二调节杆为沿轴向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二可调节相机框45上,第二活动件具有让第二调节杆嵌入的第二卡槽。
[0015]所述上层组件包括上部活动杆、与上部活动杆连接的上部接头和与上部接头连接的上部连接杆,所述下层组件包括底座板、设置于底座板上的导向套、设置于导向套上的下部接头和与下部接头连接的下部连接杆。
[0016]本专利技术的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相机角度和高度均可调节,可以实现相机矩阵对不同物体的信息采集,提高了通用性,还可以提高数据采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第一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0020]图3是第一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第一调节装置的前视图;
[0022]图5是图4中A处放大图;
[0023]图6是第一调节装置的后视图;
[0024]图7是图6中B处放大图;
[0025]图8是第二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0026]图9是第二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第二调节装置的前视图;
[0028]图11是图10中A处放大图;
[0029]图12是第二调节装置的后视图;
[0030]图13是图12中B处放大图;
[0031]图14是成像流程图;
[0032]图中标记为:1、连接板;2、底座板;3、联轴器;4、齿轮齿条箱;5、调节齿条;6、调节
滑轨;7、上部接头;8、螺栓;9、第一调节装置;10、上部活动杆;11、第二传动轴;12、内扣板;13、下部接头;14、下部连接杆;15、上部连接杆;16、螺栓;17、导向套;18、固定角件;19、角件固定螺栓;20、多方式开合门门框;21、连杆销轴;22、门上连杆;23、多方式开合门主连杆;24、门框上连杆;25、多方式开合门副连杆;26、门上连接轴;27、门上连接部件;28、控制箱;29、急停按钮;30、启动按钮;31、箱体检修口;32、控制面板;33、状态显示灯;34、第一可调节相机框;35、第一安装座;36、第一固定座;37、第一相机;38、第一调节孔;39、第一套管;40、第一球铰链;41、第一调节杆;42、第一弹簧;43、第一活动件;44、第一旋杆;45、第二可调节相机框;46、第二安装座;47、第二固定座;48、第二相机;49、第二调节孔;50、第二套管;51、第二球铰链;52、第二调节杆;53、第二弹簧;54、第二活动件;55、第二旋杆;56、第一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0035]如图1至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第一相机、第一相机、用于调节第一相机的角度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用于调节第二相机的角度的第二调节装置,第一相机高度位置可调节且第一相机的高度大于第二相机的高度,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均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分布在置于外框架内部的非刚体的四周,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设置于外框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包括上层组件和下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设置于上层组件上,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设置于下层组件上,上层组件的高度可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和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所述上层组件和下层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二传动轴以及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上层组件连接的动力传递机构,第二传动轴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二传动轴为依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和与所述上层组件连接且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调节齿条,调节齿条为竖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非刚体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可调节相机框、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可调节相机框上的第一安装座以及设置于第一可调节相机框和第一安装座之间且用于调节第一安装座的角度的第一执行机构,所述第一相机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怀安钟相强方华杰邸志民邹令令陶文博张含真崔岩郑宽
申请(专利权)人: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