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具有多样化摄像功能的设备得到人们的青睐。移动设备的便携性需求的提升,对光学镜组的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对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提升的需求也成为电子设备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为使电子设备小型化,通常以减少镜片结构的片数来缩小光学镜组的尺寸,但会导致光学系统的进光量不足、解像力差等成像问题。因此,如何调节光学镜组的尺寸与成像质量之间的平衡,是相关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000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06]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2.2<TTL/(SD11+SD12)<2.4;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的通光口径的半径,SD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的通光口径的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还满足条件式:1<(CT1+CT2+CT3+CT4)/(CT5+CT6+CT7)<1.5;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还满足条件式:1<|(R12+R13)/(R12
‑
R13)|<2.5;其中,R1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3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还满足条件式:5.5mm<IMGH/tan(HFOV)<6.5mm;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H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鑫灿,李明,刘秀,曾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