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95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包括口罩组件,所述口罩组件包括外罩体、过滤层和呼吸袋,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外罩体内部,所述呼吸袋设置于所述外罩体上;以及,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外罩体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具有微孔径、大比表面积的亲水活性膜层来做为口罩过滤层,实现了防护口罩的自润湿水吸收功能,使得水溶性/吸收污染气体能够被高效吸收。气体能够被高效吸收。气体能够被高效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口罩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0002]过滤式口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已久,具有滤菌、阻尘、防毒、除臭等功效,可有效阻隔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保障人体健康。
[0003]活性炭等吸附材料的内部结构中有很多微孔,因此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活性炭等吸附材料能将很多毒气分子吸附其中而不会逃脱。因此为提高对毒害性气体的防护效果,有防护口罩采用了床层堆积活性炭颗粒或无纺布夹杂活性炭粉末或作为过滤材料,通过吸附将毒气脱除而不被人吸入。但活性炭等吸附材料的处理及安装要求很高,例如粗大的颗粒会造成粒间缝隙,毒气将会从缝隙间穿透进入呼吸道不被吸附;过于细小的颗粒又会导致呼吸阻力变大,同时存在活性炭粉末泄露成为粉尘污染物的风险。
[0004]在工作环境中,当空气中含有氯化氢、氨气等高水溶性气体时,普通口罩及活性炭口罩难以通过过滤及吸附作用脱除。水吸收能够有效脱除空气中的氯化氢及氨气等污染性气体,但使用中需要先润湿口罩才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过度润湿的滤材将会增大气阻,导致呼吸不畅,润湿不均匀的滤材又会因为干区通道导致污染气流因沟流或偏流而失效。在此情况下,面向该类危险环境紧急逃生情况下的呼吸防护,开发一类具有水润湿特性的口罩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空气中含有氯化氢、氨气等高水溶性气体时,普通口罩及活性炭口罩难以通过过滤及吸附作用脱除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包括口罩组件,所述口罩组件包括外罩体、过滤层和呼吸袋,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外罩体内部,所述呼吸袋设置于所述外罩体上;以及,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外罩体侧面。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罩体包括过滤口、外罩内腔和呼吸口,所述过滤口设置于所述外罩体侧面、所述呼吸口设置于所述外罩体另一侧面,所述外罩内腔设置于所述外罩体内,所述外罩内腔分别与所述过滤口和所述呼吸口相通。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
中:所述外罩体还包括旋转连接槽和旋转柱,所述旋转连接槽设置于所述外罩体侧面,所述旋转柱设置于所述旋转连接槽内,所述旋转连接槽沿所述外罩体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呼吸袋包括第一呼吸板、第二呼吸板和限位块,所述第一呼吸板和所述第二呼吸板设置于所述呼吸袋内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呼吸板配合,所述呼吸袋下端与所述呼吸口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呼吸板包括呼吸板旋转孔、第一呼吸槽和第一限位孔,所述呼吸板旋转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呼吸板上端,所述第一呼吸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呼吸板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呼吸槽上,所述呼吸板旋转孔与所述旋转柱配合,所述限位块与弹簧配合穿插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呼吸板包括第二旋转孔、第二滑动板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旋转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呼吸板上,所述第二滑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呼吸板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板上,所述第二旋转孔与所述旋转柱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板穿插于所述第一呼吸槽内。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柱、呼吸轮和二次过滤轮,所述呼吸轮设置于所述过滤柱内,所述二次过滤轮设置于所述呼吸轮下端。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柱包括过滤孔和推动槽,所述过滤孔设置于所述过滤柱上,所述推动槽设置于所述过滤柱圆周面上,所述过滤孔与所述推动槽相通,所述推动槽设置有多个。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二次过滤轮包括二次过滤孔和过滤放置槽,所述二次过滤孔和所述过滤放置槽设置于所述二次过滤轮上。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呼吸轮包括呼吸槽孔、呼吸转动槽、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和第三转动板,所述呼吸槽孔设置于所述呼吸轮上端,所述呼吸转动槽设置于所述呼吸轮圆周面上,所述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和所述第三转动板设置于所述呼吸槽孔内,所述第一转动板与所述第二转动板铰接,所述第二转动板与所述第三转动板铰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微孔径、大比表面积的亲水活性膜层来做为口罩过滤层,实现了防护口罩的自润湿水吸收功能,使得水溶性/吸收污染气体能够被高效吸收。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中呼吸袋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中第一呼吸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中过滤件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中呼吸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中呼吸轮部分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其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组件(100),包括外罩体(101)、过滤层(102)和呼吸袋(103),所述过滤层(102)设置于所述外罩体(101)内部,所述呼吸袋(103)设置于所述外罩体(101)上;以及,过滤件(200),所述过滤件(200)设置于所述外罩体(101)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101)包括过滤口(101a)、外罩内腔(101b)和呼吸口(101c),所述过滤口(101a)设置于所述外罩体(101)侧面、所述呼吸口(101c)设置于所述外罩体(101)另一侧面,所述外罩内腔(101b)设置于所述外罩体(101)内,所述外罩内腔(101b)分别与所述过滤口(101a)和所述呼吸口(101c)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101)还包括旋转连接槽(101d)和旋转柱(101c),所述旋转连接槽(101d)设置于所述外罩体(101)侧面,所述旋转柱(101c)设置于所述旋转连接槽(101d)内,所述旋转连接槽(101d)沿所述外罩体(101)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袋(103)包括第一呼吸板(103a)、第二呼吸板(103b)和限位块(103c),所述第一呼吸板(103a)和所述第二呼吸板(103b)设置于所述呼吸袋(103)内部,所述限位块(103c)与所述第一呼吸板(103a)配合,所述呼吸袋(103)下端与所述呼吸口(101c)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润湿水吸收功能的过滤式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第一呼吸板(103a)包括呼吸板旋转孔(103a

1)、第一呼吸槽(103a

2)和第一限位孔(103a

3),所述呼吸板旋转孔(103a

1)设置于所述第一呼吸板(103a)上端,所述第一呼吸槽(103a

2)设置于所述第一呼吸板(103a)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孔(103a

3)设置于所述第一呼吸槽(103a

2)上,所述呼吸板旋转孔(103a

1)与所述旋转柱(101c)配合,所述限位块(103c)与弹簧配合穿插于所述第一限位孔(103a

3)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皓宇王岚张烨王龙耀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