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风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82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换风管结构,包括中空的风管主体;所述的风管主体的一端为与主机连接的进风口;风管主体的另一端为与面板连接的出风口;风管主体的空腔包括空气保持腔和空气分道腔;所述的空气保持腔进风端位于进风口处;空气保持腔的出风端与所述的空气分道腔的进风端衔接并连通;空气分道腔的出风端延伸至出风口处;空气分道腔内至少设置有一块空气分隔板,且所述的空气分隔板将空气分道腔分隔成多个空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防止风量损失并且能够使出风口输出的各点风速呈较为均匀状态。态。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换风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换风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具有吹风功能的隐藏式家用或类似场景吊顶电器,通常主机与面板采用分离的结构形式。此类电器就需要在主机与面板之间连接风管,使得经过主机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风管输送到面板出风口。由于家用或类似场景吊顶空间高度较小,主机风口一般为横向布置,而面板出风口一般要求垂直朝下,因此主机风口的轴线一般与面板出风口的轴线呈90
°
或近90
°
分布。又一般都是采用圆形软风管,然而面板的出风口多为长方形。
[0003]目前常规的做法是采用简单的结构形式将圆形软风管与面板的长方形出风口相连。对于风量损失,以及面板出风口风的均匀分布性没有经过专门的设计,使得实际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是风量损失以及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分区流动设计以及避免了风量损失的一种转换风管结构。
[0005]为本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转换风管结构,包括中空的风管主体;所述的风管主体的一端为与主机连接的进风口;风管主体的另一端为与面板连接的出风口;风管主体的空腔包括空气保持腔和空气分道腔;所述的空气保持腔进风端位于进风口处;空气保持腔的出风端与所述的空气分道腔的进风端衔接并连通;空气分道腔的出风端延伸至出风口处;空气分道腔内至少设置有一块空气分隔板,且所述的空气分隔板将空气分道腔分隔成多个空气通道。通过空气保持腔避免了软性风管的扭曲、大角度折弯对风量的损失,通过多个空气通道实现了空气分区流动设计,使得最终通过面板出风口各区域的风量保持均匀。
[0007]10.作为优选,所述的进风口与所述的出风口不在同一直线上。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角度的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进风口的中心线与的出风口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
°
。通过情况下最优的选择是90
°
,适应的范围最大。
[0009]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的空气通道的出风端呈向下弯曲的弧形状。便于更好的使出风口在底部,方便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空气分隔板的出风端呈向下弯曲的弧形状,且空气分隔板的出风端延伸至所述的出风口处。能够更好的将风随着风管进行输送。
[0011]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的空气通道出风口的面积相同。能够更好的保证通过面板出风口各区域的风量保持均匀。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风管主体上的进风口处设置软管接头。便于更好的与软管连接,从而防止风量损失。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风管主体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且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便于制造以及安装。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风管主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便于制造。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转换风管结构,在进风口处设计了空气保持腔,使得从软管过来的空气保持原有的状态继续前进。而如果没有这段空气保持腔,当软管临近转换风道处处于较大角度折弯或扭曲的时候,空气流入转换风道的时候处于紊乱状态,此时该截面上各点的空气流动方向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从而严重影响最终的风速,而空气保持腔起到了矫正空气流向的作用;且此种情况下,由于该截面上各点的空气流动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处于紊乱状态,如果没有空气保持腔,直接进入空气分配腔,则会大大改变进入各分隔腔的空气比例处于不可控状态,导致最终出风口的风量有极大的不均匀性。通过设计的空气分配腔,通过若干薄壁,将由空气保持腔流过来的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若干份,通过各个分隔腔输送到出风端。在设计转换风道的时候,通过调节进风端薄壁起始点的分布位置以及出风端薄壁末端的分布位置,可以得到较优的方案,是的最终出风口输出的各点风速呈较为均匀状态。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是防止风量损失并且能够使出风口输出的各点风速呈较为均匀状态。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转换风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转换风管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转换风管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

风管主体;10

风管零件;11

空气保持腔;12

空气分道腔;121

进风口的中心线;122

出风口的中心线;2

进风口;21

软管接头;3

出风口;4

空气分隔板;5

空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转换风管结构,包括中空的风管主体1;风管主体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风管主体1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对称设置,进一步提升制造的便捷性。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连接,提升连接强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方便拼装。
[0023]风管主体1的一端为与主机连接的进风口2;风管主体1的另一端为与面板连接的出风口3;进风口的中心线121与出风口的中心线122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角度连接,作为优选,进风口的中心线121与出风口的中心线122之间的夹角为90
°
,目前市面上利用到90
°
的连接比较多,比较通用。
[0024]如图2和图3所示,风管主体1的空腔包括空气保持腔11和空气分道腔12;空气保持腔11进风端位于进风口2处;空气保持腔11的出风端与空气分道腔12的进风端衔接并连通;空气分道腔12的出风端延伸至出风口3处;空气分道腔12内至少设置有一块空气分隔板4,
空气分隔板4为薄壁,且空气分隔板4将空气分道腔12分隔成多个空气通道5。空气保持腔11呈直线状,能够进一步避免了软性风管的扭曲、大角度折弯对风量的损失。风管主体1上的进风口2处设置有软管接头21,便于更好的与软管连接,从而防止风量损失。在进风口2处设计了空气保持腔11,使得从软管过来的空气保持原有的状态继续前进。而如果没有这段空气保持腔11,当软管临近转换风道处处于较大角度折弯或扭曲的时候,空气流入转换风道的时候处于紊乱状态,此时该截面上各点的空气流动方向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从而严重影响最终的风速,而空气保持腔11起到了矫正空气流向的作用;且此种情况下,由于该截面上各点的空气流动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处于紊乱状态,如果没有空气保持腔11,直接进入空气分道腔12,则会大大改变进入各个空气通道5的空气比例处于不可控状态,导致最终出风口的风量有极大的不均匀性。
[0025]如图3所示,每个空气通道5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风管主体(1);所述的风管主体(1)的一端为与主机连接的进风口(2);风管主体(1)的另一端为与面板连接的出风口(3);风管主体(1)的空腔包括空气保持腔(11)和空气分道腔(12);所述的空气保持腔(11)进风端位于进风口(2)处;空气保持腔(11)的出风端与所述的空气分道腔(12)的进风端衔接并连通;空气分道腔(12)的出风端延伸至出风口(3)处;空气分道腔(12)内至少设置有一块空气分隔板(4),且所述的空气分隔板(4)将空气分道腔(12)分隔成多个空气通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2)与所述的出风口(3)不在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换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的中心线(121)与出风口的中心线(122)之间的夹角为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方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屋空调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