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82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包括:过滤筒、进酸主管、预分布管、分酸主管、支管、延伸小管;过滤筒的出酸接口与进酸主管一端相连通;进酸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预分布管的进液口相连通;各预分布管的出液口分别与各分酸主管相连通;多根支管分别插设于分酸主管相对侧壁上,分酸主管同一侧的多根支管相互间隔设置;设置于分酸主管同一侧的相邻支管中心轴线间隔为350mm~450mm。该分酸器能增大塔内气体通过分酸器的截面积,降低塔内气流上行阻力,降低相邻支管件气流速度,降低塔内产生酸沫夹带、小飞沫的数量,减少对设备的腐蚀,并能减轻分酸器整体重量。并能减轻分酸器整体重量。并能减轻分酸器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


[0001]本申请涉及浓硫酸制造
,特别是一种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浓硫酸制造过程中,分酸器用于将热浓硫酸均匀分布到干吸塔内,使SO2炉气被干燥,SO3得到酸液吸收,是获得高品质硫酸的关键设备。对提高制酸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物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0003]现有分酸器有管槽式、管式,均存在一些问题,管槽式分酸器进酸管内酸液呈湍流高速流动,长期冲击槽内酸液,使液面翻涌起伏较大,同一根溢流小管(分酸管)不同时刻流量都存在波动,与主管距离不同的分酸管流量分配有偏差,二者叠加导致不同分酸管内酸液流量误差较大;分酸管出口酸液在重力和高流速双重作用下,冲力较大,酸沫量高,造成小管严重的磨蚀;同样,酸液出口压力大,进一步增大酸沫量,增加设备腐蚀面积。此类分酸器还存在雾沫夹带和过高的水分易形成稀酸腐蚀并后续设备,还存在设备占位高、盲区多、占塔截面积大、材料价格高、设备昂贵等缺点。
[0004]现有管式分酸器为保证分酸点数量,提高布酸均匀性,在分酸器最底层内支管布置过密,塔内阻力增大,导致塔内酸沫含量增大;如果减少支管布置数量,则会增大支管间距降低分酸器的分酸均匀性。管内酸液多呈湍流流动,中心区与边缘区支管内酸液流量差别较大,在过流集中区及末端出酸孔存在弱流或阻孔现象;出酸孔压力大,流速高,硫酸形成散喷状态,雾沫多,对材料的腐蚀磨损也大。
[0005]同时现有分酸器在生产焊接过程中容易残留各类固体杂质在管体内,仅流支管或毛管出口无法有效排出杂质,容易造成运行后部分支管被堵塞,影响塔内分酸均匀性。另一方面由于塔内需要填装瓷环,瓷环在使用中,容易受冲击发生破碎,碎瓷片进入酸液后,易堵塞分酸器的毛管或支管等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包括:过滤筒、进酸主管、预分布管、分酸主管、支管、延伸小管;过滤筒的出酸接口与进酸主管一端相连通;进酸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预分布管的进液口相连通;各预分布管的出液口分别与各分酸主管相连通;
[0008]多根支管分别插设于分酸主管相对侧壁上,分酸主管同一侧的多根支管相互间隔设置;设置于分酸主管同一侧的相邻支管中心轴线间隔为350mm~450mm;
[0009]多根延伸小管插设于支管相对侧壁上;延伸小管的延伸端斜向下延伸,并向相邻侧支管延伸设置;延伸小管的延伸端上开设出酸口;
[0010]所述预分布管夹设于分酸主管与进酸主管之间;
[0011]多根负压均衡管架设于各预分布管顶面上,并通过负压均衡管连通各预分布管。
[0012]优选的,包括:多个清理孔;所述清理孔对称开设于分酸主管两相对端的底面上。
[0013]优选的,包括:丝盖、排液管,所述排液管插设于分酸主管开设的清理孔上,并向外斜向延伸;排液管的延伸端外侧壁上设置螺纹;丝盖与排液管延伸端螺纹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过滤筒包括:外筒、滤筒、多个滤孔;滤筒插设于外筒内;滤筒侧壁上开设多个滤孔;滤筒的外侧壁与外筒内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夹缝腔;外筒内腔与夹缝腔通过滤孔相连通;外筒的一端上开设进液口;外筒的侧壁上开设出液口,出液口与夹缝腔相连通。
[0015]优选的,包括:主分布管;所述进酸主管的另一端与主分布管的中部相连通;主分布管的两端水平延伸设置形成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主分布管的第一延伸端与预分布管的第一进液口相连通;主分布管的第二延伸端与预分布管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
[0016]优选的,所述预分布管包括:环布液管、多根内布液管、多个均压转接头,环布液管由多根管路环绕围成矩形框,内布液管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于所围成矩形框内;内布液管连通矩形框相对长边上的管路;多个均压转接头相互间隔设置于矩形框长边外侧,均压转接头的一端与环布液管相连通;均压转接头另一端延伸并与分酸主管相连通;
[0017]所述负压均衡管设置于均压转接头顶面上,并分别连通各均压转接头。
[0018]优选的,对称设置的两内布液管顶面上分别开设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
[0019]优选的,所述均压转接头对称设置于分酸主管两端的顶面上,并与分酸主管相连通。
[0020]优选的,包括:负压连通管,所述负压均衡管成对设置与矩形框长边上;负压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设置于长边上的负压均衡管相连通;负压均衡管分别与各均压转接头顶面相连通。
[0021]优选的,设置于所述分酸主管同一侧的相邻支管中心轴线间隔为400mm。
[0022]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3]1)本申请所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通过在支管侧壁上开设的出酸口上设置延伸小管,延伸小管沿出酸口中心轴线斜向支管外延伸,并向相邻支管斜下方延伸设置,能在保证分酸器分酸点数量和均布的前提下,减少支管设置数量,增大相邻支管间距,增大塔内气体通过分酸器的截面积,降低塔内气流上行阻力,降低相邻支管件气流速度,降低塔内产生酸沫夹带、小飞沫的数量,减少对设备的腐蚀,并能减轻分酸器整体重量。
[0024]2)本申请所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通过在分酸器底层的分酸主部管底面两端斜向分别设置清理孔,便于在分酸器安装后,开始使用前对分酸器内残留固体杂质进行冲洗后通过清理孔排出,避免直接使用后导致延伸小管被堵塞。
[0025]3)本申请所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通过在预分布管顶面上设置负压均衡连通管,将各个横向布置的预分布管通过负压均衡连通管相连通,从而统一各预分布管内的负压值,统一各预分布管内负压后酸液流动状态统一为层流,避免部分管路中存在湍流,从而降低酸液流速,有效统一各分酸口的流量及出口压力值,减少塔内酸液流量及压力值的波动,提高分酸器工作效率的同时,成倍减少塔内雾沬干燥后SO2气体水分含量极低,提高SO3的吸收率,装置寿命长,尾气排放远低于环保标准,实现对各管路的均衡冲刷,减少局部过度冲刷导致严重磨损,延长分酸器使用寿命。
[0026]4)本申请所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通过在分酸器的进液管路上
设置管式过滤器,实现对进入分酸器内的循环酸液中所含碎瓷片的有效过滤,降低延伸小管被堵塞的可能性,同时减少酸泥粘附于延伸小管内壁上,避免小管截面积降低。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俯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4中III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例说明:
[0033]111、进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筒(22)、进酸主管(111)、预分布管、分酸主管(131)、支管(141)、延伸小管(142);所述过滤筒(22)的出酸接口(212)与进酸主管(111)一端相连通;进酸主管(111)的另一端分别与各预分布管的进液口相连通;各预分布管的出液口分别与各分酸主管(131)相连通;多根支管(141)分别插设于分酸主管(131)相对侧壁上,分酸主管(131)同一侧的多根支管(141)相互间隔设置;设置于分酸主管(131)同一侧的相邻支管(141)中心轴线间隔为350mm~450mm;多根延伸小管(142)插设于支管(141)相对侧壁上;延伸小管(142)的延伸端斜向下延伸,并向相邻侧支管(141)延伸设置;延伸小管(142)的延伸端上开设出酸口;所述预分布管夹设于分酸主管(131)与进酸主管(111)之间;多根负压均衡管(151)架设于各预分布管顶面上,并通过负压均衡管(151)连通各预分布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清理孔(16);所述清理孔(16)对称开设于分酸主管(131)两相对端的底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丝盖(161)、排液管,所述排液管插设于分酸主管(131)开设的清理孔(16)上,并向外斜向延伸;排液管的延伸端外侧壁上设置螺纹;丝盖(161)与排液管延伸端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硫酸生产用均压稳流型分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22)包括:外筒(21)、滤筒(22)、多个滤孔(221);滤筒(22)插设于外筒(21)内;滤筒(22)侧壁上开设多个滤孔(221);滤筒(22)的外侧壁与外筒(21)内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夹缝腔(211);外筒(21)内腔与夹缝腔(211)通过滤孔(221)相连通;外筒(21)的一端上开设进液口;外筒(21)的侧壁上开设出液口,出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化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