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节泽专利>正文

漱洗手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01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弄湿衣袖的漱洗手圈,它包括套接部(1)和防溅部(2),所述套接部(1)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防溅部(2)连为一体结构,所述套接部(1)设有与手腕相适应的套接孔(3),所述防溅部(2)设有与套接部(1)的套接孔(3)相连通的通孔(4),套接部(1)和防溅部(2)的相同一侧分别设有相连通的开口(5)。(*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漱洗时防止弄湿衣袖的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在漱洗时经常会碰到弄湿衣袖的情况,感到非常不舒适,特别是在寒 冷的季节,尤其难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弄湿 衣袖的漱洗手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漱洗 手圈,包括套接部和防溅部,所述套接部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防溅部连为一体 结构,所述套接部设有与手腕相适应的套接孔,所述防溅部设有与套接部的套 接孔相连通的通孔,套接部和防溅部的相同一侧分别设有相连通的开口 。本技术漱洗手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套接部设有与手腕相适应的 套接孔,使用时将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套接部扣在手腕上,起到密封圈的作用, 因此可以防止水从手腕流入袖口而弄湿衣袖;防溅部起到遮挡水花的作用,因 此可以防止漱洗时水花溅到袖口上而弄湿衣袖;而且本技术漱洗手圈还具 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漱洗手圈一种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漱洗手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本技术漱洗手圈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套接部 l和防溅部2,所述套接部l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防溅部2连为一体结构,所述 套接部1设有与手腕相适应的套接孔3,套接孔3可以根据手腕的大小配置小号、 中号、大号、特大号等尺码,所述防溅部2设有与套接部1的套接孔3相连通 的通孔4,套接部1和防溅部2的相同一侧分别设有相连通的开口5,使用时, 手腕可以从撑开的开口 5中方便地套入。为了更好地遮挡水花,所述防溅部2 呈喇叭状,设置喇叭状的防溅部2—方面可使防溅部2更好地遮挡水花,另一 方面可使防溅部2更加美观。如图1、图3所示,所述套接部1和防溅部2的开 口处设有分别与两侧边缘各自连接的翻边6, 一方面可以加强套接部1和防溅部 2的开口处边缘侧壁强度,另一方面可使套接部1和防溅部2的开口处边缘更加 光滑,便于套入。为了更好地防水,所述套接部l的内侧壁上设有集水槽7,可 防止水从侧壁流入套接孔3。本技术漱洗手圈使用时,防溅部2的喇叭口既可朝外使用,也可朝内 使用。当防溅部2的喇叭口朝内使用时(即防溅部2的通孔4朝内套在衣袖上), 为了更好地防水,所述防溅部2的端部可以设有端部翻边8,端部翻边8与防溅 部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集水槽,可防止水从防溅部2的外侧壁流入衣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漱洗手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接部(1)和防溅部(2),所述套接部(1)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防溅部(2)连为一体结构,所述套接部(1)设有与手腕相适应的套接孔(3),所述防溅部(2)设有与套接部(1)的套接孔(3)相连通的通孔(4),套接部(1)和防溅部(2)的相同一侧分别设有相连通的开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漱洗手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接部(1)和防溅部(2),所述套接部(1)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防溅部(2)连为一体结构,所述套接部(1)设有与手腕相适应的套接孔(3),所述防溅部(2)设有与套接部(1)的套接孔(3)相连通的通孔(4),套接部(1)和防溅部(2)的相同一侧分别设有相连通的开口(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漱洗手圈,其特征是所述防溅部(2)呈喇叭状。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漱洗手圈,其特征是所述套接部(1)和 防溅部(2)的开口处设有分别与两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节泽刘家琦
申请(专利权)人:刘节泽刘家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