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流控3D打印仿生皮肤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196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流控3D打印仿生皮肤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结合微流控芯片和3D打印技术,生成连续性的含有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稳定液流,将液流滴入乙醇收集相中,通过有机溶剂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扩散、挥发而形成尺寸均一的微纤维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微纤维支架具有层级多孔和仿细胞外基质结构,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微流控芯片内部液流的流速或3D打印机喷嘴的移动速度)实现微纤维直径的精准调节,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支架的形状能够通过预先设置的3D模型图案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仿生结构的聚羟基脂肪酸酯支架可有效负载多种活性细胞实现双面异性,以实现复杂皮肤伤口的修复与再生。以实现复杂皮肤伤口的修复与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流控3D打印仿生皮肤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流控3D打印仿生皮肤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伤口的愈合是一个常见但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给全球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传统的伤口敷料只是覆盖伤口表面、吸收渗液,对伤口提供的保护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模拟细胞外基质(ECM)结构的组织工程支架已在伤口愈合应用中得到广泛研究。然而,现有的组织工程支架普遍结构简单,力学性能不足。例如,大多数报道的静电纺丝组织皮肤支架具有无序的纤维结构,其机械强度仅达到50~100kPa。此外,这些组织工程支架通常随着强度的增加而丧失部分生物活性,这可能会导致组织过敏和炎症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发一种兼具高机械强度和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于伤口愈合是非常必要的。
[0003]微流控技术是制备均匀、连续的可控微纤维的有效工具,特别是与3D打印技术结合,为高度有序的定制化3D结构纤维纺织品提供了更有效的选择。此外,聚(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流控3D打印仿生皮肤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单通道微流控芯片,以聚羟基脂肪酸酯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作为内部液体,以乙醇水溶液作为收集相,聚羟基脂肪酸酯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可在乙醇水溶液中扩散、挥发而形成尺寸均一的微纤维;S2、将S1中搭建的微流控芯片固定在3D打印机的喷嘴上,预先设置3D模型图案并启动3D打印机,在喷嘴的定向移动下形成具有层级多孔和仿细胞外基质结构的微纤维支架;S3、将S2制备的微纤维支架进行灭菌处理,与活性细胞进行共培养,形成负载活性细胞的双面异性仿生皮肤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流控3D打印仿生皮肤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为聚(3

羟基丁酸酯
‑4‑
羟基丁酸酯),聚(3

羟基丁酸酯
‑4‑
羟基丁酸酯)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1~0.4mg/mL;所述有机溶剂由二氯甲烷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组成,二氯甲烷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3:7~7: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流控3D打印仿生皮肤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收集相中,乙醇浓度为75~90vol%,可通过改变乙醇浓度来调节微纤维固化成型的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远锦过文泰王小成王月桐商珞然
申请(专利权)人:国科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