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75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其中,合页结构包括:转轴、导电结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导电结构设置在转轴上,导电结构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以及连通部,连通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连接;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上,第一叶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线结构,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适于与第一配合部抵接接触,第二叶片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线结构,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适于与第二配合部抵接接触。上述结构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相对转动时不会发生线束拉扯的情况,不必设置伸缩护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体和车门的导线连接结构容易发生老化,车门开合时容发生线束拉扯的缺陷。扯的缺陷。扯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件
,具体涉及一种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控门锁、电动门窗等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上已逐步开始应用,门窗系统电气自动化配置愈加复杂,与车身系统交流愈发频繁,线束导体从车身到车门跨越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是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关键。目前汽车领域较多的是采用导线直接飞线相连,飞线外增加可伸缩护套,伸缩保护套一端连接车体,一端连接车门,从而实现信号从车体到车门的传输。
[0003]在上述结构中,伸缩护套长时间使用会老化,导致保护效果失效。同时,飞线在车门开合过程中存在线束拉扯的现象,容易将线束扯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体和车门的导线连接结构容易发生老化,车门开合时容发生线束拉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合页结构,包括转轴、导电结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导电结构设置在转轴上,导电结构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以及连通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沿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并且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均沿转轴的周向设置,连通部的一端与第一配合部连接,连通部的另一端与第二配合部连接;第一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上,第一叶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线结构,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适于与第一配合部抵接接触,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第二端适于与外部结构连接;第二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上,第二叶片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线结构,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适于与第二配合部抵接接触,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第二端适于与外部结构连接。
[0006]可选地,第一配合部和/或第二配合部为环形结构。
[0007]可选地,转轴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以及连接在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之间的连通槽,其中,第一配合部为填充在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配合部为填充在第二环形槽内的第二导电层;和/或,连通部为填充在连通槽内的第三导电层。
[0008]可选地,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电刷,第一电刷伸入至第一环形槽内,和/或,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电刷,第二电刷伸入至第二环形槽内。
[0009]可选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连接在第一板体的边缘处的第一转动连接部,第一转动连接部套设在转轴外,第一转动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环形槽对应设置,第一电刷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一电刷的刷头刷过第一安装孔抵接在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一导电层。
[0010]可选地,第二叶片包括第二板体以及连接在第二板体的边缘处的第二转动连接
部,第二转动连接部套设在转轴外,第二转动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二环形槽对应设置,第二电刷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第二电刷的刷头刷过第二安装孔抵接在第二环形槽内的第二导电层。
[0011]可选地,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和/或,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子。
[0012]可选地,转轴、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上述的合页结构。
[0014]可选地,工程机械还包括车体以及连接在车体上的门板,第一叶片与车体连接,第二叶片与门板连接。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合页结构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中的一个安装在车体上,另一个安装在车门上。控制信号从第一连接线结构(或者第二连接线结构)输入,并通过第一配合部(或者第二配合部)、连通部和第二配合部(或者第一配合部)传递至第二连接线结构(或者第一连接线结构)并输出。由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均为沿周向延伸,因此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在转动时,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始终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接触,保证信号传递稳定性。同时,由于没有线束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穿过,因此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相对转动时不会发生线束拉扯的情况,不必设置伸缩护套。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体和车门的导线连接结构容易发生老化,车门开合时容发生线束拉扯的缺陷。
[0017]2、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环形结构,保证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在整个周向都能够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接触。
[0018]3、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连通槽便于设置导电结构,同时能够对对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提供导向作用。
[0019]4、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的设置能够增加连接稳定性,保证信号稳定传输。
[0020]5、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设置便于安装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
[0021]6、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便于与外部电气连接接头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合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图1中合页结构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图1中合页结构的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图1中合页结构的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示出了图1中合页结构的第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示出了图1中合页结构的第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示出了图1中合页结构的第一电刷与第一配合部的配合示意图;以及
[0030]图8示出了图1中合页结构的第二点刷与第二配合部的配合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转轴;11、第一环形槽;12、第二环形槽;13、连通槽;20、导电结构;21、第一配合部;22、第二配合部;23、连通部;30、第一叶片;31、板体;32、第一转动连接部;321、第一安装孔;40、第一连接线结构;41、第一电刷;42、第一连接端子;50、第二叶片;51、第二板体;52、第二转动连接部;521、第二安装孔;60、第二连接线结构;61、第二电刷;62、第二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0);导电结构(20),设置在所述转轴(10)上,所述导电结构(20)包括第一配合部(21)、第二配合部(22)以及连通部(23),所述第一配合部(2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22)沿所述转轴(10)的轴向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部(2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22)均沿所述转轴(10)的周向设置,所述连通部(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1)连接,所述连通部(23)的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配合部(22)连接;第一叶片(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10)上,所述第一叶片(3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线结构(40),所述第一连接线结构(40)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1)抵接接触,所述第一连接线结构(40)的第二端适于与外部结构连接;第二叶片(5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10)上,所述第二叶片(5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线结构(60),所述第二连接线结构(60)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二配合部(22)抵接接触,所述第二连接线结构(60)的第二端适于与外部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1)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部(22)为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0)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槽(11)、第二环形槽(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11)和所述第二环形槽(12)之间的连通槽(13),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21)为填充在所述第一环形槽(11)内的第一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部(22)为填充在所述第二环形槽(12)内的第二导电层;和/或,所述连通部(23)为填充在所述连通槽(13)内的第三导电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结构(4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电刷(41),所述第一电刷(41)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槽(11)内,和/或,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跃杨晓雨汪宇倩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