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75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其中,合页结构包括:转轴、导电结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导电结构设置在转轴上,导电结构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以及连通部,连通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连接;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上,第一叶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线结构,第一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适于与第一配合部抵接接触,第二叶片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线结构,第二连接线结构的第一端适于与第二配合部抵接接触。上述结构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相对转动时不会发生线束拉扯的情况,不必设置伸缩护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体和车门的导线连接结构容易发生老化,车门开合时容发生线束拉扯的缺陷。扯的缺陷。扯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件
,具体涉及一种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控门锁、电动门窗等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上已逐步开始应用,门窗系统电气自动化配置愈加复杂,与车身系统交流愈发频繁,线束导体从车身到车门跨越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是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关键。目前汽车领域较多的是采用导线直接飞线相连,飞线外增加可伸缩护套,伸缩保护套一端连接车体,一端连接车门,从而实现信号从车体到车门的传输。
[0003]在上述结构中,伸缩护套长时间使用会老化,导致保护效果失效。同时,飞线在车门开合过程中存在线束拉扯的现象,容易将线束扯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体和车门的导线连接结构容易发生老化,车门开合时容发生线束拉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合页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合页结构,包括转轴、导电结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导电结构设置在转轴上,导电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0);导电结构(20),设置在所述转轴(10)上,所述导电结构(20)包括第一配合部(21)、第二配合部(22)以及连通部(23),所述第一配合部(2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22)沿所述转轴(10)的轴向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部(2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22)均沿所述转轴(10)的周向设置,所述连通部(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1)连接,所述连通部(23)的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配合部(22)连接;第一叶片(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10)上,所述第一叶片(3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线结构(40),所述第一连接线结构(40)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1)抵接接触,所述第一连接线结构(40)的第二端适于与外部结构连接;第二叶片(5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10)上,所述第二叶片(5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线结构(60),所述第二连接线结构(60)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二配合部(22)抵接接触,所述第二连接线结构(60)的第二端适于与外部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1)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部(22)为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0)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槽(11)、第二环形槽(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11)和所述第二环形槽(12)之间的连通槽(13),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21)为填充在所述第一环形槽(11)内的第一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部(22)为填充在所述第二环形槽(12)内的第二导电层;和/或,所述连通部(23)为填充在所述连通槽(13)内的第三导电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结构(4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电刷(41),所述第一电刷(41)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槽(11)内,和/或,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跃杨晓雨汪宇倩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