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427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雨污分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隔板,隔板呈T形状,隔板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隔板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弹簧,井体上设置有排水口和排污口,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底座,底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筒,转筒的外侧安装有刀片;气室产生的气流通过扇叶带动转筒旋转和上移,转筒上移后,通过内转轴带动刀片展开,旋转的刀片对隔板上方的区域进行切割粉碎,可将体积较大的泥块和落叶等杂物粉碎成小块状物体,更容易排出,改善了大体积杂物的存在,容易导致分流井堵塞和排污不畅的问题。流井堵塞和排污不畅的问题。流井堵塞和排污不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污分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

技术介绍

[0002]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雨水降落后,又冲刷混合了屋顶和地面上的灰尘及油脂等脏物,使得初期的雨水污染度较高,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话,会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污染,传统的排水处理系统中,雨水和污水并用一条管网,容易造成堵塞问题,因此需要将雨水和污水进行分开排放。
[0003]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雨污分流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820898426.7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涉及环保水工建筑领域,所述分流井包括外筒、内筒、弹性组件和井盖,井盖盖在外筒的顶端,外筒的底部设置有L型出水孔,弹性组件安装在外筒内腔的底端且弹性组件的中部具有一环形通孔,弹性组件的环形通孔与L型出水孔的上端相对应,内筒安装在外筒的内部,内筒的上端与井盖相接触,内筒的下端与弹性组件相接触,且内筒下端设有卡接管,卡接管位于弹性组件的环形通孔内,L型出水孔的拐角处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隔板(2),隔板(2)呈T形状,隔板(2)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隔板(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弹簧(3),井体(1)上设置有排水口(4)和排污口(5),排水口(4)位于隔板(2)顶端的下方,且隔板(2)上设置有与排水口(4)对应的挡板,排污口(5)位于隔板(2)的底端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气室(6),隔板(2)的内壁上开设有出气孔(7),气室(6)与出气孔(7)之间通过柔性管(8)连通,气室(6)上安装有打气筒(9),打气筒(9)包括活塞杆,活塞杆上设置有复位弹簧,井体(1)的内部且位于打气筒(9)的上方安装有叶轮(10),叶轮(10)上安装有与打气筒(9)对应的拨板(11),活塞杆上设置有与拨板(11)对应的斜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7)包括直槽和环形分布的倾斜孔,柔性管(8)与直槽连通,倾斜孔与隔板(2)上的通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底座(12),底座(1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筒(13),转筒(13)的外侧安装有刀片(1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7)的内部安装有扇叶(15),转筒(1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分布的齿条(16),扇叶(15)通过齿轮组件与齿条(16)传动连接,多个齿条(16)之间通过链带(17)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装配式雨污自动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的顶端呈半球形状,底座(12)的内底壁上滑动安装有插入转筒(13)内部的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翠雯李国情李秀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欧比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