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安装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27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架安装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一支架、第一滑道、第一螺母滑块、第一丝杠、第一驱动装置和安装臂。第一支架为两个并分别设在第一车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滑道与第一支架相连并沿第一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螺母滑块可滑动地设在第一滑道内;第一丝杠沿第一滑道的长度方向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滑道内,第一丝杠与第一螺母滑块螺纹配合;第一驱动装置设在第一滑道的一端并与第一丝杠相连,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丝杠转动并带动第一螺母滑块沿第一滑道滑动;安装臂用于将支护棚架支护在巷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可以实现支护棚架的自动安装,有利于实现工作面掘进时的自动化和无人化,提高施工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安装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安装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矩形巷道机械化掘进一般都采用随掘随支护的掘进方法,巷道工作面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同时协同工作,这些工作人员都处于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止2018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例超过97万,居世界首位,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矿井从业劳动者中。矿井中,尤其是矿井掘进工作面环境恶劣,粉尘、热害、噪声和有毒有害气体组成“四害”,严重威胁劳动者健康,导致各类职业病的发生,尘肺病,耳聋,皮肤病,风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每年因职业病而死亡人数已远超事故死亡人数。
[0003]另外,现有矩形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巷道的支护工作是制约其实现自动化、无人化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普通的用锚杆支护的方式,其锚护工作暂时还难以实现自动化,虽然有部分厂家的装备正在进行测试,但是故障率高,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目前巷道工作面的支护作业还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同时协同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不仅效率较低,而且这些工作人员都处于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支架安装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一支架、第一滑道、第一螺母滑块、第一丝杠、第一驱动装置和安装臂。所述第一车体为掘进机;所述第一支架为两个并分别设在第一车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并沿所述第一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螺母滑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道内,且所述第一螺母滑块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滑道外侧;所述第一丝杠沿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方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螺母滑块螺纹配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丝杠相连,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杠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螺母滑块沿所述第一滑道滑动;所述安装臂用于将支护棚架支护在巷道内。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架安装车可以实现支护棚架的自动安装,从而实现工作面掘进时的自动化和无人化,避免人员在充满粉尘与噪音的环境中进行支护工作,降低工作人员患职业病的风险,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臂包括大臂、小臂、大臂倾斜缸和小臂倾斜缸。所述大臂可伸缩,所述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车体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小臂可伸缩,所述小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大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小臂上设有至少两个撑手,所述撑手适于
与支护棚架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大臂倾斜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车体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大臂倾斜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大臂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小臂倾斜油缸的第一端与所述大臂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小臂倾斜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小臂可转动地相连。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臂还包括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包括解锁缸和解锁杆,所述解锁缸沿所述小臂的长度方向设在所述小臂的外壁上,所述解锁缸的一端与所述小臂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解锁杆相连。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臂还包括大臂伸缩缸和小臂伸缩缸。所述大臂包括第一大臂和第二大臂,所述第一大臂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大臂内,所述大臂伸缩缸设在所述大臂内,且所述大臂伸缩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大臂相连,所述大臂伸缩缸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大臂相连;所述小臂包括第一小臂和第二小臂,所述第一小臂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小臂内,所述小臂伸缩缸设在所述小臂内,且所述小臂伸缩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小臂相连,所述小臂伸缩缸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小臂相连。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大臂的侧面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设置有与第一大臂固定的第一耳板,所述大臂在伸缩时所述第一耳板可在所述条形孔内滑动;所述大臂倾斜缸远离铰接座的一端与第一耳板铰接;所述第二大臂上设置有第二耳板,所述小臂倾斜缸的一端与第二耳板铰接,所述小臂倾斜缸的另一端与第二小臂的中段铰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撑手为两个,两个撑手固定在所述小臂的同一侧;其中一个撑手与第一小臂的侧面固定,另一个撑手与第二小臂的侧面固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小臂固定有撑手的侧面上开设有U形槽,在第一小臂上固定的撑手可在U形槽内移动;所述U形槽内设置有与第二小臂固定的第三耳板,所述小臂在伸缩时所述第三耳板可在U形槽内滑动,所述解锁缸的一端与第三耳板固定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撑手包括安装座、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调节杆。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小臂固定;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拉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调节杆贯穿所述安装座并且沿所述安装座的长度方向可移动。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个撑手上,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彼此相背离的面为圆柱面。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配套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架安装车的结构图,本图中未予示出第一支架。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架安装车的结构图,本图中未予示出安装臂。
[0020]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架拆卸车的结构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安装臂的结构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撑手的结构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护棚架在安装时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架拆卸车将支护棚架从巷道内拆卸下来后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护棚架的转运过程示意图。
[0027]图11图10的俯视图。
[0028]图12是图10中G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9]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护棚架的结构图。
[0030]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护棚架在安装时的受力分析图。
[0031]图15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护棚架在顶梁来压时的受力分析图。
[0032]图16是本专利技术中接帮靴的结构图。
[0033]图17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撑柱在收缩状态时的主视图。
[0034]图18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撑柱在收缩状态时的俯视图。
[0035]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撑柱在收缩状态时的后视图。
[0036]图20是图17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0037]图21是图17中沿B

B线的剖视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安装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体,所述第一车体为掘进机;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为两个并分别设在第一车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并沿所述第一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螺母滑块,所述第一螺母滑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道内,且所述第一螺母滑块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滑道外侧;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沿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方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螺母滑块螺纹配合;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丝杠相连,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杠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螺母滑块沿所述第一滑道滑动;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用于将支护棚架支护在巷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安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安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包括:大臂,所述大臂可伸缩,所述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车体可转动地相连;小臂,所述小臂可伸缩,所述小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大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小臂上设有至少两个撑手,所述撑手适于与支护棚架可拆卸地相连;大臂倾斜缸,所述大臂倾斜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车体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大臂倾斜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大臂可转动地相连;小臂倾斜缸,所述小臂倾斜油缸的第一端与所述大臂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小臂倾斜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小臂可转动地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安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还包括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包括解锁缸和解锁杆,所述解锁缸沿所述小臂的长度方向设在所述小臂的外壁上,所述解锁缸的一端与所述小臂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解锁杆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安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还包括:大臂伸缩缸,所述大臂包括第一大臂和第二大臂,所述第一大臂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大臂内,所述大臂伸缩缸设在所述大臂内,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梁王海军王洪磊赵建刘少权曹云孟建新杨晓辉刘凡王振杜学飞赵嘉宇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