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975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3
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冲击装置、转向装置、固定装置、钢钎四部分。冲击装置可提供冲击力,转向装置可以带动固定装置转动。固定装置由中轴、斜撑和安装部三部分组成;安装部的前表面有一排槽口用来安装多个钢钎,安装部的前表面设有喷水孔用来喷水。钢钎端部横断面为一个方向扁、另一个方向尖的菱形,安装时使一排钢钎菱形尖端的方向平行于安装部纵轴方向,通过一排钢钎冲击围岩形成裂缝。应用步骤为:(1)确定钢钎的间距及根数。(2)计算每次开凿时钢钎的点位坐标以及安装部倾斜角度。(3)将设备安装于第一个开凿点位置。(4)开凿裂缝。(5)进行下一段裂缝开凿,直至满足爆破施工要求。足爆破施工要求。足爆破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采用钻爆施工时超挖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的规模也日益扩大。铁路、公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都涉及到许多隧道和地下工程。目前钻爆法仍是我国隧道施工开挖的主要方式,与机械开挖相比,该方法适用地质条件广、费用低、设备相对简单。隧道爆破开挖,不仅要做到开挖轮廓平整、光滑,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保证开挖时不出现较大的超欠挖现象,特别是不出现较大的超挖现象。严重的超挖会造成以下问题:(1)开挖轮廓与设计相差很大时,围岩应力重分布也会相差很大,使支护受力状态与设计不符。特别是超挖形成的凹角处存在应力集中,岩块易损坏;(2)超挖部位要重新进行填充,不但要应用较多的填充材料,增加施工成本,而且填充的部位力学性能也难以得到保证,会对隧道的总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对于隧道轮廓的控制尤为重要。
[0003]目前对于隧道轮廓形状的控制主要采用光面爆破。按常规方法设计参数的光面爆破,由于器材单一化,型号、规格选用不当,起爆时差、钻孔精度等问题,一般很难获得理想的爆破效果,爆后隧道轮廓不规整,超欠挖量大, 隧道围岩破坏严重。特别是当隧道边缘开挖部位的岩石岩性比较复杂,不同强度等级的岩石相互交错时,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超挖现象。因此,一种可以有效控制隧道开挖轮廓线,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及实施方法是现阶段所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及使用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及使用方法,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包括冲击装置1、转向装置2、固定装置3、钢钎4四部分,冲击装置1的一端与凿岩机的动力臂5连在一起,冲击装置1另一端则与转向装置2连接在一起;转向装置2的一端与冲击装置1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固定装置3连接在一起;固定装置3由中轴6、斜撑7、安装部8组成,安装部8的前表面9有一能安装钢钎4的排槽口10,在安装部8的侧面11开设有一排开孔12,将螺杆13插过开孔12将钢钎4固定住。
[0006]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为:步骤(1)根据围岩级别及特性,确定合适的钢钎4的间距r
ij
及钢钎根数,将钢钎4安装到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上,然后将整个装置安装到凿岩机的动力臂5上;步骤(2)根据隧道开挖轮廓线,计算出每次开凿时中间钢钎4所处的点位坐标以及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的纵轴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β,夹角β的取值为0
°
~90
°
;步骤(3)确定第一个开凿点的位置,通过调整凿岩机的动力臂5,以及控制装置上的转向装置,使开凿裂缝与水平面的夹角满足设计要求;步骤(4)启动冲击装置1,使钢钎4在岩壁上开始开凿裂缝;同时使喷水孔17开始喷
水;步骤(5)待第一个开凿点的贯通裂缝形成后,将控制设备移动到下一个开凿点进行裂缝的开凿,直到在隧道轮廓线上的开凿裂缝满足爆破施工的要求为止。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预先在岩壁上开凿出隧道设计轮廓线,可有效控制隧道钻爆施工的超挖问题。由于该装置开凿出的裂缝沿固定装置纵向分布,因此可以使隧道壁面平整,轮廓外不产生裂隙,不破坏围岩强度,提高了隧道的轮廓质量和稳定性。该装置能够加快隧道的掘进速度,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该装置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实用性强,而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控制设备的立面图,图2是控制设备的侧面图,图3是冲击装置俯视立体图,图4是冲击装置仰视立体图,图5是钢钎立面图,图6是钢钎侧面图,图7是

横断面图,图8是

横断面图,图9是安装部前表面图,图10是槽口与钢钎布置示意图,图11是钢钎间距布置示意图,图12是隧道超挖控制开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专利技术是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及使用方法,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包括冲击装置1、转向装置2、固定装置3、钢钎4四部分,冲击装置1的一端与凿岩机的动力臂5连在一起,冲击装置1另一端则与转向装置2连接在一起;转向装置2的一端与冲击装置1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固定装置3连接在一起;固定装置3由中轴6、斜撑7、安装部8组成,安装部8的前表面9有一能安装钢钎4的排槽口10,在安装部8的侧面11开设有一排开孔12,将螺杆13插过开孔12将钢钎4固定住。
[0010]以上所述的设备,钢钎4的杆部14的横断面为圆形,端部15为尖端形,端部15的横断面为一个方向扁、另一个方向尖的菱形;钢钎4的杆部14有一固定孔16,固定孔16的轴向与端部15的菱形较尖的方向垂直,螺杆13穿过固定孔16将钢钎4与安装部8固定在一起。
[0011]以上所述的设备,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的前表面9设有喷水孔17;前表面9上的槽口10的第一直径d1比钢钎4的杆部14的第二直径d2大1~2mm;槽口之间的距离r1取槽口第一直径d1的1.5~2.0倍。
[0012]以上所述的设备,钢钎4的端部15的菱形较尖的方向平行于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的纵轴方向安置,在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的纵向中部安置长度最长的钢钎4,然后两侧依次对称安置较短的钢钎4。
[0013]以上所述的设备,钢钎4之间的间距r
ij
按下式设定:r
ij
=α1α2(r
i
+r
j
)式中:α1‑
围岩等级影响系数,围岩等级为I级时取1.0,围岩等级为VI级时取0.6,其他等级按直线内插取值;α2‑
钢钎打入岩层深度影响系数,数值等于钢钎打入深度与一次爆破施工深度的比值,钢钎打入深度不能小于一次爆破施工深度的0.8倍;r
i

钢钎i冲击围岩在钢钎一侧所产生裂纹18的长度;r
j

钢钎i相邻钢钎j冲击围岩在钢钎一侧所产生裂纹18的长度。
[0014]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为:步骤(1)根据围岩级别及特性,确定合适的钢钎4的间距r
ij
及钢钎根数,将钢钎4安装到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上,然后将整个装置安装到凿岩机的动力臂5上;步骤(2)根据隧道开挖轮廓线,计算出每次开凿时中间钢钎4所处的点位坐标以及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的纵轴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β,夹角β的取值为0
°
~90
°
;步骤(3)确定第一个开凿点的位置,通过调整凿岩机的动力臂5,以及控制装置上的转向装置,使开凿裂缝与水平面的夹角满足设计要求;步骤(4)启动冲击装置1,使钢钎4在岩壁上开始开凿裂缝;同时使喷水孔17开始喷水;步骤(5)待第一个开凿点的贯通裂缝形成后,将控制设备移动到下一个开凿点进行裂缝的开凿,直到在隧道轮廓线上的开凿裂缝满足爆破施工的要求为止。
[0015]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包括冲击装置(1)、转向装置(2)、固定装置(3)、钢钎(4)四部分,其特征在于冲击装置(1)的一端与凿岩机的动力臂(5)连在一起,冲击装置(1)另一端则与转向装置(2)连接在一起;转向装置(2)的一端与冲击装置(1)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固定装置(3)连接在一起;固定装置(3)由中轴(6)、斜撑(7)、安装部(8)组成,安装部(8)的前表面(9)有一能安装钢钎(4)的排槽口(10),在安装部(8)的侧面(11)开设有一排开孔(12),将螺杆(13)插过开孔(12)将钢钎(4)固定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钢钎(4)的杆部(14)的横断面为圆形,端部(15)为尖端形,端部(15)的横断面为一个方向扁、另一个方向尖的菱形;钢钎(4)的杆部(14)有一固定孔(16),固定孔(16)的轴向与端部(15)的菱形较尖的方向垂直,螺杆(13)穿过固定孔(16)将钢钎(4)与安装部(8)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的前表面(9)设有喷水孔(17);前表面(9)上的槽口(10)的第一直径(d1)比钢钎(4)的杆部(14)的第二直径(d2)大1~2mm;槽口之间的距离(r1)取槽口第一直径(d1)的1.5~2.0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隧道超挖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钢钎(4)的端部(15)的菱形较尖的方向平行于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的纵轴方向安置,在固定装置(3)的安装部(8)的纵向中部安置长度最长的钢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旦合唐先习陈兵章杨盼盼袁丽敏王文远梁林唐先周史涛宁连正国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