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20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顶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之间,所述顶托结构顶托结构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结构,所述压力感应结构在受压后所述顶托结构停止充气,通过在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之间设置的顶托结构,能够在用户脚曲起时,在用户大腿与小腿之间的空隙中形成一道支撑墙,为用户的大腿和小腿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当用户想要将腿曲起时,即可激活顶托结构,当用户无需曲腿时,可对顶托结构进行放气,重新纳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中间。纳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中间。纳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中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床,特别是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按摩床主要是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电动推杆的运转来调节床体不同角度的变换,从而适应各种不同人体姿势,达到最大舒适度及满足多种功能性需要的按摩人体的床具。欧美目前风靡一时电动床床体上设有五个关节点,在电动推杆的带动下,可随意调节,适应人体弯曲的角度,使颈部、背部、臀部、腿部分别处在最舒适的状态,从而得到最放松的休息。
[0003]但是现有的电动床中,用户往往会将脚曲起来,即小腿与大腿成一定角度,而弯曲的大腿小腿在没有支撑的前提下用户又需用力固定住小腿,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用户容易出现脚酸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包括:
[0007]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
[0008]顶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之间,所述顶托结构顶托结构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结构,所述压力感应结构在受压后所述顶托结构停止充气。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顶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之间的压力带,分接在所述压力带底部两侧的弹性充气管,所述弹性充气管的底部固定有一拉紧片。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压力带在未充气时与所述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齐平。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拉紧片紧贴在所述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的外侧壁上。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压力带包括一弧形的压力环,所述压力环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压力感应结构,所述压力感应结构至少分设在压力环的顶部及两侧。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内分别开设有容纳所述弹性充气管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贯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接的第一气泵与第二气泵。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气泵与第二气泵的控制结构均与所述压力感应结构电连接。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压力感应结构上设置有延时电路。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通过在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之间设置的顶托结构,能够在用户脚曲起时,在用户大腿与小腿之间的空隙中形成一道支撑墙,为用户的大腿和小腿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当用户想要将腿曲起时,即可激活顶托结构,当用户无需曲腿时,可对顶托结构进行
放气,重新纳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中间。
[0018]本技术通过在顶托结构顶部设置的压力带,通过至少在三个方向上的设置的压力感应结构,能够在压力带触压到用户的小腿或者大腿之后延时五秒之后停止第一气泵与第二气泵的充气,能够自动调节顶托结构的扩张角度,使其在匹配不同用户的腿长、同个用户的不同弯曲姿势,均能够达到良好的匹配度,一旦接触用户的腿部肌肉即停止扩张,适应性更佳。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一种顶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参照图1

4所示,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顶托结构5,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四框架4之间,所述顶托结构5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结构531,所述压力感应结构531在受压后所述顶托结构5停止充气。
[0027]进一步地,所述顶托结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四框架4之间的压力带53,分接在所述压力带53底部两侧的弹性充气管52,所述弹性充气管52的底部固定有一拉紧片51。
[0028]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带53在未充气时与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四框架4齐平。
[0029]进一步地,所述拉紧片51紧贴在所述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外侧壁上,当用户不
需要曲腿,即无需支撑时,可先对弹性充气管52进行放气,再通过拉紧片51将弹性充气管52拉入第一流道31与第二流道41内,使压力带53与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齐平,不影响到电动床的正常使用。
[0030]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带53包括一弧形的压力环532,所述压力环53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压力感应结构531,所述压力感应结构531至少分设在压力环532的顶部及两侧,其中,至少分设在压力环532及两侧,能够保证顶部在与腘窝接触或者两侧在与大腿或小腿接触后,能够自动停止充气扩张的现象,在避免未与用户接触后就停止充气的现象,同时又能够与用户紧贴在一起。
[00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内分别开设有容纳所述弹性充气管52的第一流道31与第二流道41,贯穿第一流道31与第二流道41的第一连接管33与第二连接管4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3与第二连接管43相接的第一气泵32与第二气泵42。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泵32与第二气泵42的控制结构均与所述压力感应结构531电连接,通过压力感应结构531的反馈结果来实现对第一气泵32与第二气泵42的启闭。
[0033]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感应结构531上设置有延时电路,即在压力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顶托结构(5),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四框架(4)之间,所述顶托结构(顶托结构(5)5)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结构(531),所述压力感应结构(531)在受压后所述顶托结构(5)停止充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结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四框架(4)之间的压力带(53),分接在所述压力带(53)底部两侧的弹性充气管(52),所述弹性充气管(52)的底部固定有一拉紧片(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带(53)在未充气时与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四框架(4)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片(51)紧贴在所述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外侧壁上。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火钻
申请(专利权)人:井东厦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