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粘性低的胶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19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7
一种初粘性低的胶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胶水技术领域,它包含重量份如下的成分:玻璃转移温度在0℃以下的丙烯酸系聚合物100份、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粘性低的胶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水
,具体涉及一种初粘性低的胶水。

技术介绍

[0002]胶水薄膜通过牢固地粘在被粘体上,用于被粘体之间的粘结、被粘体上物品的固定等为目的。根据用途胶水薄膜所要求的特性有很多种。例如,为了粘贴错误而导致良品率下降,需要考虑重新粘贴。亟需一种在粘贴初期具有较低的粘着力,在使用在被粘体时则表现高粘着力的胶水。胶水薄膜在使用用途中,有的要求需要透明性的胶水,如在光学重量份件时使用此种胶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初粘性低的胶水,其初始粘着性低,在使用时的粘着性强,并且具有良好透明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重量份如下的成分:玻璃转移温度在0℃以下的丙烯酸系聚合物100份、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0.1

10份。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胶水所使用的全部单体中包含重量百分数超过50%从甲基丙烯酸单体转化而来的单体。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胶水所使用的全部单体中包含重量百分数为0.05%

5%从含有聚有机硅氧烷框架单体转化而来的单体。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胶水的涂层厚度为25μm。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万

5万。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胶水选用透明树脂膜作为支撑基材。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胶水在80℃下加热5分钟后的粘着力为25℃放置30分钟后的粘着力的20倍以上。
[0011]采用上述组分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初粘性低的胶水,其初始粘着性低,在使用时的粘着性强,并且具有良好透明度。
[0012]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性能测试表。
[00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重量份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重量份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调配:在配套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及冷却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丙烯酸2

异辛酯(2EHA)60份、甲醛丙烯酸甲酯(MMA)10份、N

乙烯
‑2‑
吡咯
烷(NVP)15份、丙烯酸2

羟乙酯(HEA)15份,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乙酸乙酯200份,在60℃的氮气环境下搅拌2小时后,投入作为热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 0.2份,在60℃温度下进行6小时反应,得到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该丙烯酸系聚合物的Mw是100万。
[0015]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调配:在配套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滴水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丙烯酸丁酯95份、丙烯酸(AA)5份、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200份,然后,在60℃的氮气环境下搅拌2小时后,投入作为热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 0.2份投入后,接着在60℃反应了6小时,这样获得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该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Mw是40万。
[0016]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a)的调配:在配套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滴水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甲苯100份、MMA(甲醛丙烯酸甲酯)40份、甲基丙烯酸丁酯(BMA)20份、甲基丙烯酸2

乙基己酯(2

EHMA)20份、含有官能基当量为900g/mol的聚有机硅氧烷框架的丙烯酸甲酯单量体8.7份、含有官能基当量为4600g/mol的聚有机硅氧烷框架的丙烯酸甲酯单量体11.3份、及作为连锁移动剂的巯基乙酸甲酯 0.51重量份;然后,在70℃的氮气环境下搅拌1小时后,投入作为热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 0.2重量份投入后,在70℃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再投入作为热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 0.1重量份,接着在80℃反应了5小时,这样获得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a)的溶液,该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大约是2万。
[0017]实施例一:将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100份、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a)的溶液2份中添加重量份为0.25份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304不锈钢钢板形成25μm厚度的胶水层。
[0018]实施例二:将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100份、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a)的溶液5份中添加重量份为0.25份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304不锈钢钢板形成25μm厚度的胶水层。
[0019]实施例三:将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溶液100份、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a)的溶液5份中添加重量份为0.08份的环氧系交联剂,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304不锈钢钢板形成25μm厚度的胶水层。
[0020]实施例四:将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100份中添加重量份为0.25份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304不锈钢钢板形成25μm厚度的胶水层。
[0021]实施例五:将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100份、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a)的溶液5份中添加重量份为1份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304不锈钢钢板形成25μm厚度的胶水层。
[0022]实施例六:将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100份、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a)的溶液2份中添加重量份为1份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304不锈钢钢板形成25μm厚
度的胶水层。
[0023]将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中的胶水层进行粘着力和保持力的测试,详见图1,可见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中的胶水层粘着了和保持力均合格。
[002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初粘性低的胶水,贴在被粘体上后,在室温范围(例如20℃~30℃)内,可暂时抑制其较低的粘着力,由于在此期间可以发挥良好的再粘贴性能,所以可以在抑制良品率和包括该增强膜在内的产品的高品质化方面做贡献。而且,粘着性能可以通过老化(加热、经过一段时间、组合等)大大提高。
[002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重量份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粘性低的胶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重量份如下的成分:玻璃转移温度在0℃以下的丙烯酸系聚合物100份、含硅氧烷结构的聚合物0.1

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粘性低的胶水,其特征在于:该胶水所使用的全部单体中包含重量百分数超过50%从甲基丙烯酸单体转化而来的单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粘性低的胶水,其特征在于:该胶水所使用的全部单体中包含重量百分数为0.05%

5%从含有聚有机硅氧烷框架单体转化而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娟都佩华高俊秦佳伟刘宁宁张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都铂高分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