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105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床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层、若干层的中间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中间层的截面呈M形;通过上述设置,使每一层中间层相当于一个“小型弹簧”,使床芯具有良好的抗形变能力、支撑能力、透气性、散湿性、抗菌、防臭,使床芯持久保持干爽、不发霉、不长虫;通过设置聚酯纤维用于熔融后使竹原纤维粘合,用于提升床芯的弹性;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用于与若干层的中间层粘结,用于分散压应力以及加强中间层之间的粘结能力,防止撕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和制备中间层;通过利用铺网时双皮带的速度差,使中间层形成多个峰,易于实现工业化。易于实现工业化。易于实现工业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床垫的
,特别涉及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床垫作为睡眠的重要生活用具之一,在家庭、旅馆、酒店等场所越来越普及,市面上常见的床垫有弹簧床垫和植物纤维床垫。弹簧床垫的缓冲芯主要由弹簧组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透气性、耐用性,但是弹簧容易生锈;植物纤维床垫的床芯由植物纤维组成,既实现了植物原料可再生、可持续发展,又营造了绿色健康的优质睡眠环境,棕榈床垫是目前市面上存在较为成熟的植物纤维床垫之一,其包括山棕床垫和椰棕床垫。山棕纤维制得的床垫软硬适中,但是天然山棕床垫的原料极为稀少,因此其制作成本相对较高。椰棕床垫的原材料是椰丝,椰丝价格虽然较低,但其质地较硬,强度和弹性均不如山棕纤维,且容易受潮、发生虫变、变形等;而且现有的植物纤维床芯的制备方法一般由若干层植物纤维网平铺、压合而成,成品为二维平面结构,同样存在吸湿受潮后容易变形,易分层等问题。
[0003]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植物纤维床芯的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层、若干层的中间层和第二保护层;按重量份计算,所述中间层包括50~80份的竹原纤维和20~50份的聚酯纤维;所述中间层的截面呈M形,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与若干层所述中间层的两端粘合。
[0007]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中,按重量份计算,所述中间层由35~45份竹原纤维、25~35份驼色纤维和20~30份聚酯纤维混合而成;所述驼色纤维和所述聚酯纤维均为低熔点纤维。
[0008]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中,按重量份计算,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均包括50~80份的竹原纤维和20~50份的聚酯纤维。
[0009]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中,所述竹原纤维的直径分布为200~300μm,平均直径为250μm,断裂强度为5.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6.3%。
[0010]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中,所述聚酯纤维的细度为7.6dtex,断裂强度为3.7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2.4%。
[0011]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中,所述竹原纤维经过双氧水在100~150℃的高温、2~4MPa的高压条件下蒸煮1~2h。
[0012]一种植物纤维床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A.制备第一保护层:按比例将竹原纤维、聚酯纤维进行混合、预开松、精开松、梳理
成网、铺网、烘箱热压熔化、冷却定型;
[0014]B.制备第二保护层:按比例将竹原纤维、聚酯纤维进行混合、预开松、精开松、梳理成网、铺网、烘箱热压熔化、冷却定型;
[0015]C.制备中间层:按比例将竹原纤维、驼色纤维和聚酯纤维进行混合,混合至无聚集性五公分直径的状态;然后对原料进行预开松,再进行精开松;利用立式铺网设备铺网后,利用双皮带的速度差使每一层的中间层形成多个峰,然后将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分别放置在中间层的上方和下方;将整体送入烘箱中加热熔化、冷却定型;根据产品的大小进行切割后制得所述植物纤维床芯。
[0016]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B、C中预开松的时间为5~10分钟;所述步骤A、B、C中精开松在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湿度保持在63
±
1%。
[0017]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的精开松采用三辊开松设备,第一辊的转速为570~600转/min,第二辊的转速为600~630转/min,第三辊的转速为630~660转/min,辊与其相邻的辊之间的速度差为30转/min。
[0018]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的烘箱采用阶梯式循环热风加热设备,第一段温度为185
±
2℃,第二段温度为192
±
2℃,第三段温度为198
±
2℃。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植物纤维床芯通过设置呈M形的若干层中间层,使每一层中间层相当于一个“小型弹簧”,在受到挤压时,具有良好的抗形变能力、支撑能力、回弹性,床芯不易变形,而且所述中间层由竹原纤维组成,使床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散湿性、抗菌、防臭、无甲醛释放、能够释放负离子,使床芯持久保持干爽、不发霉、不长虫;通过设置聚酯纤维用于熔融后使竹原纤维粘合,维持稳健的网状结构,而且用于提升床芯的弹性;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用于与若干层的中间层粘结,用于分散压应力以及加强中间层之间的粘结能力,防止撕裂;所述制备方法利用铺网时双皮带的速度差,使中间层形成多个峰,易于实现工业化。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植物纤维床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植物纤维床芯和传统的二维床芯的对比示意图;上层为传统二维床芯,下层为实施例1制得的植物纤维床芯。
[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第一保护层、2

中间层、3

第二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层1、若干层的中间层2和第二保护层3;按重量份计算,所述中间层2包括50~80份的竹原纤维和20~50份的聚酯纤维;所述中间层2的截面呈M形,所述第一保护层1和所述第二保护层3分别与若干层所述中间层2的两端粘合。第一保护层1和第二保护层3用于对中间层2的端面进
行限位,使第一保护层1的侧壁和第二保护层3的侧壁分别与若干层中间层2的端面粘合,防止中间层2因受潮而分层。竹原纤维作为床芯的成型骨架,起到支撑的作用,聚酯纤维在合适的温度下熔化,熔化后将若干条竹原纤维粘合在一起,形成中间层2,然后将若干层的中间层2叠加在一起,形成粘合紧密的多层中间层2,与传统的用有机胶水粘合而言,具有无甲醛释放的特点。而且中间层2呈M形,即中间层2与现有的平铺产品而言,属于三维产品,竹原纤维与竹原纤维之间是环绕包裹的,呈立体结构,具有更好的整体稳定性,不易撕开。再者,由于一层的中间层2相当于一个“小型弹簧”,受到挤压时,具有较好的抗形变能力以及支撑能力,回弹性较好,使床芯不易变形。所述竹原纤维的内部呈中空结构,以及每一层与相邻的中间层2形成一定的空间,能够让人体的汗液或空气等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纤维床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层、若干层的中间层和第二保护层;按重量份计算,所述中间层包括50~80份的竹原纤维和20~50份的聚酯纤维;所述中间层的截面呈M形,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与若干层所述中间层的两端粘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所述中间层由35~45份竹原纤维、25~35份驼色纤维和20~30份聚酯纤维混合而成;所述驼色纤维和所述聚酯纤维均为低熔点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均包括50~80份的竹原纤维和20~50份的聚酯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原纤维的直径分布为200~300μm,平均直径为250μm,断裂强度为5.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6.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的细度为7.6dtex,断裂强度为3.7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2.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原纤维经过双氧水在100~150℃的高温、2~4MPa的高压条件下蒸煮1~2h。7.一种植物纤维床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植物纤维床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第一保护层:按比例将竹原纤维、聚酯纤维进行混合、预开松、精开松、梳理成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远祥韩宗一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豪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