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102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混气仓,设置在热水器的水管上并与所述水管连通,所述水管内的水体能够流入所述混气仓内;进气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水管连通,能够朝所述水管内输送气体;喷淋结构,设置在所述水管的与所述混气仓连通的一端,所述水管内的水体和所述气体能够经由所述喷淋结构喷入所述混气仓内;水泵,设置在所述水管上,用于调节所述混气仓内的水压,以使得所述水管内的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在喷入所述混气仓内时,所述混气仓内的水压达到预设值P。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上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上述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健康洗浴功能的热水器系统将极大满足人们对肌肤安全护理的需求,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0003]微微纳米气泡是指直径为0.1

50微米的气泡,这种气泡具有和普通气泡不同的理化特性。微纳米气泡尺寸非常小,它的表面张力非常低,使得氧气分子与水分子更容易结合。由于微纳米气泡直径很小,可以很容易渗透进入毛孔,带走毛孔内的污垢。同时,大量气泡在水中溶解破裂形成气泡水时产生高能超声波,并伴随大量氧负离子产生。这种气泡水可以起到杀菌、净化皮肤、滋润补湿等作用。
[0004]现有技术中,根据气泡的产生方式可以分为溶气释放式、引气分散式、微孔散气式、旋流剪切式和多相泵送式。一般而言,用户的热水器接入的水源均带有压力,压力越大其溶气难度越大,导致生成微纳米气泡水效果较差且不稳定,难以发挥微纳米气泡水的真正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气体与水体混合的效果较好,气体能够较为容易地溶解在水体内,以产生较为稳定的气泡水。
[0006]上述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
[0008]混气仓,设置在热水器的水管上并与所述水管连通,所述水管内的水体能够流入所述混气仓内;
[0009]进气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水管连通,能够朝所述水管内输送气体;
[0010]喷淋结构,设置在所述水管的与所述混气仓连通的一端,所述水管内的水体和所述气体能够经由所述喷淋结构喷入所述混气仓内;
[0011]水泵,设置在所述水管上,用于调节所述混气仓内的水压,以使得所述水管内的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在喷入所述混气仓内时,所述混气仓内的水压达到预设值P。
[0012]可选地,所述进气结构包括:
[0013]进气管,其一端与所述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气仓的外部大气连通;
[0014]进气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的通断;
[0015]气泵,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用于将所述混气仓外部的大气经由所述进气管抽送至所述水管内。
[0016]可选地,还包括:
[0017]第一管道,其一端与所述水管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
[0018]第二管道,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径自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一端至伸入所述混气仓内的一端逐渐减小;
[0019]第三管道,设置在所述混气仓内,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喷淋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管道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道伸入所述混气仓内的一端的直径相同。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三管道设置在所述混气仓的上部。
[0021]可选地,所述喷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上的多个喷嘴。
[0022]可选地,所述喷嘴为圆形且直径为1

5mm;或所述喷嘴为矩形且相邻两个所述喷嘴之间的间隔为2

4mm。
[0023]可选地,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水管与所述混气仓连通的部分上,用于检测流入所述混气仓时的所述水体压力。
[0024]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
[0025]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述的热水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热水器开机;
[0027]S2:判断是否选择气泡水模式,若选择气泡水模式,则进入S3;
[0028]S3:在热水器的出水管的末端开水后,压力传感器检测混气仓内的当前水压P;
[0029]S4:判断是否水压P<NMPa,若水压P<NMPa,则开启水泵使混气仓内的当前水压P达到NMPa;若水压P≥NMPa,则进入S5;
[0030]S5:实时检测混气仓内的水压P和水流量V,根据混气仓内当前的水压P和水流量V,气泵以相应的功率运行预设时间T;
[0031]S6:判断是否水流量V<V1L/min或水流量V>V2L/min,若水流量V<V1L/min或水流量V>V2L/min,则关闭气泵;若V1L/min≥水流量V≥V2L/min,则混气仓内的水流出至出水管末端,通过安装在出水管末端的气泡水专用花洒或起泡器生成稳定的微气泡水流。
[0032]可选地,所述S2中,若未选择气泡水模式,则进入以下步骤:
[0033]S21:进气管关闭,气泵保持关闭;
[0034]S23:切换为气泡水模式;
[0035]S24:判断是否V1L/min≥水流量V≥V2L/min,若V1L/min≥水流量V≥V2L/min,则返回S3。
[0036]可选地,所述V1为2.5,所述V2为15。
[0037]可选地,所述S4具体为:判断是否水压P<0.3MPa,若水压P<0.3MPa,则开启水泵使混气仓内的当前水压P达到0.3MPa;若水压P≥0.3MPa,则进入所述S5。
[0038]可选地,根据气液比K控制所述气泵运行。
[0039]可选地,所述气液比K为5

10%。
[00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4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管的与混气仓连通的一端设置喷淋结构,在水管内的水和气体能够在喷出至混气仓内的时候,由于喷淋结构的作用,使得水压力增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水体和气体的混合能力,使得气体更容易溶解在水体内,从而获得了较小尺寸的初始微气泡粒径。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与喷淋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44]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的俯视图;
[0045]图4是图3中A

A处的剖面图;
[0046]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热水器的运行步骤图。
[0048]图中:
[0049]1、混气仓;
[0050]20、水管;21、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第三管道;24、喷淋结构;
[0051]3、出水口;
[0052]4、进气管;
[0053]5、气泵;
[0054]6、进气阀;
[0055]7、压力传感器;
[0056]8、水泵;
[0057]9、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气仓(1),设置在热水器的水管(20)上并与所述水管(20)连通,所述水管(20)内的水体能够流入所述混气仓(1)内;进气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水管(20)连通,能够朝所述水管(20)内输送气体;喷淋结构(24),设置在所述水管(20)的与所述混气仓(1)连通的一端,所述水管(20)内的水体和所述气体能够经由所述喷淋结构(24)喷入所述混气仓(1)内;水泵(8),设置在所述水管(20)上,用于调节所述混气仓(1)内的水压,以使得所述水管(20)内的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在喷入所述混气仓(1)内时,所述混气仓(1)内的水压达到预设值P。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管(4),其一端与所述水管(2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气仓(1)的外部大气连通;进气阀(6),设置在所述进气管(4)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4)的通断;气泵(5),设置在所述进气管(4)上,用于将所述混气仓(1)外部的大气经由所述进气管(4)抽送至所述水管(2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21),其一端与所述水管(20)连通,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21)连通;第二管道(2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20)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2)的内径自与所述第一管道(20)连通的一端至伸入所述混气仓(1)内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三管道(23),设置在所述混气仓(1)内,所述第三管道(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2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喷淋结构(24)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23)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管道(23)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道(22)伸入所述混气仓(1)内的一端的直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23)设置在所述混气仓(1)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结构(2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23)的另一端上的多个喷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为圆形且直径为1

5mm;或所述喷嘴为矩形且相邻两个所述喷嘴之间的间隔为2

4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李成信彭锦宇余丹阳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