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衰减器、筒组件、燃烧器、燃气轮机及筒组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079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3
声音衰减器(61A)具备第一衰减单元(71A)、第二衰减单元(63)、焊接部(W1)及连通部(64A)。第一声音减震器部(74)设置在朝向与对象物(51)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声学衬垫部(73)的外表面,形成与对象物(5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减震器空间(Sd1)。第二衰减单元(63)安装在对象物(51)的外表面。焊接部(W1)至少设置在第一声音减震器部(74)与第二声音减震器部(84)之间。焊接部(W1)将第二衰减单元(63)固定到第一声学衬垫部(73)。连通部(64A)配置在比焊接部(W1)更远离对象物(51)的外表面(55o)的位置,使第一减震器空间(Sd1)与第二减震器空间(Sd2)连通。(Sd2)连通。(Sd2)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声音衰减器、筒组件、燃烧器、燃气轮机及筒组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声音衰减器、筒组件、燃烧器、燃气轮机及筒组件的制造方法。
[0002]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8月1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申请专利2019

142446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0003]燃气轮机的燃烧器有时具备使燃烧振动衰减的声音衰减器。作为这种声音衰减器,有具有形成与燃烧器的燃烧室连通的多个空间的声音减震器或声学衬垫的声音衰减器。由这些声音减震器或声学衬垫形成的多个空间能够使分别不同的规定频带的燃烧振动衰减。
[0004]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技术,即为了抑制因设置空间或成本的制约而限制声学衬垫的设置数,在第一壳体部的外周侧配置第二壳体部。
[0005]以往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0206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9]上述声音衰减器由多个组件形成。这些多个组件通过焊接作业等进行一体化。因此,如专利文献1那样具有多个空间的声音衰减器存在组装作业变得复杂,作业人员的负担增加的课题。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而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声音衰减器、筒组件、燃烧器、燃气轮机及筒组件的制造方法。
[0011]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以下结构。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声音衰减器具备第一衰减单元、第二衰减单元、焊接部及连通部。第一衰减单元具有第一声学衬垫部和第一声音减震器部。第一声学衬垫部安装在对象物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对象物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衬垫空间。第一声音减震器部设置在朝向与所述对象物相反的一侧的所述声学衬垫部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对象物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减震器空间。第二声音减震器部安装在所述对象物的外表面。第二衰减单元具有第二声音减震器部。第二声音减震器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声音减震器部分开配置的第二减震器空间。焊接部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声音减震器部与所述第二声音减震器部之间。焊接部将所述第二衰减单元固定到所述第一声学衬垫部或所述对象物的外表面。连通部配置在比所述焊接部更远离所述对象物的外表面的位置,使所述第一减震器空间与所述第二减震器空间连通。
[0014]在上述第一方式的声音衰减器中,第一声音减震器部与第二声音减震器部分开配
置。因此,在进行将第一衰减单元经由焊接部固定在对象物的外表面的作业及将第二衰减单元经由焊接部固定在对象物的外表面或第一衰减单元的作业时,能够利用第一声音减震器部与第二声音减震器部之间的间隙容易地形成焊接部。因此,即使在分别组装第一衰减单元和第二衰减单元之后,也能够容易地设置第一衰减单元和第二衰减单元。在第一方式中,还具有配置在比焊接部更远离对象物的外表面的位置的连通部,因此在形成焊接部后,能够以跨越焊接部的方式使第二声音减震器部与第一声音减震器部连通。因此,使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而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衰减器中,靠近所述第二衰减单元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声学衬垫部的边缘部也可以配置在比靠近所述第二衰减单元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声音减震器部的边缘部更靠近所述第二衰减单元的位置。
[0016]通过这样构成,例如,即使在如同第二衰减单元经由焊接部直接固定在第一衰减单元的第一声学衬垫部的第一衰减单元与第二衰减单元靠近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用于在第一声音减震器部与第二声音减震器部之间形成焊接部的作业空间。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第一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第二衰减单元也可以具备安装在所述对象物的外表面的基部。所述第二声音减震器部也可以设置在朝向与所述对象物相反的一侧的所述基部的外表面。
[0018]通过这样构成,在与对象物的外表面分开的方向上,能够使第一衰减单元中的第一声音减震器部的位置与第二衰减单元中的第二声音减震器部的位置对齐。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对于第一声音减震器部及第二声音减震器部固定连通部的作业。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基部也可以形成与所述对象物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衬垫空间。
[0020]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基部的内部作为第二衬垫空间有效利用。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第一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对象物也可以形成为筒状。第二衰减单元也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衰减单元配置在所述对象物的中心轴延伸的轴向和以所述对象物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中的至少一个。
[0022]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第二衰减单元的第二声音减震器部与第一衰减单元的第一声音减震器部沿轴向连结。而且,能够将第二衰减单元的第二声音减震器部与第一衰减单元的第一声音减震器部沿周向连结。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筒组件具备:筒体,形成为筒状;及第一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衰减器,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外周面。
[0024]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声音衰减器容易地安装在筒体的外周面。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燃烧器具备:第六方式所涉及的筒组件;及烧嘴,向所述筒体的内部喷射燃料。
[0026]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使燃烧器的燃烧振动衰减的声音衰减器容易地安装在燃烧器的燃烧筒上。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式,燃气轮机具备:第七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及涡轮,由在所述燃烧器中生成的燃烧气体驱动。
[0028]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削减制造具有具备声音衰减器的燃烧器的燃气轮机时的工时。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式,筒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组装第一衰减单元的工序;组装第二衰减单元的工序;准备连通部的工序;通过焊接将第一衰减单元固定到筒体的外表面的工序;固定第二衰减单元的工序;及使所述第一减震器空间与所述第二减震器空间连通的工序。在此,第一衰减单元具备形成第一衬垫空间的第一声学衬垫部和形成第一减震器空间的第一声音减震器部。第二衰减单元具备形成第二减震器空间的第二声音减震器部。所述连通部使所述第一减震器空间与所述第二减震器空间连通。在固定第二衰减单元的工序中,至少在所述第一声音减震器部与所述第二声音减震器部之间,将所述第二衰减单元焊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衰减单元的所述第一声学衬垫部或所述对象物的外表面。在使所述第一减震器空间与所述第二减震器空间连通的工序中,以跨越通过所述焊接形成的焊接部的方式配置所述连通部,通过焊接将所述连通部的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第一声音减震器部。在使所述第一减震器空间与所述第二减震器空间连通的工序中,进一步通过焊接将所述连通部的第二端部固定到所述第二声音减震器部。
[0030]通过这样构成,在分别单独组装第一衰减单元和第二衰减单元之后,在分别通过焊接固定第一衰减单元及第二衰减单元时,能够成为将第一声音减震器部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声音衰减器,其具备:第一衰减单元,所述第一衰减单元具有:安装在对象物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对象物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衬垫空间的第一声学衬垫部、及设置在朝向与所述对象物相反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声学衬垫部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对象物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减震器空间的第一声音减震器部;第二衰减单元,具有形成与所述第一声音减震器部分开配置的第二减震器空间的第二声音减震器部,安装在所述对象物的外表面;焊接部,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声音减震器部与所述第二声音减震器部之间,将所述第二衰减单元固定到所述第一声学衬垫部或所述对象物的外表面;及连通部,配置在比所述焊接部更远离所述对象物的外表面的位置,使所述第一减震器空间与所述第二减震器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衰减器,其中,靠近所述第二衰减单元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声学衬垫部的边缘部配置在比靠近所述第二衰减单元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声音减震器部的边缘部更靠所述第二衰减单元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衰减器,其中,所述第二衰减单元具备安装在所述对象物的外表面的基部,所述第二声音减震器部设置在朝向与所述对象物相反的一侧的所述基部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音衰减器,其中,所述基部形成与所述对象物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衬垫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衰减器,其中,所述对象物形成为筒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石浩一滩吉辰也村上贤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动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