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300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免配置在透镜的表面的透明导电膜和柔性印刷基板上的电极的连接部分被压碎的透镜单元。透镜单元(1)具备沿着光轴(L)排列的多个透镜和透镜支架(2)。在配置于最靠近物侧(La)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透镜面(12),配置有作为加热器发挥作用的透明导电膜(16)。向透明导电膜(16)供电的柔性印刷基板(8)具备沿着包围像侧透镜面(12)的外周侧的像侧凸缘面(13)的平面部(8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82)、以及从平面部(8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83)。突出部(83)具备与透明导电膜(16)电连接的第一电极(84A)和第二电极(84B)。(16)电连接的第一电极(84A)和第二电极(84B)。(16)电连接的第一电极(84A)和第二电极(84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光轴上配置有多个透镜的透镜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一种在光学设备中使用的透镜单元。专利文献1的透镜单元具备配置在光轴上的多个透镜和保持多个透镜的透镜支架。透镜支架具备镜筒(支承单元)和覆盖镜筒的壳体(外壳)。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同样的透镜单元。
[0003]在专利文献1、2的透镜单元中,为了抑制在室外使用时在透镜单元内产生结露,在透镜单元的内部配置有加热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形成于透镜表面的ITO膜等导电膜用作加热器的透镜单元。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将配置了电热丝(加热器)的柔性印刷基板配置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透镜单元。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52959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685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在具备多个透镜的透镜单元中,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处于最靠近物侧的位置;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相对于所述第一透镜配置于像侧;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具备容纳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容纳部及容纳所述第二透镜的第二容纳部;导电膜,所述导电膜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以及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向所述导电膜供电,所述像侧面具备像侧透镜面及包围所述像侧透镜面的像侧凸缘面,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沿着所述像侧凸缘面的平面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从所述平面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备与所述导电膜电连接的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是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配置于所述像侧透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具备配置于所述像侧凸缘面的臂部,所述臂部经由配置于所述像侧凸缘面的引出电极与所述电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于所述像侧凸缘面的黑化膜,所述臂部及所述引出电极层叠在所述黑化膜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由金属薄膜构成,所述金属薄膜配置于所述像侧凸缘面的周向的一部分,所述金属薄膜的周向的前端部与所述电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于所述像侧凸缘面的黑化膜,在所述黑化膜上层叠有所述金属薄膜,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鹤冈恭生山本明典楳田胜美谷川刚基冈田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