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21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颈椎按摩仪领域,尤指一种颈椎按摩仪;每个按摩电极通过母端子与公端子连接,并实现可拆卸配装在所述柔性外管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可以单独对按摩电极进行清洁,由于按摩电极可从颈椎围管上拆卸,可以单独对按摩电极进行维护,节省了维修成本和时间。当人体抵靠于按摩电极时,借按摩电极产生的微电流使得电刺激肌肉筋膜放松,产生振动作用;而且发热膜的发热作用,可针对人体的颈椎、热敷按摩,且可借按摩控制模块操控振动、热敷的动作、功能,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而且在本申请中的颈椎按摩仪内置有振动模块,通过按摩控制模块操控驱动电机带动偏心轮进而产生振动,即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振动按摩效果。振动按摩效果。振动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按摩仪


[0001]本技术涉及颈椎按摩仪领域,尤指一种颈椎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使得人们颈部出现症状的概率越来越大,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颈椎理疗装置,颈椎按摩仪成为了许多颈椎病患者的首选。相关技术中的颈椎按摩仪,通过在主机体上设置导电带(例如,导电硅胶)的方式对人体颈椎进行按摩,但是导电带容易受到汗渍和灰尘的污染,由于颈椎按摩仪体积大,不易清洁。此外,一体式颈椎按摩仪中在损坏时,不易维修,极易导致颈椎按摩仪整体报废。
[0003]而且现有的颈椎按摩仪只是单纯的按摩效果,并没有热敷功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颈椎按摩仪,按摩电极可以从颈椎围管上拆卸,具有便于清洁、易于维修等优点;而且发热膜的发热作用,可针对人体的颈椎、热敷按摩,且可借按摩控制模块操控振动、热敷的动作、功能,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按摩仪,包括颈椎围管、按摩控制模块、按摩组件、振动模块;其中颈椎围管形成有用以夹持用户颈椎的弧形空间,所述颈椎围管包括柔性外管和内置于所述柔性外管中的骨架;所述振动模块、按摩控制模块均内置在柔性外管中,其中柔性外管朝向人体颈部一侧设置有母端子,按摩组件包括两个带有公端子的按摩电极,且每个按摩电极的表面设置有与公端子电性连接的发热膜,其中每个按摩电极通过母端子与公端子连接,并实现可拆卸配装在所述柔性外管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其中所述振动模块包括与按摩电极位置对应且与按摩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偏心轮;所述按摩电极的延伸方向与颈椎围管的延伸方向一致。
[0006]优选地,两个按摩电极各自位于柔性外管朝向人体颈部侧面的左右两侧,且两按摩电极相对颈椎围管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两按摩电极沿上下向方向的横截面呈椭圆状设置,且按摩电极的长轴方向与颈椎围管的延伸方向一致。
[0007]优选地,柔性外管的内腔设有限位管道,骨架卡设在且限位管道内,并限位管道内壁相抵接。
[0008]优选地,所述按摩电极的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条状导电凸块,若干条状导电凸块沿按摩电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使得按摩电极的横截面为波浪线结构。
[0009]优选地,柔性外管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开设有对应按摩电极的安装孔,该安装孔内还设置有转接件,其中转接件沿长度方向可弹性伸缩,且转接件持压缩状态,一端抵顶柔性外管的内管壁,另一端抵顶按摩电极的背面。
[0010]优选地,按摩电极的背面凸设有卡扣,柔性外管内腔设有卡接槽,卡扣可卡接固定于卡接槽中。
[0011]优选地,所述按摩控制模块内置在柔性外管中的PCB板、电池、设置柔性外管末端表面的操作按键,其中电池、操作按键均与PCB板电性连接。
[0012]优选地,柔性外管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与PCB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其中每个按摩电极通过母端子与公端子连接,并实现可拆卸配装在所述柔性外管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实现了按按摩电极和按摩控制模块电导通的同时,可以将按摩电极从颈椎围管上拆卸,这样可以单独对按摩电极进行清洁,并且由于按摩电极可从颈椎围管上拆卸,可以单独对按摩电极进行维护,节省了维修成本和时间,即按摩电极和颈椎围管中的一个损坏时,不需要对颈椎按摩仪整体进行报废,只需要对损坏的按摩电极或者颈椎围管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降低了维修成本。
[0015]2.当人体抵靠于按摩电极时,借按摩电极产生的微电流使得电刺激肌肉筋膜放松,使得产生振动作用;而且发热膜的发热作用,可针对人体的颈椎、热敷按摩,且可借按摩控制模块操控振动、热敷的动作、功能,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
[0016]3.而且在本申请中的颈椎按摩仪内置有振动模块,其中所述振动模块包括与按摩电极位置对应且与按摩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偏心轮,通过按摩控制模块操控驱动电机带动偏心轮进而产生振动,即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振动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号说明:柔性外管11、限位管道111、安装孔112、卡接槽114、骨架12、PCB板21、电池22、充电接23、按摩电极31、导电凸块311、发热膜32、卡扣33、公端子34、母端子35、驱动电机41、偏心轮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按摩仪,包括颈椎围管、按摩控制模块、按摩组件、振动模块;其中颈椎围管形成有用以夹持用户颈椎的弧形空间,所述颈椎围管包括柔性外管11和内置于所述柔性外管11中的骨架12;所述振动模块、按摩控制模块均内置在柔性外管11中,其中柔性外管11朝向人体颈部一侧设置有母端子35,按摩组件包括两个带有公端子34的按摩电极31,且每个按摩电极31的表面设置有与公端子34电性连接的发热膜32,其中每个按摩电极31通过母端子35与公端子34连接,并实现可拆卸配装在所述柔性外管11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其中所述振动模块包括与按摩电极31位置对应且与按摩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机41、与驱动电机41输出轴连接的偏心轮42;所述按摩电极31的延伸方向与颈椎围管的延伸方向一致。
[0021]其中每个按摩电极31通过母端子35与公端子34连接,并实现可拆卸配装在所述柔
性外管11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实现了按按摩电极31和按摩控制模块电导通的同时,可以将按摩电极31从颈椎围管上拆卸,这样可以单独对按摩电极31进行清洁,并且由于按摩电极31可从颈椎围管上拆卸,可以单独对按摩电极31进行维护,节省了维修成本和时间,即按摩电极31和颈椎围管中的一个损坏时,不需要对颈椎按摩仪整体进行报废,只需要对损坏的按摩电极31或者颈椎围管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降低了维修成本。
[0022]当人体抵靠于按摩电极31时,借按摩电极31产生的微电流使得电刺激肌肉筋膜放松,使得产生振动作用;而且发热膜32的发热作用,可针对人体的颈椎、热敷按摩,且可借按摩控制模块操控振动、热敷的动作、功能,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而且在本申请中的颈椎按摩仪按摩控制模块操控按摩电极31带有等待模式,即振动效果设计成逐渐增强或逐渐减弱的功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3]而且在本申请中的颈椎按摩仪内置有振动模块,其中所述振动模块包括与按摩电极31位置对应且与按摩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机41、与驱动电机41输出轴连接的偏心轮42,通过按摩控制模块操控驱动电机41带动偏心轮42进而产生振动,即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振动按摩效果。
[0024]优选地,两个按摩电极31各自位于柔性外管11朝向人体颈部侧面的左右两侧,且两按摩电极31相对颈椎围管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椎围管、按摩控制模块、按摩组件、振动模块;其中颈椎围管形成有用以夹持用户颈椎的弧形空间,所述颈椎围管包括柔性外管和内置于所述柔性外管中的骨架;所述振动模块、按摩控制模块均内置在柔性外管中,其中柔性外管朝向人体颈部一侧设置有母端子,按摩组件包括两个带有公端子的按摩电极,且每个按摩电极的表面设置有与公端子电性连接的发热膜,其中每个按摩电极通过母端子与公端子连接,并实现可拆卸配装在所述柔性外管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其中所述振动模块包括与按摩电极位置对应且与按摩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偏心轮;所述按摩电极的延伸方向与颈椎围管的延伸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两个按摩电极各自位于柔性外管朝向人体颈部侧面的左右两侧,且两按摩电极相对颈椎围管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两按摩电极沿上下向方向的横截面呈椭圆状设置,且按摩电极的长轴方向与颈椎围管的延伸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柔性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权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乐怡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