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19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包括修复仪器本体,所述修复仪器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设有一触控面板,所述突出部内部设有一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触控面板电性连接,用于进行人机交互;所述上壳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处安装有一与人体臀部相适应的金属电极片,所述金属电极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向所述金属电极片提供电流大小和脉冲频率不同的刺激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通过控制电路板可以控制盆底左侧或右侧的刺激电流大小和频率的变化以及温度的变化,实现了左右侧盆底肌的均衡调节和治疗。疗。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


[0001]本技术涉及盆底肌修复
,具体为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

技术介绍

[0002]盆底肌,即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
[0003]办公室人员经常久坐,且大多数人坐姿不端正,导致盆底肌左右侧的肌肉不对称,并且由于缺乏锻炼或者锻炼不当或者随着年龄的增加,都会产生盆底肌肉萎缩或损伤的现象,会使得相应的功能减退,需要借助盆底肌修复仪器进行调节。人的臀部肌肉由身体后侧向身体前侧方向依次包括有梨状肌、尾骨肌、髂尾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如果要实现对上述肌肉的整体综合刺激,需要人体两条大腿之间打开一定的角度,但是现有的盆底肌修复仪器没有办法保证大腿之间打开一定的角度,并且普遍存在舒适度不够、与人体的生理结构不完全匹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与人体的生理结构匹配,保证了使用舒适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包括修复仪器本体,所述修复仪器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设有一触控面板,所述突出部内部设有一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触控面板电性连接,用于进行人机交互;所述上壳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处安装有一与人体臀部相适应的金属电极片,所述金属电极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向所述金属电极片提供电流大小和脉冲频率不同的刺激电流。
[0006]优选的,所述上壳体自上壳体的边缘向所述预留孔中心方向逐渐下凹。
[0007]优选的,所述金属电极片向远离所述下壳体的方向突出,且所述金属电极片包括关于其中心相互对称的第一半弧面和第二半弧面。
[0008]优选的,定义所述第一半弧面和第二半弧面的交界处的连线为第一中心线,且定义经过所述金属电极片的中心点且与所述第一中心线的相垂直的分界线为第二中心线,所述修复仪本体自所述第二中心线处向所述修复仪本体的两侧宽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中心线与位于所述突出部一侧边缘位置之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中心线与远离所述突出部一侧边缘位置之间的长度。
[0009]优选的,定义经过所述金属电极片的中心点且与所突出部的两侧边缘相切的平面分别为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均与所述修复仪器本体相垂直,定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锐角夹角为α,所述α>20
°

[0010]优选的,所述突出部靠近所述金属电极片的一侧开设有与男性阴囊相匹配的弧形
容置区。
[0011]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围绕所述金属电极片的边缘设有一柔性橡胶垫。
[0012]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内置锂电池,所述下壳体外侧远离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设有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与所述锂电池通过电线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金属电极片的外周设有一橡胶密封圈,且所述金属电极片的下方设有一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下方通过若干缓冲弹簧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下方设有橡胶防滑底垫。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通过控制电路板可以实现对向电极片提供的电流大小和脉冲频率进行调节,并且通过在突出部上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触控面板,便于进行人机交互。
[0017]本技术的上壳体自上壳体的边缘向预留孔中心方向逐渐下凹,形成与人体臀部相匹配的凹面,增强使用舒适度;并且金属电极片向远离下壳体的方向突出,且金属电极片包括关于其中心相互对称的第一半弧面和第二半弧面;将金属电极片设置向外突出的结构,可以增大与人体臀部接触的力度,提升电流刺激效果;并且通过在突出部靠近电极片的一侧开设有与男性阴囊相匹配的弧形容置区,可以更好的与人体生理结构进行适配。
[0018]本技术中定义经过电极片的中心点且与所突出部的两侧边缘相切的平面分别为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且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均与修复仪器本体相垂直,定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锐角夹角为α,α>20
°
,这样可以保证人体的两条大腿之间打开的角度至少为20
°
,可以使得盆底肌的各部分肌肉得到充分的刺激。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壳体;101、突出部;1010、触控面板;1011、控制电路板;1012、弧形容置区;102、预留孔;103、金属电极片;1030、第一半弧面;1031、第二半弧面;2、下壳体;201、锂电池;202、橡胶密封圈;203、加热板;204、缓冲弹簧;3、柔性橡胶垫;4、橡胶防滑底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包括修复仪器本体,所述修复仪器本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的一侧设有突出部101,所述突出部101上设有一触控面板1010,所述突出部101内部设有一控制电路板1011,所述控制电路板1011与所述触控面板1010电性连接,用于进行人机交互;所述上壳体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预留孔102,所述预留孔102处安装有一与人体臀部相适应的金属电极片103,所述金属电极片103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01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011用于向所述金属电极片103提供电流大小和脉冲频率不同的刺激电流。通过控制电路板1011可以实现对向电
极片提供的电流大小和脉冲频率进行调节,并且通过在突出部101上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1011电连接的触控面板1010,便于进行人机交互。
[0023]优选的,所述上壳体1自上壳体1的边缘向所述预留孔102中心方向逐渐下凹,形成与人体臀部相匹配的凹面,增强使用舒适度;所述金属电极片103向远离所述下壳体2的方向突出,且所述金属电极片103包括关于其中心相互对称的第一半弧面1030和第二半弧面1031,将金属电极片103设置向外突出的结构,可以增大与人体臀部接触的力度,提升电流刺激效果。
[0024]优选的,定义所述第一半弧面1030和第二半弧面1031的交界处的连线为第一中心线,且定义经过所述金属电极片103的中心点且与所述第一中心线的相垂直的分界线为第二中心线,所述修复仪本体自所述第二中心线处向所述修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仪器本体,所述修复仪器本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的一侧设有突出部(101),所述突出部(101)上设有一触控面板(1010),所述突出部(101)内部设有一控制电路板(1011),所述控制电路板(1011)与所述触控面板(1010)电性连接,用于进行人机交互;所述上壳体(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预留孔(102),所述预留孔(102)处安装有一与人体臀部相适应的金属电极片(103),所述金属电极片(103)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01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011)用于向所述金属电极片(103)提供电流大小和脉冲频率不同的刺激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自上壳体(1)的边缘向所述预留孔(102)中心方向逐渐下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片(103)向远离所述下壳体(2)的方向突出,且所述金属电极片(103)包括关于其中心相互对称的第一半弧面(1030)和第二半弧面(10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半弧面(1030)和第二半弧面(1031)的交界处的连线为第一中心线,且定义经过所述金属电极片(103)的中心点且与所述第一中心线的相垂直的分界线为第二中心线,所述修复仪本体自所述第二中心线处向所述修复仪本体的两侧宽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中心线与位于所述突出部(101)一侧边缘位置之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中心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秉珍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普勃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