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12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包括:预制轨道板,预制轨道板沿其平面纵向中心线设置两个矩形限位孔;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板位于预制轨道板的下方,预制叠合板具有预制限位结构,预制限位结构伸入限位孔内;高低调整层,预制轨道板与预制叠合板之间设置有高低调整层;水平调整层,限位孔的周侧设置水平调整层;现场浇注层,现场浇注层位于预制叠合板的下方并现场灌注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砟轨道存在线下基础变形较大时无法进行调整的问题。法进行调整的问题。法进行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主要采用采用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具有高稳定、高平顺、少维修等突出优势,但在长期运营过程中,路基、桥梁、隧道等线下基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包括垂向沉降、垂向上拱、横向偏移等。线下基础变形较大时难以通过扣件系统进行调整,出现了轨道几何超出现行规范管理限值,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采用降低列车运行速度、整治无砟轨道等对策。长期降低列车速度会严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既有无砟轨道整治时根据线下基础变形特点采用路基注浆、清除部分路基床表层、切割部分无砟轨道、抬升桥梁等措施,整治时间较长,整治成本较高,且需要封闭整治地段线路,整治期间也影响了线路的正常运营。
[0003]现有的现浇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CRTSⅠ、Ⅱ、Ⅲ型板式轨道应对线下基础较大变形时的变形调整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发可适应线下基础较大变形的新型无砟轨道。
[0004]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无砟轨道需进一步提升应对线下基础较大变形时的调整能力,以应对线下基础出现的沉降、上拱、偏移等病害,避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
[0005]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无砟轨道存在线下基础变形较大时无法进行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砟轨道存在线下基础变形较大时无法进行调整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包括:预制轨道板,预制轨道板沿其平面纵向中心线设置两个矩形限位孔;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板位于预制轨道板的下方,预制叠合板具有预制限位结构,预制限位结构伸入限位孔内;高低调整层,预制轨道板与预制叠合板之间设置有高低调整层;水平调整层,限位孔的周侧设置水平调整层;现场浇注层,现场浇注层位于预制叠合板的下方并现场灌注成型。
[0008]进一步地,预制轨道板具有限位槽,高低调整层具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起;或者预制轨道板具有限位凸起,高低调整层具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槽。
[0009]进一步地,预制轨道板靠近高低调整层的一侧表面具有限位槽,限位槽为多个,多个限位槽沿轨道延伸方向或垂直轨道延伸方向间隔排列。
[0010]进一步地,预制轨道板沿轨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梯形;和/或预制轨道板沿垂直于轨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梯形。
[0011]进一步地,预制叠合板的宽度大于预制轨道板的宽度,预制叠合板的两侧具有精调孔,精调孔沿轨道中心线对称设置,精调孔的数量为4个或6个。
[0012]进一步地,预制叠合板的四个角部位置具有排气孔;和/或预制叠合板的两侧具有现场浇注层灌注孔。
[0013]进一步地,高低调整层沿垂直于轨道延伸方向为一层或多层,高低调整层的材料是橡塑或聚氨酯。
[0014]进一步地,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还包括预制填充材料,预制填充材料设置在预制轨道板与预制叠合板之间且与高低调整层顺次连接,预制填充材料为珍珠棉泡沫板。。
[0015]进一步地,水平调整层为一层或多层,水平调整层的材料为橡胶或聚氨酯,水平调整层的厚度大于等于30毫米。
[0016]进一步地,现场浇注层是自密实混凝土或聚合物砂浆或树脂砂浆,现场浇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40毫米。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包括预制轨道板、预制叠合板、高低调整层、水平调整层和现场浇注层。预制轨道板沿其平面纵向中心线设置两个矩形限位孔;预制叠合板位于预制轨道板的下方,预制叠合板具有预制限位结构,预制限位结构伸入限位孔内;预制轨道板与预制叠合板之间设置有高低调整层;限位孔的周侧设置水平调整层;现场浇注层位于预制叠合板的下方并现场灌注成型。
[0018]通过在预制轨道板沿其平面纵向中心线设置两个矩形的限位孔,能够使预制叠合板和预制限位结构与预制轨道板可靠固定,保证无砟轨道的稳定性;另外,采用矩形的限位孔可以保证在进行水平方向调整后,限位孔周围的水平调整层的厚度保持一致,实现受力的均匀性。通过在预制轨道板与预制叠合板之间设置高低调整层,使得当线下基础出现较大竖向变形时可通过高低调整层进行抬高、降低轨道板高程,实现由于基础变形引起的病害的快速整治,同样也为运营阶段轨道板更换等维护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在建设阶段预制叠合板也保护了高低调整层不受损伤。通过在限位孔的周侧设置水平调整层,使得当线下基础出现较大水平方向变形时可通过水平调整层进行横向、纵向调整,为运营阶段维护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设置水平调整层和高低调整层实现了无砟轨道在横向、纵向、高低方向等多方向实现较大变形调整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砟轨道变形调整能力较差、整治时间长和成本高等不足。
[0019]本技术大幅提升了无砟轨道垂向、水平向变形调整能力,减少了现场作业工序和作业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当线下基础出现较大变形后,可在天窗时间内完成轨道几何精调精整,整治效率较高,可减少对线路正常运营的干扰。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图1中的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沿垂直于轨道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图2中的预制轨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示出了图1中的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0025]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预制叠合板与门形钢筋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6示出了图4中的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0027]图7示出了图2中的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00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10、预制轨道板;11、限位孔;12、精调孔;13、限位槽;20、预制叠合板;21、预制限位结构;22、排气孔;30、高低调整层;31、限位凸起;40、水平调整层;50、现场浇注层;60、门形钢筋;70、平面纵向中心线;80、现场浇注层灌注孔;90、预制填充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2]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轨道板(10),所述预制轨道板(10)沿其平面纵向中心线(70)设置两个矩形限位孔(11);预制叠合板(20),所述预制叠合板(20)位于所述预制轨道板(10)的下方,所述预制叠合板(20)具有预制限位结构(21),所述预制限位结构(21)伸入所述限位孔(11)内;高低调整层(30),所述预制轨道板(10)与所述预制叠合板(20)之间设置有所述高低调整层(30);水平调整层(40),所述限位孔(11)的周侧设置所述水平调整层(40);现场浇注层(50),所述现场浇注层(50)位于所述预制叠合板(20)的下方并现场灌注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道板(10)具有限位槽(13),所述高低调整层(30)具有与所述限位槽(13)配合的限位凸起(31);或者所述预制轨道板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高低调整层具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道板(10)靠近所述高低调整层(30)的一侧表面具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槽(13)沿轨道延伸方向或垂直轨道延伸方向间隔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变形可调整板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道板(10)沿轨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梯形;和/或所述预制轨道板(10)沿垂直于所述轨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梯形。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斌王继军江成赵磊刘海涛王梦施成杜香刚尤瑞林易强宁娜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