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95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包含隧道,连接于隧道外周的内衬和外衬,连接于隧道底部的仰拱,连接于外衬上的砂浆锚杆,位于隧道拱腰上部的溶洞,连接于溶洞与外衬之间自内而外依次为填充砂浆、混凝土防护层和堆填层以及连接于填充砂浆、混凝土防护层和堆填层下侧面且连通溶洞与排水设施的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填充砂浆对溶洞口进行了有效封堵,且通过钢筋网片的设置进一步固定;通过药卷锚杆的设置,利于在溶洞四周进行便捷固定和连接,且药卷锚杆可有效的放置溶洞的进一步扩展;通过混凝土保护层的设置,利于固定填充砂浆和进一步提高处置溶洞处的加固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溶洞处置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溶洞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岩溶对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是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降低隧道使用的可靠度;季节性的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在隧道建设中,对于遇到溶洞的处理,常通过排水和封堵等处理措施,但对于在拱腰以上的大型溶洞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理,尚缺少针对性处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用以解决隧道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封堵、加固和有效处置等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包含隧道,连接于隧道外周的内衬和外衬,连接于隧道底部的仰拱,连接于外衬上的砂浆锚杆,位于隧道拱腰上部的溶洞,连接于溶洞与外衬之间自内而外依次为填充砂浆、混凝土防护层和堆填层以及连接于填充砂浆、混凝土防护层和堆填层下侧面且连通溶洞与排水设施的排水管;
[0006]在溶洞不稳定表面内部打入药卷锚杆且尾部与填充砂浆或混凝土防护层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砂浆和混凝土防护层之间还连接有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溶洞的长度和宽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在溶洞的与外衬交界面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不大于2m。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衬与外部土体或岩体之间环形间隔设置有砂浆锚杆,且锚杆在溶洞两侧加密布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砂浆锚杆的长度不小于堆填层至内衬之间的厚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药卷锚杆至少每侧设置两个,且药卷锚杆伸入岩体或土体中至少1.5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砂浆自溶洞与外衬连接面满布且四周超出溶洞边界,填充砂浆外侧面斜向水平设置并安装钢筋网片。
[0013]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防护层为线型,厚度不小于50cm且混凝土保护层端部均伸出溶洞边界。
[0014]进一步的,所述堆填层为沙袋堆填,沙袋自下而上依次排列设置且沙袋的厚度不小于100cm。
[0015]进一步的,所述内衬连接的初期支护钢架在溶洞处加密布置,且溶度处初期支护
钢架强度大于其他初期支护钢架强度。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1)本技术通过填充砂浆对溶洞口进行了有效封堵,且通过钢筋网片的设置进一步固定;其中填充砂浆对超过洞口区域进行加固保证了溶洞的进一步扩张和侵蚀;
[0018]2)本技术通过药卷锚杆的设置,利于在溶洞四周进行便捷固定和连接,且药卷锚杆可有效的放置溶洞的进一步扩展;
[0019]3)本技术通过混凝土保护层的设置,利于固定填充砂浆和进一步提高处置溶洞处的加固强度且在混凝土保护层外侧设置的堆填层可有效的阻止溶洞处大范围来水;
[0020]此外,内衬和外衬的复合连接,注浆锚杆的加密布置以及初期支护钢架的加强设置等均有针对性的对溶洞处进行处置设计,可综合保障隧道的施工,降低溶洞对隧道的影响;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隧道拱腰以上大型溶洞处置结构施工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

隧道、2

仰拱、3

内衬、4

外衬、5

砂浆锚杆、6

药卷锚杆、7

填充砂浆、8

混凝土防护层、9

堆填层、10

溶洞、11

排水管、12

钢筋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某隧道掌子面左侧拱腰揭露出一狭长大型溶洞,往左上方发育。溶洞10宽约4m,可见15~20米深;无充填物,无渗水。如图1所示,采用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包含隧道1,连接于隧道1外周的内衬3和外衬4,连接于隧道1底部的仰拱2,连接于外衬4上的砂浆锚杆5,位于隧道1拱腰上部的溶洞10,连接于溶洞10与外衬4之间自内而外依次为填充砂浆7、混凝土防护层8和堆填层9以及连接于填充砂浆7、混凝土防护层8和堆填层9下侧面且连通溶洞10与排水设施的排水管11。
[0024]本实施例中,清除溶洞10的黏土填充物若有,在溶腔内壁不稳定表面打入药卷锚杆6,药卷锚杆6间距1.2
×
1.2m,长度2.5m,喷射10cm混凝土;药卷锚杆6伸入岩体长度大于1.5m;和/或在混凝土防护层8出同样打设药卷锚杆6用于固定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填充砂浆7为防水砂浆,填充砂浆7和混凝土防护层8之间还连接有钢筋网片12,钢筋网片12至少设置有一层或在填充砂浆7厚度方向间隔布置;钢筋网片12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溶洞10的长度和宽度。其中,填充砂浆7自溶洞10与外衬4连接面满布且四周超出溶洞10边界,填充砂浆7外侧面斜向水平设置并安装钢筋网片12。
[0026]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1在溶洞10的与外衬4交界面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不大于2m。排水管11通过直径为110mm的HDPE管制作而成。
[0027]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防护层8为线型,采用C25混凝土浇筑而成,厚度为150cm且混凝土保护层端部均伸出溶洞10边界。堆填层9为沙袋堆填,沙袋自下而上依次排列设置且沙袋的厚度不小于100cm。
[0028]本实施例中,外衬4与外部土体或岩体之间环形间隔设置有砂浆锚杆5,且锚杆在
溶洞10两侧加密布置。砂浆锚杆5的长度不小于堆填层9至内衬3之间的厚度。
[0029]本实施例中,内衬3连接的初期支护钢架在溶洞10处加密布置,且溶度处初期支护钢架强度大于其他初期支护钢架强度。初期支护工字钢由I18工字钢调整为I20工字钢,间距60cm;调整长度为溶腔开始至溶腔结束位置。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隧道(1),连接于隧道(1)外周的内衬(3)和外衬(4),连接于隧道(1)底部的仰拱(2),连接于外衬(4)上的砂浆锚杆(5),位于隧道(1)拱腰上部的溶洞(10),连接于溶洞(10)与外衬(4)之间自内而外依次为填充砂浆(7)、混凝土防护层(8)和堆填层(9)以及连接于填充砂浆(7)、混凝土防护层(8)和堆填层(9)下侧面且连通溶洞(10)与排水设施的排水管(11);在溶洞(10)不稳定表面内部打入药卷锚杆(6)且尾部与填充砂浆(7)或混凝土防护层(8)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砂浆(7)和混凝土防护层(8)之间还连接有钢筋网片(12),所述钢筋网片(12)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溶洞(10)的长度和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1)在溶洞(10)的与外衬(4)交界面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不大于2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腰以上大型溶洞的处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4)与外部土体或岩体之间环形间隔设置有砂浆锚杆(5),且锚杆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柯郭真河廖朝晖刘佳康桂亮王洋谢海彬陈小丽徐会超高顺治付凯斌苏文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