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9881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5
一种血流导向支架,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每一所述编织丝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近端和/或远端,所述管状主体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被束缚。上述血流导向支架,由于靠近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末端的编织丝的交叉点被束缚,可以降低编织好的编织丝散开的可能性,较大程度上避免血流导向支架出现变形或坍塌等问题,而且无需将两根编织丝对准,生产效率较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血流导向支架系统。申请还提供一种血流导向支架系统。申请还提供一种血流导向支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动脉瘤治疗的手段主要有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两种,临床试验发现,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死亡率比手术治疗更低。
[0004]血流导向支架是近几年新兴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其原理为重建动脉瘤处血管的正确路径,恢复血流方向,可以重塑颅内血管的血流方向,并逐渐使动脉瘤缩小直至消失,比起弹簧圈栓塞治疗,血流导向支架安全性较高,效果较好,适应性较广。
[0005]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的血流导向支架11一般是由多股金属丝编织而成,导致血流导向支架11的端部具有多个松散的丝头12。在微导管推送血流导向支架过程中,丝头11会对微导管内壁产生剐蹭现象,导致微导管内壁损伤,内膜可能随血流导向支架带入人体,而且丝头12容易扎近微导管内壁或血管内壁,导致血流导向支架11输送不畅。另外松散的编织丝会影响血流导向支架11结构稳定性,使血流导向支架11在血管中容易出现变形,管腔坍塌的问题。若在加工血流导向支架11时通过焊接等方式将松散的丝头两两封闭可改善血流导向支架11剐蹭、散开的情况,但由于丝头12数量较多,封闭时需要将两个丝头12对准,使得血流导向支架11的加工时长增加,同时也加大了血流导向支架11的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血流导向支架,该血流导向支架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每一所述编织丝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近端和/或远端,所述管状主体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被束缚。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由于靠近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末端的编织丝的交叉点被束缚,可以降低编织好的编织丝散开的可能性,较大程度上避免血流导向支架出现变形或坍塌等问题,而且无需将两根编织丝对准,生产效率较高。
[0009]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主体距离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最近一圈或两圈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通过胶水固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主体距离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最近一圈或两圈的编织网孔通过高分子材料填充。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位置的两根所述编织丝,其中一根所述编织丝的端部弯折形成钩状结构,另一所述编织丝穿过所述钩状结构。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编织丝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末端均设置有圆滑结构,所述圆滑结构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编织丝的径向尺寸。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滑结构为通过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编织丝末端热熔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或者,所述圆滑结构为通过胶水包裹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编织丝末端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近端,所述远端通过所述编织丝的中部弯折形成圆弧状结构形成。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的多个圆弧状结构包括长圆弧状结构和短圆弧状结构,所述长圆弧状结构和所述短圆弧状结构间隔排列。
[00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血流导向支架系统,所述输送器及上述任一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所述输送器包括输送导丝、推送杆、显影弹簧线圈、第一显影件、第二显影件及弹性垫圈,所述输送导丝的远端与所述推送杆的近端连接,所述显影弹簧线圈、所述第一显影件、所述弹性垫圈及所述第二显影件从远端至所述近端依次套设在所述输送导丝上,所述血流导向支架套设于所述输送导丝,所述血流导向支架的近端至少部分超出所述弹性垫圈,超出所述弹性垫圈的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显影件上。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导丝和所述推送杆为一体结构。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在微导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制作图3所示的血流导向支架的模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所示的模棒与编织机组装后与编织线连接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编织好的支架在模棒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2所示的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为图13在B处的放大图;
[0034]图15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的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6]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7]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每一所述编织丝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近端和/或远端,所述管状主体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被束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距离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最近一圈或两圈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通过胶水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距离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最近一圈或两圈的编织网孔通过高分子材料填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位置的两根所述编织丝,其中一根所述编织丝的端部弯折形成钩状结构,另一所述编织丝穿过所述钩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末端均设置有圆滑结构,所述圆滑结构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编织丝的径向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滑结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