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及地面跳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982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及地面跳仓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每立方所述混凝土的原料配比为:水泥273~278kg/m3、粉煤灰75~99kg/m3、膨胀剂23~24kg/m3、砂760~785kg/m3、石1084~1094kg/m3、减水剂6~6.32kg/m3、余量为水。采用本方案,能够在地面实施跳仓法,彻底弥补基础以上超长、超宽、超厚大体积结构混凝土跳仓法施工的空白;且不但能够取消后浇带,更好的解决超长超宽超厚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还能给施工带来诸多的方便;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及地面跳仓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及地面跳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跳仓法”施工工艺在地下室结构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成功案列较多,在地下室结构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然而“跳仓法”施工工艺尚未在地上超大、超长、超宽结构中得到应用,理论数据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比较匮乏。本专利理论结合实践将彻底弥补基础以上超长、超宽、超厚大体积结构混凝土跳仓法施工的空白,且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
[0003]某T2航站楼平面采用T字型分布,其中D区大厅平面尺寸为:522m
×
107m~291m,A、C 指廊平面尺寸约426m
×
44m~66m,B指廊平面尺寸约395m
×
40m~55m,属于典型的超大、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针对超长、超宽结构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尤为困难,如选用常规的后浇带留设技术,航站楼将设置上百条0.8~4m不等宽的后浇带,其中单层后浇带长度已达到2600m。后浇带留设存在以下的难点:
[0004]1、后浇带在施工中长期得不到封闭,易造成地下室和管廊的积水。
[0005]2、后浇带长期留设影响机电设备、二次结构施工和精装修的施工介入,无法进行立体交叉作业,严重影响进度。
[0006]3、后浇带大面积留设,将影响材料、施工器具的水平转运,影响各专业分包的施工作业,特别是影响结构吊装作业,降效严重且安全隐患大。
[0007]4、制约工期:根据设计要求,后浇带最早封闭需要45d,加之后浇带支设模板、钢筋绑扎、浇筑,和养护等,共计需要约60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超长、超宽结构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尤为困难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及地面跳仓施工方法,采用本方案,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混凝土,每立方所述混凝土的原料配比为:水泥273~278kg/m3、粉煤灰75~99kg/m3、膨胀剂23~24kg/m3、砂760~785kg/m3、石1084~1094kg/m3、减水剂6~6.32kg/m3、余量为水。
[0011]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使混凝土在满足强度要求、减小水化热温差、减小混凝土收缩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主要从坍落度、和易性、水灰比、砂率、含气量、坍落度损失和强度等方面进行反复的试验调整,以此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参数及性能指标。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的原则是在保证抗压强度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尽量提高抗拉、抗折强度,同时从减小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两个方面减小混凝土的温度收缩与干燥收缩,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当地原材料性能、施工时外界环境条件,确定施工所
需的混凝土工作性能,主要是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等方面。因此,本方案现按照现行技术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和施工图总说明对高耐久性补充收缩混凝土的要求,根据拌合物性能和强度,通过调整胶凝体系、掺合料掺量、用水量、减水剂掺量的试配过程,同时根据试验室试配、缩尺试验及足尺试验的结果,最终确定了混凝土配合比。
[0012]进一步优化,每立方所述混凝土的原料配比为:水泥273kg/m3、粉煤灰99kg/m3、膨胀剂24kg/m3、砂760kg/m3、石1094kg/m3、减水剂6.32kg/m3、余量为水。
[0013]进一步优化,每立方所述混凝土的原料配比为:水泥278kg/m3、粉煤灰75kg/m3、膨胀剂23kg/m3、砂785kg/m3、石1084kg/m3、减水剂6kg/m3、余量为水。
[0014]进一步优化,所述水泥选用42.5级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本方案中,水泥的品种与用量是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混凝土温度变形、自收缩变形、干燥收缩变形大小的重要因素。故水泥选用42.5级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所选用水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且质量稳定、与外加剂适应性好。
[0015]进一步优化,所述膨胀剂选用镁质膨胀剂;本方案中,采用镁质膨胀剂,技术指标按照《混凝土膨胀剂》GB8076或者参考《混凝土用氧化镁膨胀剂》CBMF 19要求进行控制。
[0016]进一步优化,所述减水剂选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本方案中,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按照《混凝土外加剂》GB8076进行检验,与水泥适应性好。
[0017]进一步优化,所述碎石选用粒径为5~31.5mm的碎石;本方案中,选用5~31.5mm碎石,碎石级配合理,压碎值小硬度高,含泥量低。
[0018]进一步优化,一种地面跳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将地面的施工区域依次分割成多个浇筑仓;
[0020]S2:对多个浇筑仓实施间隔浇筑混凝土,完成第一次混凝土浇筑;
[0021]S3:完成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后,间隔一定时间后,使用混凝土浇筑剩余的浇筑仓;
[0022]S4:使用混凝土浇筑剩余的浇筑仓后,再次间隔一定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
[002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跳仓法”施工工艺尚未在地上超大、超长、超宽结构中得到应用,理论数据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比较匮乏,而采用常规的后浇带留设技术,会产生诸多难点的问题,而为合理的解决后浇带留设造成的施工难题,有效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地面跳仓施工方法,采用本方案,能够在地面实施跳仓法,不但能够取消后浇带,更好的解决超长超宽超厚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还能给施工带来诸多的方便;具体的,本方案的跳仓法首先在施工区域依次分割成多个浇筑仓,即分成一个个40米见方的“方格”,一格就是一个浇筑仓,而在依次分割成多个浇筑仓后,需对多个浇筑仓实施间隔浇筑混凝土,即为跳仓施工,跳仓施工指的是仓与仓之间不挨个浇筑,而是像下跳棋一样,间隔浇筑。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取消中间的后浇带;在完成第一次浇筑后,只需要等待七天便可进行第二次浇筑,大大的节约了施工时间,第二次浇筑剩余的浇筑仓,浇筑完成后,跳仓法施工完成。
[0024]进一步优化,各分仓相互独立,非相邻分仓可同时施工,封仓必须达到跳仓时间方能进行;分仓的长度及宽度控制在40
×
40m以内,浇筑仓和浇筑仓之间的缝隙为施工缝,分仓的施工缝宜设置在梁板跨度的三分之一处,也可选在梁板中部。
[0025]进一步优化,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泵坍落度为200
±
20mm;本方案中,要求混凝土入泵坍落度为200
±
20mm,同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002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7]1.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及地面跳仓施工方法,采用本方案,能够在地面实施跳仓法,彻底弥补基础以上超长、超宽、超厚大体积结构混凝土跳仓法施工的空白。
[0028]2.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及地面跳仓施工方法,采用本方案,不但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每立方所述混凝土的原料配比为:水泥273~278kg/m3、粉煤灰75~99kg/m3、膨胀剂23~24kg/m3、砂760~785kg/m3、石1084~1094kg/m3、减水剂6~6.32kg/m3、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每立方所述混凝土的原料配比为:水泥273kg/m3、粉煤灰99kg/m3、膨胀剂24kg/m3、砂760kg/m3、石1094kg/m3、减水剂6.32kg/m3、余量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每立方所述混凝土的原料配比为:水泥278kg/m3、粉煤灰75kg/m3、膨胀剂23kg/m3、砂785kg/m3、石1084kg/m3、减水剂6kg/m3、余量为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选用42.5级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剂选用镁质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崇贤谢勇袁刚周俊段俊邹明君袁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